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三)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32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三)已经整理好,题量非常丰富,快来试试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下列城市中,影响其主要工业的区位因素与上题中城市类似的是(  )

    A印度班加罗尔

    B俄罗斯莫斯科

    C德国汉堡

    D中国鞍山

  • 2. 决定我国服装产业发展规模和产品种类的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市场

    C生产技术

    D原材料

  • 3. 据资料,我国这类服装产业应布局在()。

    A廉价劳动力充足的中西部地区

    B原材料丰富的地区

    C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

    D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

  • 4. 实现花果同树规模经营的主导因素是()。

    A品种

    B市场

    C气候

    D技术

  • 5. 下列地区最有利于果农实施挂果保鲜技术的是()。

    A湖北三峡

    B山东丘陵

    C浙南山地

    D黄土高原

  • 1. 请绘制南美洲的轮廓图。并在图中标注各地带的气候,并说明各气候的成因。
  • 2.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其中综合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简述你对该学科综合性的理解。
  • 1. 材料:
    下面是一个地理教师的教学案例自述。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中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时,我布置了一项预习作业,即搜集带有南和北的四字成语。对于这种另类作业,学生的积极性一向很高,完成得也很好。课前先展示学生的答案:南箕北斗、南来北往、南腔北调、南拳北腿、南船北马……一个学生说完,另一个学生补充。在展示和补充中,学生学习的高潮自然形成。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成语中体现出来的南北方的人文差异。而在另外一个班,老师只举了几个成语例子,平平淡淡中掀不起高潮。问题:
    (1)同样是用成语导入,两个班教学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教师设计课堂导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 2. 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中国的疆域一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谜语: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一地理现象。
    学生猜测:中国的地理位置。
    教师:从谜语中你能得到关于中国地理位置的哪些信息?
    学生:中国在世界的北半球、东半球,面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教师: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加以描述?
    学生: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方面。
    教师:同学们能否根据谜语信息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
    学生在图上找到中国。
    问题:
    (1)请分析上述教学过程的优点。
    (2)请列举两例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请设计两个和中国的范围有关的教学问题,供学生思考。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关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过程片段:
    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读各地的高低呢?
    生: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地点的高低。
    师:展示课件——山体不同部位示意图和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和形态差别很大。那么,怎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这些地形呢?
    学生活动:制作山体模型
    教师指导学生按小组将准备好的橡皮泥.对照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示意图,制作成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制作步骤:
    1.学生分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山体模型。
    要求模型必须具备高低不同的两个山顶,陡缓不同的两种山坡;还要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
    2.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参与学生的制作过程,把做得较成功的展示给大家欣赏、借鉴;帮助学生在已做的雏形上使山谷、山脊的凹凸更加突出。
    3.学生找出自制山体中的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指出两个山顶的相对高度是哪部分。
    展示山体模型,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并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请同学判读地形:
    师:出示课件——等高线示意图,指导学生,利用各组的等高线地形图,用水彩在不N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学生总结: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此次教学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如何调整上述教学过程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1. 阅读关于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地势知识的教学标准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以下是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的部分内容。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根据教学目标和教科书内容设计本课的教学要点(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