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薪税师《理论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6月25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薪税师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是制定薪酬政策,进行薪酬决策的重要前提条件。
- A:企业现状及发展目标
- B:职位评价
- C:薪酬调查
- D:工会的力量
答 案:A
2、下列各项申,不属于小企业货币性项目的是()。
- A:应收账款
- B:短期借款
- C:其他应付款
- D:长期股权投资
答 案:D
解 析:《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十七条货币性项目分为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货币性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货币性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3、()是指对如何支付报酬的策略选择。
- A:薪酬支付的基础
- B:薪酬支付的对象
- C:薪酬支付的结构
- D:薪酬支付的方式
答 案:D
4、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下列收入中不属于税收入的是()。
- A:保险赔款
- B:抚恤金.救济金
- C:退休费.离休费
- D:企业发行的债券利息
答 案:D
5、按照《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由财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还应当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的滞纳金。
答 案:D
6、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答 案:A
解 析: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7、下列表述中,符合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使企业纳税规定的是()。
- A:个人独资企业的资者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对外投资分回的利润作力为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 B:个人以独资和合伙企业的形式开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应分别按每个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各自的所得税税额
- C:个人独资的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 D: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改为核定征收以后,在原征税方式下形成的年度经营亏损未弥补完的部分,不得在继续弥补
答 案:D
8、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税收可分为()。
- A:直接税和间接税
- B:价内税和价外税
- C:从价税和从量税
- D:中央税和地方税
答 案:B
多选题
1、审查财务费用,应特别注意可能发生的错误和弊端包括()。
- A:未按期计提借款利息
- B:利息收入未冲减当期利息支出
- C: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 D:随意调整汇兑损益
- E:财务人员工资福利费正确性
答 案:ABCD
2、《残疾人就业条例》中属于集中就业的有()。
- A:福利企业
- B:农村种养
- C:按比例就业
- D:辅助性就业机构
- E:(一定规模的)盲人按摩机构
答 案:ADE
3、从保险业务分,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有()。
- A:国家
- B:保险人
- C:被保险人
- D:受益人
- E:劳动中介机构
答 案:BCD
解 析:从保险业务分,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包括: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管理人和监督人。
4、下列关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表述正确的()。
- A: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 B:非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 C:经营所得,以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 D:财产租赁所得,以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答 案:AD
5、下列各项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形式的有()。
- A:工资薪金所得
- B:财产转让所得
- C:经营所得
- D:财产租赁所得
答 案:AC
6、下列属于法定休假日的有()。
答 案:ACDE
7、审查长期举债业务时,可以认定的正确处理事项有()。
- A: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利息费用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计入财务费用
- B:一年内到期长期债券应列示为流动负债
- C:应计入账的长期借款利息,贷记“长期借款”
- D:应计入账的债券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 E:企业严重亏损时,可以冲减长期负债
答 案:BCD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