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1月25日

考试总分:1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1258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1月25日专为备考2024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救灾现场,记者的主要职责是报道,而不是去救灾。

    A

    B

  • 2. 正面的虚假失实新闻能起到宣扬、鼓舞的作用,有益无害。()

    A

    B

  • 3. 辛亥革命以后,报纸越办越多,办报人员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报馆纷纷借鉴日本和欧美的报社制度,设置主笔、访员、编辑等职,这才使报纸编辑的名义、地位逐渐确立。()

    A

    B

  • 1. 以舆论、宣传、教育的手法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预防和制止社会越轨行为,这是舆论监督()功能的体现。

    A监测环境

    B社会调节

    C社会制衡

    D社会控制

  • 2. 喉舌论是说明报刊或其他新闻媒介作用的比喻,主要是指报刊是党、政府、人民或读者的耳目喉舌,既起着沟通信息的作用,又发挥检测环境的功能,同时还能引导舆论。这一形象性提法来自西方。早在19世纪初,资产阶级报人都纷纷以国民的耳目喉舌自居。马克思也认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桿卫者,是针对当权者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在我国,最早提出喉舌观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梁启超

    D康有为

  • 3. “新闻媒体依据一定的思想和立场,运用新闻手段引导社会舆论”指的是()。

    A新闻本源

    B舆论导向

    C媒介素养

    D舆论斗争

  • 1. 从我们常用的新闻定义来看()是构成新闻的主要因素。

    A记者

    B事实

    C报道

    D新近

  • 2. 下列使用作品的情况中,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有()。

    A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B为报道时事新闻,在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C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D报刊转载其他报刊上发表的非时事性文章,且著作权人未声明不得转载

  • 3. 以下观点表述正确的是()。

    A舆论反映人心向背,虽然它对任何人都不发生强制作用

    B马克思把舆论看作是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

    C新闻媒介是舆论的载体,也是舆论的扩大器

    D能否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检验新闻工作党性的重要标尺

  • 1. 简述《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的主要内容。
  • 2. 根据规定,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可以从事广告代言等活动。
  • 3. 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越是能在形式上隐蔽自己的意见。
  • 1.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否可以协调,结合最近几年的广播电视现象,论述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
  • 2. 党的十八大决定,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请结合新闻战线宣传工作实际,论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 3. 如何治理当前存在的新闻失实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