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素质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三)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18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朋友们,小学综合素质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已经整理好,需要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在Word打印设置窗口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默认页面范围为当前页

    B默认打印数为一份

    C默认为逐份打印

    D可设置打印文档中连续的若干页

  • 2. 王某和郑某都是年满十周岁的小学生。两人在课间争吵扭打,老师未能及时制止。王某不慎击中郑某耳部。导致郑某失聪。在此事件中应当承担责任的是()。

    A郑某和其监护人

    B王某和学校

    C郑某和学校

    D王某和其监护人

  • 3. 青年教师李老师每次上完课都认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把成败之处记录下来,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这体现了李老师注重()

    A教学反思

    B教学反馈

    C情境创设

    D教学创新

  • 4. 小张的父亲经常在家吸烟,使尚未成年的小张也常模仿吸几口。对此行为其父亲未加制止,小张父亲的做法是否合法?(  )

    A合法,抽烟属于个人自由

    B合法,孩子的教育由父母负责

    C不合法,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D不合法,父亲不应该抽烟

  • 5. 李老师在校内开了一个超市,学生张某喝了该超市售卖的过期矿泉水,腹泻不止,在此事件中应当承担责任的是(  )。

    A张某和其监护人

    B学校和李老师

    C学校

    D李老师

  • 1. 材料:常人交朋友,都是有目的的。这种目的,不一定是小人那种急功近利的目的,也许只是觉得人生在世,不能没有三五友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朋友,就无法自立于人世,也无法做人。所以,就大多数人而言,都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寻找和结交朋友。大体上说来,这些目的又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为了事业,或是寻找事业上的参谋者,或是寻找事业上的合作者,如古代大政治家的“广纳天下之士”,或学者诗人的“四方寻师访友”,都属于此类。一类是为了生活,比如工作上有个方便、生活上有个照顾、在遇到紧急情况和特殊困难时有个帮衬,这些都需要朋友,否则便寸步难行,投靠无门。还有一类是为了心灵的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这些情感都需要与他人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遭遇,这些遭遇都需要向他人倾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这些隐私有时也需要向一两个人透露,否则憋在心里会生病的。但是,自己的家人、亲人并非都能充当交流、倾诉和透露的对象。比如夫妻感情不和,就不能向丈夫或妻子倾诉。又比如初恋的秘密,有时就不能向父母透露。这就需要朋友,以便把一些不能对父母、亲人讲的话讲出来。中国传统文化把“朋友”和“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一起列为最重要的五种伦理关系,称为“五伦”,不能不说有其独到精辟之处。(节选自易中天《交友之态》)问题:(1)请举出一项具体事例,简要阐述对文中画线部分的理解。(2)为什么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将“朋友”列为“五伦”之一是有其精辟之处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2. 材料:下午第一节课上课铃响后,我来到教室。班长一见到我就马上对我说:“老师,小王把小李的桌子砸坏了一个角。”怎么又是他惹事,当时我很生气,冲着小王喊道:“你是怎么回事,明天把家长叫来!”因为我还有别的班的课,就匆忙离开了教室。小王是班里有名的“闹将”,几乎每位任课教师都向我反映过他的问题。照理说他犯点错误不新鲜,但那天我却觉得他不应该,因为中午我刚刚找他谈过话,当时他非常认真地接受了我对他的批评和提醒,怎么转眼的功夫又开始闹事呢?带着这个疑问,下课后我急急忙忙来到班里对事情的经过进行调查。小王没有否认砸桌子的事,我问为什么,他却不说话。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坐下来,语气平和地耐心和他交谈。这时,他才吞吞吐吐地告诉我事情发生的原因,是班长误认为他在上课时说话,批评了他,他感到很冤枉,而班长平时又与自己的关系不错,不好直接反驳班长,也不想向老师报告,可还咽不下这口气,就砸了别人的桌子,发泄自己的怨气。我了解情况后,对他的错误行为没有采取严厉批评的态度,也没有让他把家长请来,而是把班长也叫到办公室,让他们两个人面对面化解了误会,并让班长当面把小王的名字从班日志上违反纪律的人名单中划去。这时,我发现小王先前那种对立、紧张的表情和目光,逐渐变为后悔和感激。他低着头对我说:“老师,我错了,我应该当时就向班长解释清楚,而不应该砸桌子。”说完,他和班长的手紧紧握在一起。通过这件事我对小王有了新的认识,虽然从外表看小王是个行为不羁、时常淘气惹事的孩子,但他的内心有着诚实和良知。过了一周,我发现讲台上有一个夹子,打开一看,是我们将要学习的英语生词卡片,我问大家,是谁做的好事,一连问了几遍,始终没人回答。有位同学悄悄告诉我是小王做的,我当时心里很是惊讶,立即用赞许的目光看了小王一眼。也许是从未得到表扬的缘故,他的脸马上红了,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对于这件事,我组织了全班学生进行大讨论,中心思想就是让大家对小王有一个新的认识,他不是坏孩子,是一名好同学,大家都要向他学习。从此以后,小王完全变了,他不但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而且更加关心集体,特别是文化学习兴趣日渐高涨,上课积极发言,学习成绩提高得很快。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 3.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你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一首巴赫的序曲,好像观赏精美的波斯地毯一样,可是乐趣也只限于此。莫扎特则不然,听了他的《唐璜》前奏曲。你不可能不怀有一种复杂的心情。它充满了魔鬼式的欢乐,但又使你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可怖的世界末日。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你会觉得那是狂欢的音乐,响亮的鼓声如醉如狂,从头到尾交织着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莫扎特的乐章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作一个疯人。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但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下竟还有什么乐式存在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的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使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这就是贝多芬之谜。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受用不尽的乐式: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展开得那样吸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那激动人心的品质。他能使我们激动,用他那奔放的感情左右我们。一位法国作曲家听了贝多芬的音乐觉得不舒服。说:“我爱听了能使我入睡的音乐。”是的。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个人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音乐前进了一步,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节选自萧伯纳《贝多芬之谜》)问题:(1)“这就是贝多芬之谜”的“这”指的是什么?(2)根据文意,举例说明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
  • 1. 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它们的生存方式,引发了人们的许多思考:有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沙漠大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