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10月2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91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10月2日专为备考2024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无数(莘莘学子)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学成时却就业无门,这种现实困境使就业问题成为这次大会上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B在举国对房价过高的一片声讨中,个别政协委员说房价和发达国家比并不高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民们对此(评头品足)。

    C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D此次李辉揭露文怀沙造假事件酿成(轩然大波),反响强烈,它实际上是知识界的一次自我清算,也在某种背景上说明人民对“大师”泛滥的现状已经忍无可忍。

  •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他在公众场合大谈社会如何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贿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有两样。

    B 近期,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与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占了便宜。

    C 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理解诗的意义和道理。

    D 抗日战争的时间之长,地域之广,是一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

  •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吸收;虚伪;刻骨明心

    B缘分;透彻;巧夺天工

    C磨灭;雕谢;任重道远

    D折腾;淘醉;大煞风景

  • 1. “雾”作为自然现象,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关键性的语句,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 2.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事物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如李白(701—762)在《把酒问月》中写道: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而三百多年后,苏轼(1037—1101)的《水调歌头》写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吟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作者认为,中外优秀的文字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是因为它们:
    (答案不超过20字,尽量用文中现成的话)  
  • 3. 第一段文字主要采用了()论证法和()论证法。
  • 1. 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都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请以“奇妙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章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 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窗,是瞭望的视点;窗,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窗,可以是有形的;窗,可以是无形的;窗,可能有自己丰富的经历;窗,可能是生活无声的见证……大千世界,和窗有关的故事很多很多;芸芸众生,由窗生发的见解也见仁见智。
    以“窗”为感触点写一篇作文,鼓励选择较新的视角。
    要求:
    (1)文体不限。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800字。
  • 3. 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600字以上。
  • 1. “云霓”在文中有多重含义,请加以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