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五)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201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五)已经上线啦,大家可以随时来此进行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备考。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使复数为实数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 )

    A

    B|z|=z

    CZ2为实数

    Dz+z为实数

  • 2. 已知 是空间中的三个向量,则 三向量共面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3. 下列命题中,假命题为( )

    A存在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不是正方形

    B

    C若x,y∈R,且x+y2,则x,y至少有一个大于1

    D

  • 4.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教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A发展性

    B全面性

    C准确性

    D稳定性

  • 5.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向量α,β,γ的坐标依次为(1,0,-1),(1,-2,0),(-1,2,1),则(3α+β-γ)×(α-β+γ)的坐标为()。

    A(16,4,16)

    B(16,-4,16)

    C(-16,4,16)

    D(16,4,-16)

  • 1. 请举例分析命题教学的一般环节。
  • 2. 为拉动经济增长,某市决定新建一批重点工程,分为基础设施工程、民生工程和产业建设工程三类。这三类工程所含项目的个数分别占总数的1/2,1/3,1/6。现有三名工人独立地从中任选一个项目参与建设。 (1)求他们选择的项目所属类别互不相同的概率;
    (2)记ξ为3人中选择的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工程或产业建设工程的人数,求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 3. 求幂级数的收敛域和收敛半径。
  • 4. 如果数列{an}的前n项和,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 5.   

  • 1. 已知R3的两组基α1=(1,0,-1)T,α2=(2,1,1)T,α3=(1,1,1)T与β1=(0,1,1)T,β2=(-1,1,0)T,β3=(1,2,1)T。
    (1)求基α1,α2,α3到基β1,β2,β3,的过渡矩阵;
    (2)求y=(9,6,5)T在这两组基下的坐标;
    (3)求向量ó,使它在这两组基下有相同的坐标。
  • 1. 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请举例说明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并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 1. 案例:
    某学校初二年级的数学备课组针对勾股定理-课的教学进行讨论,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①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②学会运用勾股定理。
    为了落实上述教学目标,甲、乙两位教师对此给出了不同的教学思路。
    【教师甲】
    首先,给大家介绍赵爽弦图的内容,板书课题,介绍三角形各边的名称。
    然后,提问学生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给出勾股定理的内容: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之后,介绍毕达哥拉斯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利用面积法验证定理内容。
    最后,教师给出练习题(在下面的几组边中,找出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组合:①3,3,3;②3,4,5;③6,4,9;④6,8,10),学生练习。
    【教师乙】
    先介绍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的趣事(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的地砖图案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之后让学生去看地砖图形,结合毕达哥拉斯的探索过程(面积法:利用三角形三边分别构成不同的正方形,通过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找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自主探索三边关系,得出猜想。
    然后,课件给出赵爽弦图,结合图形介绍赵爽弦图的证明过程,证明猜想。
    最后,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巩固练习,思考讨论: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的内容?
    拓展介绍刘徽的证明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形结合,以形证数的思想。
    问题:
    (1)对该备课组拟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评析并给出你设计的教学目标;
    (2)分析甲、乙两位教师教学思路的特点。
  •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定理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基于课程标准
    和实际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注重自主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
    针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设计一个问题引入片段,并说明设计意图;
    (3)请任选一个判定定理,设计这个定理证明的教学片段,并说明设计意图;
    (4)请设计一道习题,帮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给出简要的解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