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四)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23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四)已经上线啦,需要备考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的伙伴快来做题。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  )。

    A使农民失去土地

    B增加了农民负担

    C只照顾了国家利益

    D兼顾国家与农民利益

  • 2.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___、___ 二字。”横线处的两个字最有可能是(  )。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

  • 3. 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 4. 《剑桥中华民国史》:“如果它(指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下列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1922年中国共产党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

    C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中国共产党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

  • 5.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 1. 简述中学历史课外考察活动的实施策略。
  • 2. 简述说课对高中历史教师及其教学活动的作用。
  • 3. 简述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 1.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的大事记:
    材料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围绕“马歇尔计划”西方国家与苏联矛盾的焦点与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的应对举措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
  • 2.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请完成以下关于改革的话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秦王扫六合》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日:“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2)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关联?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哪一项改革内容?
    (4)材料三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5)试分析以上两次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
  • 3. 材料一王者稀(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
    ——《礼记•丧服小记》
    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
    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材料二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述西周祭祀制度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 1.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材料二:
    课文摘录:
    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在这种背景下,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中共决定接受邀请,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乘专机抵达重庆。重庆谈判历时43天。10月10 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9月,东北野战军发动声势浩大的辽沈战役。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万余人,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11月初,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历时66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联合发动平津战役。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毛泽东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
    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