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物理》真题及答案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44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8上半年初中物理教资真题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如图6所示,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用弧光灯发出的紫外线光照射锌板,发现与锌板导线相连接的验电器指针张开一个角度。则用下列电磁波照射锌板也一定能使验电器指针张开的是( )。

    A可见光

    B红外光

    Cγ射线

    D无线电波

  • 2. 氢原子能级如图5所示,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

    B用波长为325 nm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能级

    C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两种谱线

    D用波长为633 nm的光照射时,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能级

  • 3. 在图4的静电除尘示意图中,a、b是直流高压电源的两极,P、M、N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PM=MN删。尘埃在电场中通过某种机制带负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是直流高压电源的正极

    B电场中P点的场强小于M点的场强

    C电场中M点的电势低于Ⅳ点的电势

    D电场中P、M间的电势差为UPM等于M、N间的电势UMN

  • 4. 阻值分别为 R 和 2R 的电阻、 电容 C 以及电源 E 连接成如图 3 所示电路, 电源内阻可忽略。当开关 S0 闭合后, 开关 S 断开且电流稳定时, C 所带的电荷量为 Q1; 接着闭合开关 S, 电流再次稳定后, C 所带的电荷量为 Q2。 则 Q1 与 Q2 的比值为(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A2/5

    B1/2

    C3/5

    D2/3

  • 5. 汽车行驶时轮胎的胎压太高容易造成爆胎事故。已知某型号轮胎在87℃高温下正常工作,为使轮胎在此温度工作时的最高胎压不超过3.6×105 Pa,那么在27℃时给该轮胎充气的最高胎压应不超过(设轮胎容积不变)( )。

    A1.1×105 Pa

    B3.0×105 Pa

    C4.3×105 Pa

    D1.2×106 Pa

  • 1. 在学习“汽化”知识时,教师通常演示“水的沸腾”实验。简述利用该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 2. 许多版本的初中物理教科书中,与“声音”相关章节都是我国古代建筑天坛回音壁的内容(见图7)。简要说明物理教学中运用该资源的意义。
  • 1. 案例:
    下面是张老师讲授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一节的教学片段。
    张老师:刚才通过运动的钢球撞击木块,使木块运动了一段距离,对木块做了功,表明钢球具有能量,这种能叫作动能。下面我们学习另一种形式的能。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砝码、木块、沙盆以及小木桌。先让木块从高处落下,砸向沙盆里的小木桌,会有什么现象?
    (同学们开始实验)
    张老师:哪位同学说说观察到了什么?
    甲同学:木桌的腿被砸进了沙里。
    张老师:木块将桌腿砸进了沙里,木块对木桌做了功,说明木块具有一定的能量,就把这种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作重力势能。大家明白了吗?
    同学们:明白了。
    乙同学:(怯怯地说)老师,是不是没有做功就没有重力势能呢?我们小组做实验时,桌腿向上,木桌没有被砸进沙里。
    张老师:没有做功的能力就没有重力势能,你们的实验有问题。下面我们来研究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大家看大屏幕(图9)按照图中的方式做实验。

    (学生开始实验,观察并讨论)
    张老师:好,我看大家都已经做完了,请分享你们的体验。
    丙同学:砝码重、木块轻,将砝码提起砸向木桌,桌腿陷进沙子要深些。
    丁同学:把砝码提得越高,桌腿陷进沙子越深。
    甲同学:把木块提得更高些,也能比用砝码将桌腿砸得更深。
    张老师:很好!同学们能不能总结出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甲同学: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与质量有关。
    张老师:对,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与质量有关。结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被举的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记住黑板上给出的结论,下面我们学习弹性势能。
    问题:
    (1)评述张老师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针对张老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设计一个改进教学的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活动等)。
  • 2. 案例:
    下面为一道物理习题和某同学的解答过程。
    题目:在“科技小制作”活动中,小强同学制作了一个简易调光台灯。其电路如图所示,其中小灯泡L标有“8 V,4 W”字样。当开关S扳到触点a时,小灯泡正常发光;当S扳到触点b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4 A。若灯泡电阻和电源电压不变,求:

    (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
    (2)R的电阻值;
    (3)开关扳到触点b时,通电100 s电阻R产生的热量。

    答:电阻RL是16Ω,尺的电阻值是20Ω,电阻R产生的热量为320 J。
    问题:
    (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的知识。
    (2)给出该习题的正确解答。
    (3)针对该同学的作业,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他解决问题。
  • 1.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焦耳定律”的内容要求有:“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焦耳定律”一节中的演示实验如下所示:
    演示如图18.4-2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两个密闭容器中都有一段电阻丝,右边容器中的电阻比较大。
    两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两端,通过两段电阻丝的电流相同。通电一定时间后,比较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你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演示
    如图18.4-3所示,两个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一样大,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因此通过两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你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习过电功、电功率等知识。
    任务:
    (1)简述焦耳定律的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 2.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图10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光现象”一章中的演示实验。

    任务:
    (1)该演示实验最适合哪个物理知识点的教学?
    (2)基于该演示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互动的教学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