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每日一练试题06月25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中级审计师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为测试银行存款截止期的正确性,应审查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期间是:
- A:决算日后任意一天
- B:决算日当天
- C:整个审计期间
- D:决算日前后数天
答 案:D
解 析:审查银行存款决算日前后数天,可以测试银行存款截止期的正确性。
2、下列各项审计程序中,与存货记录的完整性认定相关的是( )。
- A:从存货账簿记录追查至存货实物
- B:在存货监盘时观察存货的状况
- C:从存货盘点记录追查至存货账簿记录
- D:根据存货盘点记录确定抽查盘点存货的范围
答 案:C
解 析:针对完整性认定,查漏记项目,应当以原始凭证为起点,追查到明细账。
3、被审计单位的存货周转率较以前年度有明显提高,审计人员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A:销售收入减少
- B:销售成本减少
- C:平均存货减少
- D:存货跌价准备减少
答 案:C
解 析: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要提高存货周转率就需使得销售成本加大,平均存货余额减少
4、下列有关审计准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客观标准
- B: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 C:审计准则是明确审计责任的依据
- D:审计准则是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
答 案:D
解 析:选项D是审计标准的表述,选项ABC是审计准则的表述
5、审计人员在审查被审计单位采购与付款循环的职责分工时,发现批准请购与采购职责未能相互分离,这种情况可能导致:
- A:采购部门购入过量或不必要的物资
- B:未按实际收到的商品数额登记入账
- C:应付账款记录不正确
- D:未及时向特定债权人支付货款
答 案:A
解 析:批准请购与采购部门相互独立,以防止采购部门购入过量或不必要物资而对企业整体利益产生损害。
多选题
1、属于我国审计质量控制措施的有()。
- A:对人员素质进行控制,保持人员独立性,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设立咨询部门
- B:对审计方法进行控制,改进不良的审计方法
- C:对审计作业过程进行控制,委派有素质的审计人员,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 D:对审计标准进行控制,根据情况改变审计标准
- E: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进行复核
答 案:ACE
解 析:我国审计质量控制措施包括:①对人员素质的控制;②对审计作业过程的控制;③审计机关的分级质量控制。A项属于对人员素质的控制;CE两项属于对审计作业过程的控制。
2、运用检查方法时的注意事项有()
- A:应注意书面文件是否存在涂改或伪造现象,关注真实性
- B:应注意书面文件记载的经济事项是否真实、合理,并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
- C:应注意书面文件与各相关文件之间是否一致,包括日期、金额、数量等内容方面相互勾稽
- D:应检查与书面文件对应的相关资产是否真实存在
- E:应对往来等有对方客户的书面记录进行发信函验证
答 案:ABC
解 析:检查记录或文件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检查时应注意的事项包括:①是否存在涂改或伪造现象,关注真实性;②记载的经济事项是否真实、合理,并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③各相关文件之间是否一致,包括日期、金额、数量等内容方面相互勾稽
3、为防范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
- A:明确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责任
- B:严格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和执业准则
- C: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 D:聘请法律顾问
- E:与被审计单位商定出具审计意见类型
答 案:ABCD
解 析:选项ABCD均为审计人员为防范审计风险采取的对策,选项E不属于审计人员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
4、审计人员对营业税金及附加进行实质性审查时,可采取的审计程序有()。
- A:审查确定所列税种和计税依据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 B:确定应交增值税没有错误纳入“税金及附加”账户核算
- C:复核各项税费与对应的应交税费各项目间勾稽关系是否正常
- D:审查企业印花税的计算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 E:确定所有交纳的消费税均已记入“税金及附加”账户
答 案:ABCD
解 析:并非所有交纳的消费税都记入“税金及附加”账户。
5、审计人员对不可控风险的做法有( )。
- A:建立风险基金制度,办理职业保险
- B:加强审计质量制度,严格执行审计准则
- C:签订业务约定书,取得管理当局说明书
- D: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 E:聘请法律顾问,及时商洽可能发生的法律责任问题
答 案:AE
解 析:选项BCD是属于对可以控制的审计风险的应对做法。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