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10月14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73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10月14日专为备考2024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依次填入下面括号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针鼹的外形和刺猬差不多,()。不仅背上,(),()。一旦遇到敌害,它就可以蜷成一团,像刺猬一样,(),()。 ①身上都披挂着粗硬而尖锐的刺 ②这成了它保护自我的“盾牌” ③敌人也就对它无从下手了 ④身体的边缘也都长满了刺 ⑤全身根根尖刺一致朝外  

    A⑤①②③④

    B⑤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⑤③

    D①④③②⑤

  • 2. 文中提到的癌细胞的“生存把戏”,指的是()。  

    A激活T细胞的免疫反应

    B阻止T细胞攻击自体细胞

    C绕过免疫系统的检查点

    D利用免疫系统的抑制机制

  • 3.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一个敏感、单纯、热情而富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巴金以创作作为自己生活的有机部分,          加上他又总是常常带着感情地描写和讴歌青春,所以首先被广大青年读者所欢迎,成为青年所信赖的朋友。 ①坦诚地描写和记录自己的生活经验,
    ②坦诚地记录和描写自己的生活经验,
    ③表达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④抒发自己对生活独特的追求和理解。
    ⑤在他那里,生活与艺术、人品与文品,是合二为一的。
    ⑥在他这里,艺术与生活、文品与人品,是合二为一的。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①③⑥ 

    D②③⑥

  • 1.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事物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如李白(701—762)在《把酒问月》中写道: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而三百多年后,苏轼(1037—1101)的《水调歌头》写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吟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作者认为,中外优秀的文字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是因为它们:
    (答案不超过20字,尽量用文中现成的话)  
  • 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寻常巷陌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烽火扬州路
  • 3. 写出下面细节描写的含意;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作者写道:“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写了世界上最短的一篇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机器人主动地去给来客开门……”
    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围绕“机器人的时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在800以上。
    (2)用故事的形式来表明你的看法。
    (3)多角度地去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机器人的时代”有关,即为符合题意。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写了世界上最短的一篇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机器人主动地去给来客开门……”
    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围绕“机器人的时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在800以上。
    (2)用故事的形式来表明你的看法。
    (3)多角度地去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机器人的时代”有关,即为符合题意。  
  • 3.  如今,人造“美女”在韩国盛行。割眼皮、增鼻骨、美发等整容活动在中国也开始流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给自己化妆,既是自我的美化,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但也有人反对这种违背本色、以“假我”来欺骗别人的做法。根据所给材料。以“化妆与本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 1. 文章开头第二段对大旱场景进行了描写,试分析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