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9月28日

2023-09-28 12:39:22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3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9月28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20世纪20年代,临床心理学家将会谈法定义为( )

  • A:有目的的交谈
  • B:有结构的交谈
  • C:有理论的交谈
  • D:有价值的交谈

答 案:A

解 析: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会谈法 会谈法是心理咨询人员掌握的心理学方法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临床心理学家就把这种方法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交谈”。特别在初诊接待时,心理咨询人员都要采用这种方法获得临床信息以及建立与求助者之间的“帮助关系”。

2、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对150名14~16岁的男孩进行平均身高的检测,抽取1/3作为样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样本量为50
  • B:K=150/50=3,可分50段,每段3人,取1人
  • C:每段均从高到矮排列,取最高者
  • D:将150名男孩进行编号,随机抽取一人做第K个人,再依次抽取第K+3人构成样本

答 案:C

解 析:系统抽样要求目标总体无序可排,也无等级结构存在。如果发现排列有某种内部循环规律存在,就不能如此进行了。因此,C项是错误的。如果按照C项进行抽样,会使结果偏高。

3、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是()

  • A:时间知觉
  • B:运动知觉
  • C:距离知觉
  • D:空间知觉

答 案:A

4、《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自()起施行。

  • A:2012年10月26日
  • B:2013年5月1日
  • C:2018年1月1日
  • D:2015年3月1日

答 案:B

5、青春发育期的年龄范围是()。

  • A:7、8岁~11、12岁
  • B:11、12岁~15、16岁
  • C:15、16岁~17、18岁
  • D:51、52岁~55、56岁

答 案:B

解 析:青春发育期以少年期为主。少年期的年龄是11~12岁至15~16岁,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初中阶段。

6、个体心理发展的首个加速期是()。

  • A:婴幼儿
  • B:童年期
  • C:少年期
  • D:青年期

答 案:A

解 析: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的。从出生到幼儿期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童年期为平稳发展期,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发展加速期。

7、职业道德是(  )。

  • A:从业人员的特定行为规范
  • B:企业上司的指导性要求
  • C:从业人员的自我约束
  • D:职业纪律方面的最低要求

答 案:A

解 析: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的特定行为规范。故选A。

8、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属于

  • A:生理需要
  • B:生长性需要
  • C:成就需要
  • D:自我价值需要

答 案:B

解 析:根据马斯洛的观点,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宿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些需要中,低层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又被称为缺失性需要,高层次需要(爱和归宿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又被称为生长需要。因此,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层次需要,属于生长性需要。

多选题

1、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2、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3、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4、下列有关社会态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社会态度是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 B:社会态度的对象特指人,并不包括人类以外的非生命物
  • C:人们通常所表露于外的意见、看法、观点、主张等只是态度的表达或态度外化的产物,而不是态度本身
  • D:态度具有社会性、主观经验性、外显性、动力性等特征

答 案:AC

解 析:B项的错误在于社会态度的对象既包括人,又包括人类以外的非生命物。D项态度具有内隐性而不是外显性的特征。

5、与心理不健康有关的人口学因素可包括( )。

  • A:文化程度
  • B:性格特点
  • C:动机水平
  • D:生活方式

答 案:AD

解 析:心理不健康状态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段,但在青春期和更年期更为常见。性 别因素是一个复杂的向题,在不良情绪发生问题上,男、女各有特点。据近年来相关杂志发 表的调查报告来看,文化程度、职业、生活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等,对心理健康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偏离常态的心理现象一定是精神病的表现
  • B:正常人也存在某些不合理的心理活动成分
  • C:正常人不应该有异常的心理活动
  • D:精神病人仍可有正常的心理活动

答 案:AC

7、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因素包括()。

  • A:掌握知识的程度
  • B: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
  • C:社会性发展水平
  • D:个体思维品质

答 案:ABD

解 析: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因素: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度和系统性,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