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生物》真题及答案(不完整版)

考试总分:14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314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生物》真题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关于不同类群植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藻类植物通常生活在水中

    B蕨类有根、茎、叶的分化

    C双受精是种子植物特有现象

    D苔藓植物疏导系统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

  • 2.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是生物体内最重要溶剂

    B植物体内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伸长区

    C细胞内结合水的比例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

    D水是主要组成成分,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3. 下列选项没有用到现代生物技术的是(  )。

    A家庭制作泡菜

    B多利羊培育

    C将人胰岛素导入大肠杆菌

    D利用组织培养,培育名贵花卉苗木

  • 4. 某版本教材的一个技能训练栏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以及柱形图,讨论小麦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等相关生物学问题,关于该技能训练在教学中作用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可以发展学生实验设计与操作的能力

    B可以发展学生用图表解释数据的能力

    C可以发展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合作学习的能力

    D可以发展学生获取,选择和解释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 5. 在进行食物链、网等内容的教学时,怎样点评学生的学习,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着重考察学生是不是理解并记住食物链、网的概念,因为这两个概念是重要概念,是学习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基础。乙认为应着重考察学生是否懂得食物链、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使用价值,是否能将食物链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等知识联系起来。对这两位老师观点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乙评价内容过多,部分内容无法用试题考查,难以开展评价

    B甲、乙虽然侧重点不同,但考察内容都属于三维目标范畴

    C甲,乙都忽略了学生评价主体地位,重点评价内容应由学生决定

    D甲强调知识和概念,利于学生考出好成绩,符合生物学课程改革要求。

  • 1. 草履虫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现将100只草履虫移入150mL稻草培养液中进行常规培养,每天固定时间对其进行观察和计数,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图7所示。


    (1)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________生殖的情况;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________生殖的情况。
    (2)该实验第1~12天,草履虫数量增长曲线称为________型曲线。本次实验中,该培养液中最多可容纳________只草履虫,草履虫受环境容纳量限制不能无限增殖的原因是________。
  • 2. 某实验室对H7N9病毒基因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图6)显示,在H7N9病毒中的8个基因片段中,H7片段来源于某地鸭群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并可追溯至东南亚地区野鸟中分离的相似病毒;N9片段与东南亚地区野鸟中分离的H11N9禽流感病毒同源。其余6个基因片段(PB2、PB1、PA、NP、M、NS)来源于H9N2禽流感病毒:
    问题:
    (1)根据资料分析,H7N9是由原有的禽流感病毒通过________形成的,在新型的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的研究中发现,其H7基因片段和正常的H7N9并没有太大不同,但在决定人—禽受体结合的特异性上,出现了关键性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2)引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内部的________和外部的________组成,病毒的致病性是由________(填结构名称)直接决定的。
  • 1. 某出版社的STEM系列教材中以生活中净化水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设计制作小型净水箱的工程任务,教材主体内容如下:
    情景创设:奶奶家的自来水管冻裂了,只能打池塘水饮用,看着混浊的水担心奶奶的健康,所以想制作一个净水箱。
    背景知识活动:主要介绍水循环、分辨饮用水和非饮用水的方法等科学知识。同时提出了科学探究的具体步骤,展示了本研究和设计中的常见器材。
    活动一:开展去除水中可见的悬浮杂质活动。学生结合沉降、活性炭吸附、过滤等科学知识,自行选择相应材料,去除水中水草、沙石、异味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使用纱布进行过滤和使用活性炭进行吸附等技术。
    活动二:学生在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方法和了解了水体中的微小动植物种类、形态的基础上,实际操作显微镜,观察水体中微小动植物。
    活动三:学生通过计算水中大肠杆菌数量,判断池塘水的水质。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要认识大肠杆菌等微生物,而且要掌握平板菌落计数法、培养基配制等生物技术,同时在实验时要要突出生物实验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性原则,并对实验结果——不同样品的细菌数量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活动四:介绍常用的灭菌方法,并开展不同处理方法去除水中细菌效果的探究实验,通过分别比较处理前后的菌落数,不同处理方法下菌落数变化,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消毒方法。同时分析得出最有效的去除水中杂菌的方法。
    活动五:介绍常见的水生植物的自净作用,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水体中氮、磷的来源,并针对这一现象,讨论如何减少水中的氮和磷的含量。
    活动六:在“设计小型净水箱”的任务指引下,学生亲历“设计净水环节→建立初步净水箱模型→根据材料工程学原理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恰当的拼装方法制作净水箱模型→数据反馈及净水箱模型修正→再次应用净水箱→评价和汇报”的工程过程。同时教材提供设计图的绘制方法,自来水长的净水流程图等丰富的支架式学习材料。
    (1)结合材料分析STEM教育的特征。
    (2)分析材料中的具体活动是如何体现STEM教育内涵的。
  • 2. 以下是某教师关于“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思考。
    要点1:血液循环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基本保障。与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免疫、体液调节、体温恒定等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本节内容对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细胞呼吸、尿的形成与排出等有很重要的作用。血液循环与学生生活和健康关系密切,学生有前概念基础和学习兴趣。
    要点2:通过复习心脏的结构及心脏所连血管,帮助学生理解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在学习血液循环的过程中,绘制了血液循环的过程图,且辅助课件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在学习心率和脉搏的关系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活动,通过测量数据,探究心率和呼吸的关系。
    要点3:选取大量学生熟悉但不清楚的生活实例,并且结合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一系列有深度逻辑清晰且不同层次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一步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帮助学生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1)结合材料分析上述教学思考的优点。
    (2)结合材料分析该教师帮助学生建构“血液循环”相关概念的教学策略。
  • 1. 某教材“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一节内容如下:
    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目的要求:
    1.了解校园、公园、农田或者周边其他环境中的生物,记录你所看见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对你所看见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材料用具:
    调查表,笔,望远镜,放大镜,照相机等。
    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如校园生物种类调查,公园或绿地生物种类调查,某块农田生物种类调查,等等。
    2.分组。6~8人为一个调查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3.设计调查路线。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4.调查。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进行调查,注意边调查边将观察到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一一记录在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中。要特别注意树皮、草丛和枯枝落叶等处,那里常有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另外,也要注意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
    5.归类。将全组调查到的生物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归类。归类的项目和方法可由全组同学讨论决定,并说明归类的理由。
    6.整理。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在记录本上。
    要求:
    (1)设计该调查活动前的相关准备?
    (2)设计该调查活动的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