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每日一练《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笔试)》6月1日

考试总分:1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514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2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每日一练《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笔试)》6月1日专为备考2022年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笔试)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语音是用听觉可以自然区分的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

    A

    B

  • 2. 传播新闻是广播电视传播功能的主体?( )

    A

    B

  • 3. 元音e是后次高圆唇元音。

    A

    B

  • 1. 人们在日常交谈中如果说话中途被打断,会觉得对方不礼貌、不尊重人,心里会很不舒服,这是人们一种普遍的心理。所以,有教养的人在友好的交谈中尽量不去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是谈话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因此,在主持人节目中()。

    A有探讨和争论,出现不理智的情况也是难免的

    B为了礼貌,千万不要乱插话,更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话

    C放弃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不要使嘉宾难堪

    D在必要时可以用委婉的方式打断或对错误的观点不露痕迹地予以提示

  • 2. 音节是()。

    A语音的最小单位

    B用听觉可以自然区分的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C由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D音素的一类

  • 3.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是()。

    A黄帝陵前的这两棵古柏,至今依旧蓊郁苍翠,令观瞻者心中生出无限遐思

    B我们与亲人相伴的每一刻,最不应该吝惜的是那份能慰藉彼此心灵的关爱

    C狗尾巴草活像狗尾巴,茎纤细坚挺,叶修长,它们散漫地生长在夏秋两季

    D只要孩子们如往常般走进学校读书嘻戏,希望就会萌生在灾区人们的心中

  • 1. 新闻工作者要“三贴近”,是指要()。

    A贴近生活

    B贴近实际

    C贴近群众

    D贴近人民

  • 2. 主持人运用话题技巧,包括()。

    A要考虑到栏目和自己今后的发展,尽情发挥

    B要考虑到不同受众的文化背景、心理特点和欣赏品位

    C要考虑到自己的专业特长、个性特点

    D对话题所涉及领域的熟悉和了解程度

    E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素材内容和栏目的要求

  • 3. 规范播音员主持人岗位工作

    A有助于塑造媒体形象

    B有助于提高播出质量

    C有助于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D有助于明确责任人

  • 1. 播音发声最常用呼吸方式是什么?
  • 2. 简述规范播音员主持人岗位工作的意义。
  • 3. 播音员主持人在职业活动中对其形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 1. 你如何认识媒体融合变局中的播音主持工作。答题要点:①观点正确,导向鲜明。(2)论证清晰,逻辑严密。(3)语言生动,文字流畅。(4)800字以上10分,不满800字的,每差50字减1分。
  • 2. 2013年3月24日下午央视播出的《新闻直播间》中,女主持人文静在播完有关巧克力的新闻后,意外地说了句“我去吃块巧克力,一会儿见”,引发网友热议。赞者认为“无邪”、“真性情”,反对者视为“不雅”、“卖萌”。你如何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 3. 参考所给材料写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报三起虚假失实报道查处情况关于中国新闻网等媒体虚假失实报道查处情况的通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报刊主管单位,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近年来,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新闻单位不断规范新闻采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有少数媒体和记者对新闻线索和网络信息不深入核实,刊发虚假失实报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现对近期社会广泛关注的几起媒体虚假失实报道的调查及处理情况通报如下:①中国新闻网关于深圳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的报道核查处理情况。2013年3月25日,中国新闻网刊发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记者的报道《深圳90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感动路人》。报道称,在深圳打工的90后某女孩单膝跪地给残疾乞丐喂饭,并配发了新闻图片。经查,该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中国新闻社记者收到“深圳90后女孩喂乞丐”的社会来稿后,未深入采访核实就将稿件和图片编发后上传至中国新闻网,并署名记者采写、摄影,加上编辑审核和把关不严,致使虚假报道在网站刊发,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近日,中国新闻社已对当事记者、网站当日值班责任人等做出处理,同时进一步加强社会来稿审核等内部采编流程管理。②《中华工商时报》关于天然气将大幅涨价的报道核查处理情况。2013年3月25日,《中华工商时报》刊登该报记者的报道《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踏上“最后一公里”》。报道称,“从4月起,我国天然气价格将进行大幅度上涨,其各地零售终端价格将达到3元?3.5元/立方米区位,进而逼向4元大关3月27日,有关部门公开辟谣。经查,记者仅采访了有关机构及专家,未向国家权威部门核实,报社把关不严,致使报道关键信息失实,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近曰,《中华工商时报》主管单位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已对该报总编辑、值班编委、当事记者等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中华工商时报社已开展内部整顿,查堵漏洞,进一步完善管理流程,加强从业人员教育,规范采编行为。③《信息日报》关于流浪汉因拆迁变富翁的报道核查处理情况。2013年4月7日,江西《信息日报》刊发该报记者的报道《流浪9年回家瞬间变“富翁”》。报道称,温州某男子在外乞讨流浪9年染病被江西萍乡救助站人员救助并送回家乡后被告知,因搞城中村开发,他已获得700佘万元的土地补偿金。经核查,该报道中当事人获得“700余万元的土地补偿金”等关键信息系救助站人员转述他人的说法,记者未做深入核实,信息日报社把关不严,导致报道失实。近日,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已责成信息日报社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并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严防刊载不实新闻。信息日报社已对当事记者、当班编辑、值班主任、值班总编等相关责任人作出了处理。以上虚假失实报道刊发后,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全国各新闻单位要引以为戒,举一反三,要按照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工作的意见》、新闻出版总署《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等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采访、编辑、审核、刊发等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审”制度,强化终审责任,不得刊发、转载未经核实的社会自由来稿和网络信息,除出于国家安全、保密等特殊原因外不得使用权威人士、有关人士、消息人士等概念模糊新闻消息来源。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深入新闻现场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事实真相,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客观、准确。各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各新闻单位主管主办单位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主管主办单位管理职责,及时严肃处理严重虚假失实报道并公开通报,进一步在全社会提升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公信力。结合总局的这一通报内容,如何看待这三起虚假事实报道,试以“新闻报道与媒体的公信力”为题目,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