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真题及答案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213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7上半年高中地理教资真题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秋季少雨,有利于采摘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

    D质量较好,市场需求多

  • 2. 甲、乙、丙三个港口封冻期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A乙>丙>甲

    B丙>乙>甲

    C乙>甲>丙

    D甲>乙>丙

  • 3. 美国、加拿大五大湖沿岸城市、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为温带季风气候

    B有色金属丰富,冶金工业发达

    C开发历史较早,工农业发达

    D河湖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 4. “半日潮”是指一个太阴日内的潮汐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且两相邻高潮或低潮的潮高不相等

    B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且两相邻高潮或低潮的潮高基本相等

    C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且高潮和低湖的潮时出现相差12小时

    D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且高潮和低潮的潮时出现没有规律

  • 5. 图中M处噪声污染源最有可能是()。

    A工业生产

    B公路运输

    C城市公园

    D商业中心

  • 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提出“对地理学科的认识、科学精神与态度的评价”。简述“对地理学科的认识、科学精神与态度的评价”应该关注学生哪些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 2. 绘制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要求:绘制城市热岛环流,标注市区、郊区并加注图名),并简要说明运用该图指导学生学习城市热岛环流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意义
  • 1. 材料:实验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一种方法。严老师在高中必修一“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教学片段如下:
    ……
    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洋流做如此大规模的运动?
    (学生疑惑,稍停片刻)
    师:我们做一个探究实验,模拟洋流运动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拿出来,把水倒进盘子里,比作大洋。师:同学们想一想,现在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海水”流动起来?
    生:吹。
    师:好,试一试。注意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学生们毫无章法地吹了起来。学生们争着回答)
    生:“看到了水波浪”“看不出什么特别的地方”“水溅了我一脸”……
    师:你们看到的现象和体会都对,但不是我们通过实验要得到的结果。现在我们添加一些条件来吹气:①两个同学在相对方向错位向对方吹气,注意吹的角度和水面平行;②长时间向一个方向吹。
    生:不明显。
    师:怎样让我们看到明显现象?
    生(抢着说):“力气大些”“放些碎纸片”“放张纸”“再观察仔细一点”……师:很好!试一试,哪种方法最好?
    生:碎纸片绕圈了……
    师:哪几位同学来黑板上把你看到的现象归纳一下,并画出来?
    (学生们争先恐后,画出不同的水流方向,如下图)

    师:你更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生:第1种错在观察不细致,第2种错在没有按条件“向相反方向吹”,第3种和第4种是对的。师:很好!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呢?洋流的主要成因究竟是什么?
    生:风。盛行风。
    师:这类风吹出来的洋流,我们给它取名叫什么呢?生:风海流。
    问题:
    写出严老师的实验教学步骤。
    综合上述教学片段,举例说明地理实验教学的优势。
    简述地理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2.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是“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等内容。
    张老师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讲授“自然界的水循环”,形成的板书如下图:

    问题:
    分析张老师板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与建议,简述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 3. 材料一:雾日数是指受雾影响的天数总和,其多少主要受地形、大气状况等因素影响。空气随地势升高被迫抬升、冷却,水汽凝结,或在高湿、微风、晴朗、低温的天气条件下均易形成雾。
    材料二:等雾日数线是指某段时间内雾日数相等的点的连线。下图为我国某省平均年雾日数时空分布图。

    问题:
    说明图示区域内雾日数分布的时空特征,并分析其自然成因。
    简述大雾天气对该省东部地区的主要危害。
  • 1. (一)
    阅读关于“地球的圈层结构”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球的圈层结构”的部分内容。探索盒子里面是什么?
    老师提前准备三个外表一样的密封的小盒子,里面分别装有一件不同的物品。
    请学生们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如摇、拍、称重等,猜测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物品。
    思考:如果请你研究地球内部的信息。这个小实验对你有什么启发?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地球内部信息的?
    学习指南
    地球内部的结构可分为几层?各有什么特征?
    地球外部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征?
    提示:在阅读的时候把每个标题用“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改写一下,并在阅读的时候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从外部到内部可以分为大气圈(atmosphere)、水圈(hydrosphere)、生物圈(biosphere)、地壳(earth’scrust)、地幔(earth’smantle)和地核(earth’score)六个圈层,其中前三个圈层为地球的外部圈层(exteriorcircle),后三个圈层为地球的内部圈层(interiorcircle)。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的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遇到不同的介质,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要求:
    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