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6月27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56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2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6月27日专为备考2022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因为假货、伪劣商品和封建迷信用品充斥了市场,有识之士呼吁赶快开通打假热线,以便重拳出击,迅速整顿市场秩序

    B致力于协助群众提高鉴别和防范邪教组织的能力,积极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反邪教协会于近日宣布成立。

    C权威人士强调:最近,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件,全国人民必须提高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D“能生代武士”系统的作战服采用阻燃性丝绸、布料制作,附着在衣服某些部位上的传感器,可感知环境,调节改变服装的色彩。

  • 2. 下列加横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击(jū)     瓦(lì)    乱(péng)   小儿(chú)

    B(jīn)     (fěn)河  息(zhì)    一盐(cuō)

    C(zhōu)    痛(jiǎo)   啬(lìn)    好(shì)

    D车(sāi)     责(sè)    边(sài)    仿(fú)

  • 1. 下列对这篇短文的分析和品赏,正确的三项是()

    A文章在对早春冷雨后自蝴蝶命运变化描写的同时,也叙述了自己的绵绵情思,吟唱了一曲人性美的赞歌。

    B作者描写“我”三次心理变化的过程,一波三折,“我”的绵绵情思就在这曲折有致的叙述中展现出来。

    C作者笔下的那只白蝴蝶,是美丽而勇敢的春的“寻求者”的化身,在它的身上体现了春之生灵争春的勇气。

    D第3自然段问白蝴蝶要飞到哪儿去?而短文的后面又有暗示:白蝴蝶飞出来是为了寻求“火、热、光明、生命”。

    E本文全文不过千字,作者心细如发,笔纤似针,行文跌宕多姿,充分体现了刘白羽散文的风格:细腻、激越、壮美。

  • 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三项是()

    A题目“那一束伴地莲”指的不是母亲雪地寻找的那一束,而是挂在梁上的那一束。

    B本文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母爱的纯洁与无私。

    C伴地莲普通、平凡而又美丽有用(能治病),正是母亲的形象。

    D“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说明这二十多年来“我”经历了很多劫难。

    E本文以伴地莲为线索,结构严密,开头三段介绍伴地莲,中间四段写母亲寻找伴地莲为“我”治病,最后三段写记忆中的伴地莲。

    F本文语言华丽,色彩绚烂,如第二段对伴地莲的描写,最能体现这种风格。

  • 1. 这篇短文在写作上运用了()手法,即先称颂了晏子的()却(),再批评了车夫的()却()。
  • 2. 下面是一个句子的主干,请给它添加一些成分,使其表达的内容更丰富。(不少于30个字) 西部大开发带来机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指出下列句中加括号字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其意。
    左右欲(刃)相如
  • 2. 解释下列括号字多义词的意思。
    ①赵奢之论制其(兵)
    ②收天下之(兵)
    ③行军用(兵)之道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著文,说自己从小学到大学都很少与父母说一说心里话,如今参加了工作,虽与父母在同一个城市,也常常回家看看,但更多的时候是给父母一些零用钱,而不是话语、交流。当今社会中人们都不同程度地缺乏沟通;社会正在呼吁沟通。 在一些人看来,沟通无非借助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交换意见和信息,何难之有?但沟通绝非易事。那么,为什么难以沟通?怎么才能够很好地沟通呢? 请就“沟通”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时,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的人。”但有人却说,苏氏之论只适宜于西方国家的教育,对面临升学压力如此巨大的中国学生来说,无疑是似是而非的,学生离开课堂、离开大量的训练,考试成绩从何而来?但又有人说,“学中玩,玩中学”完全符合当今中国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苏氏之论是似非而是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用“是”或“不是”来判断事物,实际上很多问题是难以用“是”或“非”来做出回答的,有时是“似是而非”,有时是“似非而是”,同一句话,在此地适合,在他处就不一定恰当…… 请以“是与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