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4月12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描述声波的物理量不包括( )。
答 案:A
解 析: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特性。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2、以下关于伦理与法律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法律涉及的行为比伦理要广
- B:伦理标准涉及的行为比法律要广
- C:伦理可以代替法律法规
- D:心理专业伦理内容与法律大相径庭
答 案:B
3、简单任务下的注意广度是( )个项目。
- A:3 ~ 5
- B:3 ~ 7
- C:7~ 9
- D:5~ 9
答 案:D
解 析:注意范围受制于刺激的特点和任务的难度等多种因素,简单的任务下,注意广度大约是 7±2,即5 ~ 9个项目。
4、面对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这表明知觉具有( )。
答 案:C
解 析: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其他选项: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把一部分物体当做知觉的对象,知觉得格外清晰,而把其他对象当做背景,知觉得比较模糊,也就是有选择地知觉外界物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5、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是( )。
- A:慎独、克己、复礼
- B:正义、公道、忠恕
- C:无私、仁爱、奉献
- D:忠诚、审慎、勤勉
答 案:D
6、初诊接待中,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在于()。
- A:解决求助者的困扰
- B:为求助者提供释放压抑的空间
- C:正确进行心理诊断
- D:双方共同制定合适的咨询目标
答 案:B
7、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的关系是()。
答 案:A
解 析: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呈正相关,即家长对其子女的自律训练越严格,他们的成就动机就越强。
8、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这是()的观点。
答 案:B
解 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情绪理论及其观点。以下为主要的四种情绪理论:一是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即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二是坎农一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三是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四是汤姆金斯和口伊扎德的情绪动机一分化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就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故选B。
多选题
1、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2、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3、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4、常模团体的条件包括( )。
- A:群体构成要明确界定
- B:对群体具有代表性
- C:样本大小要适当
- D:注意保持其传统性
答 案:ABC
解 析:常模团体的条件包括:①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②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③样本的大小要适当,④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要选择新近常模。
5、对个性相对稳定性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不易改变
- B:在存在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不易改变
- C: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改变
- D:在存在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改变
答 案:AD
6、确定提问方式时应把握的要点中不正确的是()。
- A:一般应该使用封闭式提问
- B:一般应该使用开放式提问
- C:绝对不应使用封闭式提问
- D:特殊时使用半开放式提问
答 案:ABCD
7、一个人要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遵循的原则一般应该包括( )。
- A:相互性原则
- B:平等原则
- C:交换性原则
- D: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答 案:ABCD
解 析:本题考査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社会心理学总结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相 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平等原则。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