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2月03日

2024-02-03 12:39:15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2月03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第一反抗期发生的时间大约是()。

  • A:1~2岁
  • B:3~4岁
  • C:7~8岁
  • D:13~14岁

答 案:B

解 析:第一反抗期大约在幼儿三四岁时出现,这一时期的幼儿表现为逐渐拉开与母亲的距离,他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展,从对母亲的全面依赖状态,向一定程度的自立发展,对周围的事情都想“我自已做”,对父母的帮助、指示、阻止总要用“不”来反抗。相对应的初中少年(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也可以提前在小学高年级,或延迟到高中初期发生)则进入第二反抗期,这一时期表现为:①硬抵抗,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②软抵抗,表现为漠不关心,冷淡相对;③反抗的迁移,有时也迁怒于其他成人。第一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

2、古人所谓在无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个人依然能够按照道德的规划和要求做人、做事的修养境界是()。

  • A:慎独
  • B:内省
  • C:三思
  • D:内敛

答 案:A

解 析:为提高道德修养,从业人员尤其应注意在独立工作或独处时要具有高度的职业良心,在任何时候都能严格按照职业道德要求去做,在独处中强化职业道德情感。为提高精神境界,古人特别强调要做到“慎独”。“慎”就是谨慎、警觉的意思,“独”是指没人看见、自己独处。作为一种道德修养的境界,“慎独”强调道德修养必须达到在无人监督时,仍能严格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做事。这样做不是出于勉强,也不是为了博得众人的好感或拥护,而是发自内心的要求,是自己坚定的道德信念在行动上的具体表现。

3、根据《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心理咨询师只能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和相关的行为问题
  • B:心理咨询师只能进行心理咨询,不能进行药物治疗
  • C:咨询关系是一种“求”和“帮”的关系
  • D:心理咨询师对部分求助者可以辅助使用药物治疗

答 案:D

4、变态心理学强调心理异常的(  )。

  • A:诊断
  • B:治疗
  • C:转归
  • D:机制

答 案:D

解 析: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5、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

  • A:心理技能已经发展成熟的时候
  • B:学习条件已经完全具备的时候
  • C:心理技能开始形成之前
  • D:心理技能开始形成之时

答 案:C

解 析: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前。
这是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思想方面的问题,跟“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思想密切相关;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看来都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6、再生性能力( )

  • A:是智能活动的能量
  • B:可通过非言语测验评估
  • C:是智能活动的质量
  • D:可以通过言语测验测量

答 案:D

解 析:知识点: 心理测验技能 /WAIS-RC 瑞文指出存在两种既对立又有内在联系的行为,即[再生性能力]和[推断能力]。再生性能力是指个体当前所具备的回忆已获得信息并进行言语交流的能力,表明个体通过教育达到的水平。

7、三级心理咨询师为了诊断的目的而提出的谈话目标可以作为()

  • A:心理咨询师的理论指导
  • B:选择会谈方式的原则
  • C:摄人性会谈的参照点
  • D:控制会谈方向的方法

答 案:C

解 析: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的依据:(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上级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8、关于应对方式问卷,错误的说法是( )。

  • A:可以反映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 B:能够提高人们的应对水平
  • C:可以比较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行为差异
  • D: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成熟的程度

答 案:B

解 析:应对方式量表的应用价值很多,但是量表只能起到反应情况的作用,不可能会通过做测验直接提高人们的应对水平。

多选题

1、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2、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3、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4、艾根主张的表达尊重的五种态度包括( )。

  • A:相信求助者有自我导向的潜力
  • B:承诺与求助者共同努力
  • C:不支持求助者的独特性
  • D:相信求助者能够做出改变

答 案:ABD

5、下列陈述中正确的包括( )。

  • A:移情能力与利他倾向呈负相关
  • B:个体心境良好时,利他倾向会增加
  • C:个体做错了事感到内疚时,倾向于做些好事加以补偿
  • D:遇到困难的人,旁边的人越多,他(她)得到帮助的可能性越大

答 案:BC

解 析:移情能力与利他倾向呈正相关。个体心境良好时,利他倾向会增加。个体做错了事感到内疚时,倾向于做些好事加以补偿。遇到困难的人,旁边的人越多,他(她)得到帮助的可能性越小,这称为旁观者效应。

6、内容效度()。

  • A:不具有内容的限制,而是普遍适用性
  • B:与所有效度的性质一样,不是普遍适用的,而是有特定性的
  • C:也有时间上的特定性
  • D:与表面效度无区别

答 案:BC

7、下列做法中,符合“坚持原则”要求的是()。

  • A:立场坚定
  • B:方法灵活
  • C:以德服人
  • D:不近人情

答 案:ABC

解 析:坚持原则就是要以企业的规章制度为准则,不能以个人的好恶、人情世故为标准。坚持原则,立场要坚定,方法要灵活,要以德服人。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