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解析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118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1年1月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解析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下列散文内容不具有追悼意味的是()

    A《记波外翁》

    B《怀念萧珊》

    C《太阳下的风景—从文与我》

    D《熊十力二三事》

  • 2. 小说《青春之歌》讲述的一批进步青年成长的历史时期是()

    A从“五四”至“三·一八”

    B从“三·一八”至“一二·九”

    C从“四·一二”至“九·一八”

    D从“九·一八”至“一二·九”

  • 3. 属于台湾作家写作的散文是()

    A《听听那冷雨》

    B《法门寺》

    C《黄鹂—病期琐事》

    D《巩乃斯的马》

  • 4. 以“文革”为背景的小说是()

    A《陈奂生上城》

    B《鲁鲁》

    C《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D《哦,香雪》

  • 5. 下列作品与“文革”没有相关性的是()

    A杨绛的《下放记别》

    B绿原的《重读》

    C公刘的《哎,大森林》

    D曾卓的《有赠》

  • 1. 《棋王》中的王一生从棋道当中悟出的为人之道包括()

    A“生不可太胜”

    B“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

    C“民以食为天”

    D“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

    E“先声有势,后发制人”

  • 2. 下列诗歌中使用了象征手法的有()

    A《双桅船》

    B《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C《慕尼黑》

    D《有的人》

    E《相信未来》

  • 3.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人物形象有()

    A林震

    B赵惠明

    C赵慧文

    D韩常新

    E魏鹤鸣

  • 4. 唐弢的《二集序》在文体上属于()

    A序文

    B杂文

    C读书随笔

    D书评

    E散文诗

  • 5. 关于《我与地坛》的叙述,正确的有()

    A该文写于1989年至1990年

    B它的作者是一位残疾人作家

    C它的文体属于小说

    D该文语调平缓,情感真挚

    E该文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执着的探索精神

  • 1. 简析穆旦诗歌《冬》表达的情感内涵
  • 2. 简析老舍话剧《茶馆》的结构特色。
  • 3. 简析巴金的散文《怀念萧珊》哀悼的内容。
  • 1. 论述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的艺术特点。
  • 1. 阅读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结合作品,写一篇600—1000字的文学评论。要求:(1)紧紧围绕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来写。(2)不要写成读后感。(3)表达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这样一束,它们的生活层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陈。人来了以后,给它们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头牛和每一口猪的生活都有了主题。就它们中的大多数而言,这种生活主题是很悲惨的:前者的主题是干活,后者的主题是长肉。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消遣。有极少数的猪和牛,它们的生活另有安排。以猪为例,种猪和母猪除了吃,还有别的事可干。就我所见,它们对这些安排也不大喜欢。种猪的任务是交配,换言之,我们的政策准许它当个花花公子。但是疲惫的种猪往往摆出一种肉猪(肉猪是阉过的)才有的正人君子架势,死活不肯跳到母猪背上去。母猪的任务是生崽儿,但有些母猪却要把猪崽儿吃掉。总的来说,人的安排使猪痛苦不堪。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我们知道,在古希腊有个斯巴达,那里的生活被设置得了无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为亡命战士,使女人成为生育机器,前者像些斗鸡,后者像些母猪。这两类动物是很特别的,但我以为,它们肯定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不喜欢又能怎么样?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以下谈到的一只猪有些与众不同。我喂猪时,它已经有四五岁了,从名分上说,它是肉猪,但长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这一点又像是猫?—所以它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把它当宠儿来对待,它也是我的宠儿—因为它只对知青好,容许他们走到三米之内,要是别的人,它早就跑了。它是公的,原本该劁掉。不过你去试试看,哪怕你把劁猪刀藏在身后,它也能嗅出来,朝你瞪大眼睛,噢噢地吼起来。我总是用细米糠熬的粥喂它,等它吃够了以后,才把糠兑到野草里喂别的猪。其他猪看了嫉妒,一起嚷起来。这时候整个猪场一片鬼哭狼嚎,但我和它都不在乎。吃饱了以后,它就跳上房顶去晒太阳,或者模仿各种声音。它会学汽车响、拖拉机响,学得都很像;有时整天不见踪影,我估计它到附近的村寨里找母猪去了。我们这里也有母猪,都关在圈里,被过度的生育搞得走了形,又脏又臭,它对它们不感兴趣;村寨里的母猪好看一些。它有很多精彩的事迹,但我喂猪的时间短,知道得有限,索性就不写了。总而言之,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喜欢它,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儿,还说它活得潇洒。但老乡们就不这么浪漫,他们说,这猪不正经。领导则痛恨它,这一点以后还要谈到。我对它则不止是喜欢—我尊敬它,常常不顾自己虚长十几岁这一现实,把它叫做“猪兄”。如前所述,这位猪兄会模仿各种声音。我想它也学过人说话,但没有学会—假如学会了,我们就可以做倾心之谈。但这不能怪它。人和猪的音色差得太远了。后来,猪兄学会了汽笛叫,这个本领给它招来了麻烦。我们那里有座糖厂,中午要鸣一次汽笛,让工人换班。我们队下地干活时,听见这次汽笛响就收工回来。我的猪兄每天上午十点钟总要跳到房上学汽笛,地里的人听见它叫就回来—这可比糖厂鸣笛早了一个半小时。坦白地说,这不能全怪猪兄,它毕竟不是锅炉,叫起来和汽笛还有些区别,但老乡们却硬说听不出来。领导上因此开了一个会,把它定成了破坏春耕的坏分子,要对它采取专政手段—会议的精神我已经知道了,但我不为它担忧—因为假如专政是指绳索和杀猪刀的话,那是一点门都没有的。以前的领导也不是没试过,一百人也逮不住它。狗也没用:猪兄跑起来像颗鱼雷,能把狗撞出一丈开外。谁知这回是动了真格的,指导员带了二十几个人,手拿五四式手枪;副指导员带了十几人,手持看青的火枪,分两路在猪场外的空地上兜捕它。这就使我陷入了内心的矛盾: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惊世骇俗—它毕竟是只猪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总之,我在一边看着。猪兄的镇定使我佩服之极:它很冷静地躲在手枪和火枪的连线之内,任凭人喊狗咬,不离那条线。这样,拿手枪的人开火就会把拿火枪的打死,反之亦然;两头同时开火,两头都会被打死。至于它,因为目标小,多半没事。就这样连兜了几个圈子,它找到了一个空子,一头撞出去了;跑得潇洒之极。以后我在甘蔗地里还见过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还认识我,但已不容我走近了。这种冷淡使我痛心,但我也赞成它对心怀叵测的人保持距离。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选自《沉默的大多数》,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