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二)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181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知识点试题已经为大家整理到了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二),快来做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发展独立阅读能力的基本目标,某教师依据这一基本目标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下列要求不恰当的是()。

    A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

    B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够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C要从细节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D要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 2. 阅读下面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师:德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曾说过,当我们不幸的时候,不能再好生忍受生活的时候,一棵树会对我们说:平静,平静,瞧着我!那么地坛要是能说话,它会对史铁生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地坛,你又会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生1:平息心中燃烧起来的对命运之神的怒火。
    生2:人是在挫折中不断成长的。
    生3:你将从我身上感悟到些什么呢?
    生4:人生难免有我这样破败的时候,但自然总是生生不息。
    生5:对着空空的裤管,我希望你能对它说:没有你,我依然能站起来。
    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要把自己的身心都放到文章中去读。我们再来读一遍第三段。
    对上述课堂实录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感受、联想,表达了不同的想法

    B高中语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思辨能力,想象能力不是教学重点

    C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

    D教师没有在学生的发言之间建立联系,不利于学生观点的交融

  • 3. 阅读《变色龙》的课堂小结环节的教学实录,按要求回答问题。师:这篇课文结尾写道:“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便裹紧大衣离开广场走了。后来怎样了呢?课文没有交代,留给读者去思考。现在,就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后来的事情说出来,以“广场事件之后”为题,写一篇作文。这篇作文的要求是:①内容要和原文衔接,不是另编故事;②人物的思想品质、道德作风必须和原文一致;③作文的中心思想,要和原文中心思想吻合;④在符合上述三点要求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想象力,编出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
    对上述课堂小结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生发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迁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B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了有机联系,将读和说两种能力要求合理整合,将课堂知识积极向课外拓展延伸

    C反复提到“和原文衔接”“和原文一致”“和原文中心思想吻合”等要求,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D教师通过教学小结将学生思维发散开来,既巩固了当堂课的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 4.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梁实秋用轻盈的笔法,轶事的形式,尊仰的灵魂,重现了三千年不遇的大变局之下,那咳珠唾玉、环佩锵鸣的大师,重现了他的欢笑挺拔,他的雷鸣呼啸,他的自负狂狷,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
    任公先生一生高文博学,对他的认识和了解,一节课的时间只能“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其中的风华与睿智、多变与执着还需要我们在课后进一步感悟与领会。希望大家能通过今天的学习,打开一扇门.获得知识以外的更大收获。
    真诚地希望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能拼搏时热情执着,自处时认真!
    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时的教学结束语,以下对其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他人的故事中,反省自己;在感慨唏嘘中,汲取正能量,以此来砥砺学行

    B达成“在品文中.感受一代大师梁启超的风采,学习其爱国热情及做任何事都充满激情、积极投入的精神”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C总结文本写作特点,重申文章思想内容,强化德育目标

    D补充拓展梁任公语言特点、人物背景及人生态度,达到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 5. 下面是某教师执教《故乡》一课的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见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生自读课文)
    师:理解课文内容或是理解课文片段的内容,要注意运用“多角度品析”的方法,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如情节、人物、环境、人物活动、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结构层次、修辞手法、段落大意、表达目的、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理解,力求有自己独到的发现,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再阅读课文,然后自主、合作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从表达方式来看,这是一个描写段,它给我们一种苍凉之感。
    生:从人物看,少年闰土的活泼能干、勃勃英气已经荡然无存,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活在痛苦中的闰土画像。
    生:从描写顺序看,由远及近,以此描写身材、脸色、眼睛、头上、身上、手,符合观察习惯,先远望身材,再注视脸面,然后打量全身。
    生:从表达目的看,这段肖像着重写变化,反映当时农民的苦难。
    对以上教学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够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B多渠道开发文章内容,多途径质疑、设疑

    C能够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发现问题

    D能够使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发现问题

  • 1. 请从第④⑥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
  • 2. 请指出该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 3. 阅读《老马》教学后的说课片段和课文原文,完成问题。
    高二选修课上,我和学生一起欣赏诗人臧克家的现代诗歌《老马》。
    《老马》这首诗对高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我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的目的不在于《老马》这首诗本身,而在于以此向学生介绍一种文学作品阅读的方法,即在建构主义理论支撑下的“情境模拟”。这种模式适合所有的文学作品,贵在“模拟情境”的创设。在对《老马》这首诗的鉴赏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老马”生存状态相似的农民形象,使他们对《老马》这首诗有更深刻的认识。
    新课标中要求语文教学要处理好教材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我们的教材确实经过精心的修订,其中不乏名篇,但教材只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语文教师应有大语文的观念,任何一篇文章的教学都应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老马》这首诗只是一个引子,更多关注的应是像“老马”一样生存状态的人们的生活,以此引发我们对自身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对此,我先引导学生思考“《老马》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个‘老马’的形象,它有什么特征”这一问题,对学生的思路给予相应的指导。接下来提出“‘老马’的形象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什么形象相似”这个问题,提示学生是生活状态相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总结发言,得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头望望前面。
    1932年4月
    [问题](1)请简要说明教师在说课稿中设计意图。
    (2)请简要分析该教师的做法的不足之处。
  • 1. 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研讨与练习】。研讨与练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暗示了什么?这里用桑叶来打比方,好在哪里?
  • 3.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写出确定依据(不可照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