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一)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296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重点是什么?本站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一)可以为大家解答。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买办队伍逐渐发展起来。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主要背景是(   )。

    A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B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D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 2. 《尚书》中的《酒诰》记载周康王的一句话:“我闻殷述(坠)命,唯殷边侯、田(甸)雩(与)殷正百辟,率肆于酒,故丧师。”由此可知周康王意在( )。

    A劝诫国人不要沉溺于饮酒

    B不耽于享乐,励精图治

    C痛斥当时的社会不良风气

    D表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 3.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指出,“历史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框架之内运作的”。他实际上强调的是( )。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资本主义的逻辑决定世界各国的发展

    C当今整个世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 4.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表了“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信。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 简述明清时期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流。
  • 2.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 3. 有效的教学设计包含着怎样的特征?
  • 1. 材料:
    某教师关于“伐无道,诛暴秦”框题的教学片段如下:
    上课开始不久,教师展示《史记》里关于刘邦的一段话: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随后总结道:“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刘邦善用人,而项羽则不善用人。”
    这时,一位学生说:“老师,我认为性格决定命运,项羽优柔寡断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学生也说:“我觉得刘邦太奸诈了,项羽太善良了。”接下来教室里就炸开了锅,“我认为……”之声不绝于耳。教师感到学生的不同意见,完全起源于不赞成自己总结的结论。于是,他就请两位学生将大家的观点记录下来,最后总结多数人的意见倾向。这堂课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原有教学设计被打乱了。
    问题:
    (1)为何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看法,这一教学片段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2)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是否需要采取补救措施,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 2. 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和国家学说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民族与国家的内忧外患更甚,人们强烈要求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中国。但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使得当时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注意中国发展中应当避免的问题。于是在“救亡”与“救国”的相互推进中,时人有一个对西方民族国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正反两面性的认识深化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在国家与民族认同问题上逐步具有中国化特色的认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民族国家的重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的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
    ——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到19世纪前期,民族主义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为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欧美各国原有的民族国家内的市场已容纳不下急速膨胀的生产力。于是,这些国家利用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打着传播文明和为本民族谋福利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建立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是人性本善的哲学传统。在这样的人性论和人文环境中,一方面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因为人心本善的理论预定和圣人崇拜而不被重视,另一方面行政监察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更为可悲的是,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行政监察思想能够推动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实践的发展,而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却日益萎缩并退化、变异为一种特务制度的原因。
    材料二:
    西方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盒子到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都确信不疑地认为人性本恶。既然人性本恶,那么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也就无从规避。在此基础上,西方得出政治原罪论:有权的人在行使权力时有一种自私和邪恶的自然本性和犯罪的潜在危险。西方对人的天然不信任迫使西方人时刻保持着对权力的天然警惕。孟德斯鸠警告人们:“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于是洛克说:“在一切情况和条件下,对于滥用职权的权力的真正纠正办法,就是用权力对付权力。”这样,西方创造出了基于分权制衡原则的行政监察理论。
    ——以上材料摘编自屈双湖、胡雪纷《基于人性的行政监察思想及其实践分析》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行政监察造成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和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在实施中的不同之处,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 1.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欧美各国的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新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更为迅猛,也更为广泛。它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同时展开,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