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生物》3月27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14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5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生物》3月27日专为备考2025年生物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下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乙<丙

    D甲<乙,乙>丙

  • 2. 人类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体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  

    A22条,X

    B22条,Y

    C44条,XX

    D44条,XY

  • 1.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基因剂量补偿效应的有()(多选)。  

    A雄性果蝇X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量加倍

    B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含量比二倍体的几乎增加一倍

    C雌性秀丽隐杆线虫每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量减半

  • 2. 结合本文信息分析,以下过程合理的是()。  

    A大肠杆菌通过ABC外向转运蛋白分泌蛋白质

    B植物细胞通过ABC内向转运蛋白吸收

    C动物细胞通过ABC内向转运蛋白吸收氨基酸

    D动物细胞通过ABC外向转运蛋白排出Cl-

  • 1. 色素缺失会严重影响叶绿体的功能,造成玉米减产。科研人员诱变得到叶色突变体玉米,并检测突变体与野生型玉米叶片中的色素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请回答问题: (1)据图1可知,与野生型相比,叶色突变体色素含量均降低,其中()的含量变化最大。 (2)结合图2分析,叶色突变体色素含量降低会影响光反应,使光反应产物[①]()和NADPH减少,导致叶绿体()中进行的暗反应减弱,合成的[②]()减少,使玉米产量降低。 (3)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叶色突变体的叶肉细胞,其叶绿体可能出现()等变化,从而导致色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 2. 近年来,对番茄果色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研究者以某纯系红果番茄和绿果番茄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2中出现不同相对性状的现象叫作()。统计F2中红果、棕果、黄果、绿果的数量,比例接近9:3:3:1,推测本实验所研究的果色性状由()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定律。 (2)若要验证上述推测,可将F1与绿果番茄杂交,此杂交方式称为(),预期后代的性状及比例为()。在F2的红果番茄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应为()。  
  • 1. 四倍体三浅裂野牵牛是常见农作物甘薯(又称红薯)的近缘野生种,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常用于甘薯品质的改良。请回答问题: (1)三浅裂野牵牛体细胞中含有()个染色体组。 (2)科研人员对三浅裂野牵牛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观察,下图为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 ①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 ②图A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称为();图C中()彼此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图F中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的()期。 (3)此项工作主要在()(填“细胞”或“个体”)水平上进行研究,为甘薯品质的改良提供了理论支撑。
  • 2.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获得的图像。 (1)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应找到()区的细胞进行观察。 (2)在一个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期,该时期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3)图中的A细胞处于分裂期的()期;B细胞处于分裂期的()期。
  • 1. 学习下列材料,请回答(1)~(4)题。 基于细菌构建拟真核细胞 人工构建细胞的传统手段是将纯化后的酶、基因等加入囊泡或微滴。筛选得到的人工细胞具有基因表达、酶催化等功能,但结构较简单,且功能单一。科研人员打破传统手段,以原核细胞为基础材料构建出拟真核细胞,其构建过程分两步。 第一步:构建原细胞。将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置于空液滴中,大肠杆菌会自发地进入液滴内部,铜绿假单胞菌在液滴表面。利用酶将两种细菌裂解后,铜绿假单胞菌的质膜留在液滴表面,液滴内部有主要来自大肠杆菌和部分来自假单胞菌的蛋白质、核酸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基本的酶催化、糖酵解和基因表达功能。由此构建出一个由质膜包裹的、内含细胞质活性成分的原细胞。 第二步:构建拟真核细胞。在原细胞中加入组蛋白等大分子,在其内部得到DNA/组蛋白体,构建一个拟细胞核结构。随后在细胞质植入活的大肠杆菌,产生内源性ATP。再加入肌动蛋白单体构建拟细胞骨架的结构,大大增强了细胞的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代谢物质逐渐积累,球状原细胞在48小时后呈现如图所示的不规则形状,且保持了细胞结构的复杂性,质膜也不断修复。最终获得了一个结构和功能复杂的拟真核细胞。 (1)从文中信息可知,原细胞的质膜来源于(),质膜可将其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从而保证了内部环境的() (2)推测文中“在细胞质植入活的大肠杆菌,产生内源性ATP”这一过程相当于在原细胞 中植入了()(填细胞器名称),()了原细胞已有的功能。 (3)与真核细胞相比,拟真核细胞还未具有()等结构。 (4)从细胞起源和进化的角度分析,这一研究可以为()提供证据。  
  • 2. 学习下列材料,回答(1)~(3)题。 mRNA技术带来新一轮疗法革命 蛋白替代疗法一般用于治疗与特定蛋白质功能丧失相关的单基因疾病。由于酶缺失或缺陷引起的疾病可以用外源供应的酶进行治疗。例如,分别使用凝血因子VⅢ、凝血因子IX治疗A型、B型血友病。然而,一些蛋白质的体外合成非常困难,限制了这种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基于mRNA技术的疗法,是将体外获得的mRNA递送到人体的特定细胞中,让其合成原本缺乏的蛋白质,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目的。 把mRNA从细胞外递送进细胞内,需借助递送系统。递送系统能保护mRNA分子,使其在血液中不被降解。纳米脂质体是目前已实现临床应用的递送系统,可以保证mRNA顺利接触靶细胞,再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 研发mRNA药物遇到一个难题:外源mRNA进入细胞后会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出现严重的炎症。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成功对mRNA进行化学修饰,将组成mRNA的尿苷替换为假尿苷(如图甲所示),修饰过的mRNA进入细胞后能有效躲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大大降低了炎症反应,蛋白合成量显著增加。两位科学家因此获得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论上,蛋白质均能以mRNA为模板合成。因此有人认为mRNA是解锁各类疾病的“万能钥匙”,可以探索利用mRNA技术治疗蛋白质异常的疾病,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1)推测用于递送mRNA的纳米脂质体中的“脂质”主要指() (2)尿苷由一分子尿嘧啶和一分子核糖组成,一分子尿苷再与一分子()组合,构成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将mRNA的尿苷替换为假尿苷,其碱基排列顺序()(填“改变”或“未改变”)。mRNA进入细胞质后,会指导合成具有一定()顺序的蛋白质。 (3)文中提到,mRNA是解锁各类疾病的“万能钥匙”。图乙为用mRNA技术治疗疾病的思路,请补充I、Ⅱ处相应的内容。I.();Ⅱ().
用户服务协议与隐私政策

感谢您信任并使用聚题库系统。我们深知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保护您的个人权益,在使用产品前请充分阅读并理解《用户服务协议》《隐私协议》


长沙聚优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聚优”)在此特别提醒您在使用相关服务前,请认真阅读协议条款内容,确保您充分理解协议中各条款,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法律适用和管辖的条款,以及开通或使用某项服务的单独协议,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如你未满18周岁,请在法定监护人陪同下仔细阅读并充分理解本协议,并征得法定监护人的同意后使用“聚题库”软件及相关服务。除非您接受本协议所有条款,否则您无权注册、登录或使用本协议所涉服务。


隐私权政策适用我们提供的软件、网站、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适用于电脑、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


本隐私权政策旨在帮助您了解我们会收集哪些数据,为什么收集这些数据、会利用这些数据做什么以及我们如何保护这些数据。了解这些内容,对于您行使个人权利及保护您的个人信息至关重要,请您在使用我们产品或服务前务必抽出时间认真阅读本政策。

不同意
同意

需要获得您的同意后才能使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