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2月20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385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2月20日专为备考2024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风太大了,地都被揭掉了一层皮”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

    B

  •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  

    A

    B

  • 1. 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 探寻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原因,应该追溯到时代美学潮流。六朝书家多为门阀士族,以登临山水、留恋诗酒之余为书,耳闻丝竹管弦、郎侬唱和的靡靡艳歌,目睹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绮丽风光,再将所感受到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物亦即客观事物的优美形象融入书法,自然要“以流美为能”;唐人自北朝以来历经战火兵燹之乱,整个社会长期存在的金戈铁马为美的尚武精神熏陶融铸了大批有名或无名的书法家的美学思想。他们与关陇健儿朝夕相处(或许书家本人就是其中一员),对后者那种质朴豪放的性格和威武强健的形象久已耳濡目染,加之习见深峻的山泽,广阔的原野,天苍苍,野茫茫,胡马嘶风,悲笳动月,旌旗耀日,佛象凌空;其阔大的气势、粗犷的线条、强劲的节奏、豪迈的风度、威严的姿态,经过形象思维的感受、提炼而融入书法艺术,自然会使传统的书法形象脱胎换骨,面目一新,而形成唐代书法家特有之雄峻坚实的风格。初唐时代审美兴趣重心的回归,更促使了唐代书法家自主意识的颖露和唐代书法美学模式的建立。当然,打破六朝权威的迷信,并不意味着对江南先进文明与文化遗产的全面排斥和简单否定。如张怀瓘对右军各体书法,还以推崇居多,仅就草书、章草二体提出异议,可见还是以继承为主。但这勇敢的不同意见,却如春雷惊蛰,向世人宣告着美学领域的复苏。“若所见与诸子雷同,则何烦有论?今制品格以代权衡,于物于情,不饶不损。惟以理伏,颇能面质,冀合规于玄匠,殊不顾于聋俗,夫聋俗无眼有耳,但闻是逸少,必暗然悬伏,何必须见?见与不见,一也。”这以其标新立异骇世惊俗的直言谠论令人顿开茅塞的美学鉴赏与批评标准,振奋着昔日不遗余力地推崇六朝模式今朝却非打破六朝框架不能求得自身之发展的唐人的精神,鼓励和引导着唐人向那似乎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以知的领域去开拓和探索。 下列对“初唐时代审美兴趣重心的回归”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唐的审美思想出现对柔靡香软醉生梦死的南朝之风的扬弃,转而崇尚雄峻坚实的壮美风格。

    B初唐审美思想经历了一段对南朝之风的背离之后,又走上继承风韵和美的传统之路。

    C初唐审美思想打破六朝权威迷信,走出靡靡艳歌式的框架,崇尚质朴豪放和威武强健。

    D初唐审美思想融入了时代内涵,向那似乎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知的领域开拓和探索。

  • 2. 下列作家、作品、年代、体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曹操——《观沧海》——东汉末年——古诗

    B王湾——《次北固山下》——唐朝——五律

    C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唐朝——七律

    D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元代——词

  • 1. 下列人物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有()  

    A孟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荀子

  • 2. 下列应用文的结束语与相关文种的对应,正确的有()  

    A以上报告如无不妥,建议批转有关单位研究执行(呈报性报告)

    B是否妥当,请批示(请示)

    C如蒙录用,请赐回信(求职信)

    D谨向您致以衷心的慰问(慰问信)

  • 1. 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扎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优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按要求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得超过16字。奥运会期间,北京地铁10号线带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乘客一个惊喜:全长24.684千米,22座车站,一期工程实现6座车站换乘。与地铁1号线实现在国贸站换乘,与13号线在知春路站和芍药居站换乘,与地铁5号线在惠新西街南口站换乘,与正在建设中的地铁4号线在黄庄站换乘,与同期建设的8号线在熊猫环岛站换乘……通过10号线创纪录的换乘站数量,新北京这张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大网已经逐渐编织成形。
    请概括北京地铁10号线的最大特点。
  • 1. 虎鼓瑟兮鸾回车,()
  • 2.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