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5月25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285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2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5月25日专为备考2022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只希望有更多的读者批评家来帮我分析:哪几步迈得对,哪几步迈得不对,怎样才能进步更快而不至于走过多的弯路?

    B文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历史进步的结果;人类智慧的结晶。

    C对李清照的诗,比之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倒是更喜欢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D当科学发展到几乎“无所不包”之时,它也就从这无所不包之中泯灭了自身;既然什么研究都是比较文学,那比较文学就什么都不足。

  • 2.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每逢深秋时节,__________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__________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三项是()

    A题目“那一束伴地莲”指的不是母亲雪地寻找的那一束,而是挂在梁上的那一束。

    B本文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母爱的纯洁与无私。

    C伴地莲普通、平凡而又美丽有用(能治病),正是母亲的形象。

    D“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说明这二十多年来“我”经历了很多劫难。

    E本文以伴地莲为线索,结构严密,开头三段介绍伴地莲,中间四段写母亲寻找伴地莲为“我”治病,最后三段写记忆中的伴地莲。

    F本文语言华丽,色彩绚烂,如第二段对伴地莲的描写,最能体现这种风格。

  •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篇以演绎生物学“物竞天择”学说为主题的散文,知识性很强,但文字清丽,极具可读性。

    B“石缝间的生命”,对于特定的时代来说,它就是饱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的象征。

    C写野草的文字,点化了白居易的诗句:经过烈火考验的野草在山崖石缝间自然能茁壮生长。

    D文章运用了以物喻人的笔法,“小花小草”是人间的弱者,而参天的松柏则是事业有成的强者。

    E生命在困厄中顽强地生存与发展,辐射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更加美丽辉煌。

  • 1. 翻译下列句子。 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 2. 依照例句,另选一个角度或另选一个对象,再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例: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只要你永不放弃。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
    距关,毋内诸侯
  • 2. 指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
    ①郯子之徒________
    ②余是以记之________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________
    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
    ⑤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
    ⑥顷之,烟炎张天________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时,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的人。”但有人却说,苏氏之论只适宜于西方国家的教育,对面临升学压力如此巨大的中国学生来说,无疑是似是而非的,学生离开课堂、离开大量的训练,考试成绩从何而来?但又有人说,“学中玩,玩中学”完全符合当今中国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苏氏之论是似非而是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用“是”或“不是”来判断事物,实际上很多问题是难以用“是”或“非”来做出回答的,有时是“似是而非”,有时是“似非而是”,同一句话,在此地适合,在他处就不一定恰当…… 请以“是与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栖息在井边的燕子和井中的青蛙展开了对话,青蛙说:“其实世界很小,小到仅有井口般大小。”燕子曾展翅于无垠的蓝天,不以为然,反击说:“世界很大,大得望不到尽头。”青蛙还是不信,请求燕子背他出井口。青蛙来到地上,放眼四望,由衷叹道:“世界真的很大!” 见识的狭窄,的确会禁锢人们的思想,使人孤陋寡闻,得出错误的结论,只有走出自己的空间,才能发现世界广大。请以“世界真大”或“世界真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