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卷(一)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112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大家都在找的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卷(一)已经上线,快来看看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完成《峨眉山月歌》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惜别”的古诗词名句。下列回忆材料不适合的是()。

    A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 2. 阅读《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第二个层次的学习——精读。什么叫精读呢?精读就是反复地读,从各个角度去读,从各个侧面去读。今天,我们这样学习:读第一遍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读第二遍课文,了解课文的句式;读第三遍课文,感知这一段的层次;读第四遍课文,品味对比的手法,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请大家把第二段作为重点段来品析。先读一遍,揣摩几个词语的含义。 师:作者在这一段话里,用了一个很有感情力度的词语来说明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个词语是——
    生(齐):“极端”。 师:我们把这句话读一遍,注意重音。(生读) 师:重音很好地表达了感情。在这一段中还有很多贬义词用来形容一些人的不纯粹,帮老师找一找吧。 生1:冷冷清清、拈轻怕重、麻木不仁。 生2:不负责任、漠不关心。 师: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读一下。看看这些词都是什么意思。(生齐读) 师:这里有几个表示强调的句子来肯定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精神。你们找到了吗? 生l:“从前线回来的人……所感动。” 生2:“晋察冀边区的军民……无不为之感动。” 师:好,但重音在哪里?
    生:“无不”“没有一个不”应该比一般的语气要重。 师:找得很准确,“无不”“没有一个不”叫作双重否定句。下面同学们再把这两个句子读一下。(生读) 师:重音没有读出来。
    (教师范读)再读一遍。(生再读) 师:这一次读得好,我们理解了词语,知道了句式,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我们再来看看,作者在这一段里面将白求恩医生的表现和另外一些人的表现进行—— 生(齐):对比。 师:对,这个对比就很有力量。一正一反使我们更加深刻、清楚地感受到白求恩精神。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些对比的句子再读一读。(生读) 师:通过精读,我们很容易把握文章的层次,这一段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从正面说,第二层从反面说,第三层从侧面说。请同学们做旁批。 师:请同学们找出对比的关键词,找到了吗? 生1:“满腔热忱”和“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进行对比。 师:这是从哪方面进行的对比? 生2:主要是就“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进行对比。 师:把这个句子完整地读一读。(生读) 师:通过精读这一段,我们就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理解了句式,理解了各层次的意思,理解了对比的手法,这就是精读——精心地品读。下面就要读出作者的情感,注意每个层次都要停顿一下,表示我们深刻理解。读句式的时候,要注意情感,读重要词语的时候,要读出重音。(生读全段)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反复体味,可以逐步理解文本

    B精读过分细化,不利于学生把握思想感情

    C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逐渐把握教学节奏、明确教学步骤

    D精读环节设置重复、哕唆,应精简步骤,使课程更紧凑

  • 3. 某版教材《紫藤萝瀑布》一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下列对该练习题设计意图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人生哲理

    B提高学生分析课文重难点语句的能力

    C关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情况

    D促使学生深入地思考,学会质疑探究

  • 4. 阅读综合性学习《正是菊黄蟹肥时》教学设计(节选),按要求答题。
    学习准备:学生自愿结合,每5人一组。
    学习步骤:
    第一阶段:观察螃蟹,用一段文字描写螃蟹。
    第二阶段:小组讨论设计螃蟹销售的广告海报,并贴在教室展示角。
    第三阶段:采访渔民,了解螃蟹的生长过程,写出访谈稿。
    第四阶段:实地考查螃蟹生长环境,访问环保部门。
    第五阶段:活动小结,给渔民写一封公开信。
    学习评价:在各个阶段活动结束后,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个人重点反思自己的表现,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小组长汇总本组活动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小组长和教师根据各组表现评出优秀组,并组织一场学习成果展示会。
    对上述教学设计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把分组的自主权给予学生,可能导致各组能力不均等

    B前两个阶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C后三个阶段的学习意在训练学生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D各阶段的学习形式比较繁复,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 5. 学习完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文中“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这种修辞手法,又从文中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B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C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D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 1. 请从第③⑤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 
  • 2. 请对本篇习作进行点评。(不少于200字)
  • 3. 请从第②⑤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
  • 1. 鉴赏《望江南》全词,并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字数不少于200字)
  • 2.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 3. 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