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10月13日

考试总分:1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641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10月13日专为备考2024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事实依据。()

    A

    B

  • 2. 记者甲写了一篇有关某局领导乙先进典型事迹的报道,报道社会反响很好,甲的妹妹恰好在该局工作并想换岗位,此时甲可以向乙打招呼。

    A

    B

  • 3. 采写新闻时尽量选择媒体的广告客户,并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发布广告,可以实现媒体与广告客户的双贏。()

    A

    B

  • 1. 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

    A语言更具概括性

    B更具现场感

    C更有趣味性

    D能体现受访者的鲜明立场和个性

  • 2. 按照恩格尔定律,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恩格尔系数应该呈现()趋势。

    A上升

    B下降

    C稳定均衡

    D无法预测

  • 3. 喉舌论是说明报刊或其他新闻媒介作用的比喻,主要是指报刊是党、政府、人民或读者的耳目喉舌,既起着沟通信息的作用,又发挥检测环境的功能,同时还能引导舆论。这一形象性提法来自西方。早在19世纪初,资产阶级报人都纷纷以国民的耳目喉舌自居。马克思也认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桿卫者,是针对当权者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在我国,最早提出喉舌观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梁启超

    D康有为

  • 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A培养什么人

    B怎样培养人

    C为谁培养人

  • 2. 专、副刊对新闻版内容的延伸主要包括()。

    A事实的延伸

    B理论的延伸

    C时效的延伸

    D体裁的延伸

    E知识的延伸

  • 3. 电视的传播符号包括声音符号和视觉符号,其中,视觉符号又包括()等具体形式。

    A字幕

    B示意图和图表

    C照片与图片

    D影像

  • 1. 论述政治家办报办台的理由。
  • 2. 论述关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及“五个必须”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 3. 新闻工作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 1. 论述广播电视在抗震救灾报道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
  • 2. 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什么?
  • 3. 请论述新闻传播事业为什么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