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7月05日

2022-07-05 10:51:37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2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7月05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一个年轻人既想参军,又想上大学,这时候他面临( )。

  • A:双趋式冲突
  • B:双避式冲突
  • C:趋避式冲突
  • D:双重趋避式冲突

答 案:A

解 析: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但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冲突叫双趋式冲突。 本题中,年轻人两样都想做,但现实中只能做一样,属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 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人们只好选择其一,这种冲突叫双避式冲 突。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矛盾就是趋避式冲突。如果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是双重或多重趋避式冲突。

2、“不固定角色”是一种坦诚交流技术,它属于

  • A:行为治疗
  • B:认知行为疗法
  • C:完形治疗
  • D:人本主义疗法

答 案:D

3、大多数典型行为测验是不受时间限制的,例如在( )中,受测者的反应速度就 不很重要。

  • A:智力测验
  • B:速度测验
  • C:人格测验
  • D:难度测验

答 案:C

解 析:时限是测验标准化的一项内容。大多数典型行为测验是不受时间限制的,例如人格测验中被试者的反应速度就不很重要。但在最高作为测验中,速度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4、下列关于“员工敬业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美国社会学家盖洛普首次提出了“员工敬业度”的概念
  • B:“员工敬业度”表示只对工作负责,但与员工的忠诚度无关
  • C:敬业度高的员工虽然工作兴趣较低,但工作态度与其他员工无差别
  • D:敬业度高的员工一定是天赋高、才华出众的优秀员工

答 案:A

解 析:“员工敬业度”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盖洛普博士提出来。他认为,员工敬业度是在给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发挥其优势基础上,使每个员工作为自己所在单位的一分子,产生一种归属感与主人翁精神。

5、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叫( )。

  • A:巴甫洛夫条件反射
  • B:操作条件反射
  • C:经典条件反射
  • D:工具条件反射

答 案:C

6、了解求助者各方面情况的会谈是( )会谈。

  • A:摄入性
  • B:治疗性
  • C:鉴别性
  • D:咨询性

答 案:A

解 析: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会谈法 会谈的种类,可分为搜集资料的“摄入性会谈”,即通过会谈了解病史,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家庭状况,等等;“鉴别性会谈”,即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治疗性会谈法”,即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这类会谈往往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它除了要注意会谈法的原则,还要遵循心理治疗的原则;最后一类会谈是咨询性会谈,这类会谈主要涉及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问题、子女教育问题。此外,还有一类是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是指当求助者遇到强奸、想自杀、突然遭遇精神创伤的时候,心理咨询师用会谈法给予帮助的情况。所以,了解求助者各方面情况的会谈是摄入性会谈。

7、假如你去应聘,你的理想职位是企划工作,你中意的那家公司决定跟你签约。然而出现在招聘现场的另外一家公司认为,你更适合做销售,希望和你签约,而且收入会更高。这时,你会()

  • A:与做企划的公司签约
  • B:暂时先不签,考虑一两天再做决定
  • C:与做销售的公司签约
  • D:找企划公司谈谈,希望提高待遇

答 案:A

8、毕生发展观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 )。

  • A:成熟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个人因素
  • B: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 C:个人经历、社会环境非规范事件
  • D:生活事件、人格、社会环境

答 案:A

多选题

1、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2、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3、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4、利他行为的特征有()。

  • A:自愿性
  • B:利他性
  • C:损失性
  • D:无偿性

答 案:ABCD

解 析:利他行为是指在毫无回报的期待下,表现出自愿帮助他人的行为。利他行为主要有四个特征:自愿性,利他行为是自觉自愿,不受外界压迫的;利他性,有利于他人是利他行为的惟一目的;无偿性,利他行为不期望任何外部的酬赏,也不期望日后的报答;损失性,对于利他者来说具有损失性,在精力、金钱、时间等方面会蒙受损失,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5、农民属于(  )。

  • A:功利性角色
  • B:成就角色
  • C:表现性角色
  • D:先赋角色

答 案:AB

解 析:按角色的获得方式可分为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前者是建立在先天因素基础上的,后者指主要靠个体努力获得的角色。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可分为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前者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较高,后者较低。按角色的功能可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型角色,前者是以追求实际利益为目标的角色,后者以表现社会秩序、制度、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为目标的角色。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可分为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前者对自己的角色扮演有较为明确的意识,后者则没有。

6、小学阶段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包括( )。

  • A:学习是主导活动
  • B:学习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 C: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 D:学习促进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答 案:ABCD

解 析:小学阶段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教和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 的任务;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7、少年期思维的特点包括

  • A:具体形象思维日益发达
  • B:思维形式摆脱具体内容的束缚
  • C: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 D: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

答 案:BC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