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试及答案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1013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试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主张以法治国,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法家的是( )。  

    A韩非

    B李斯

    C苏秦

    D李悝

  • 2. 下列选项中,历史文件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土地法令》——俄国十月革命

    B《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

    C《人权宣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权利法案》——美国南北战争

  • 3.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这副挽联哀悼的现代作家是( )。  

    A鲁迅

    B郭沫若

    C老舍

    D沈从文

  • 4. 哥特式是一种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建筑风格。下列对其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交叉肋顶、高扶壁和飞拱

    B有窗花格以及彩绘玻璃隔屏

    C整体造型高耸、削瘦且带尖

    D外形厚重、敦实、色彩强烈

  • 5. 右边这幅画的作者,自号“梅花屋主”,以画墨梅闻名,这位画家是( )。  

    A阎立本

    B王冕

    C文徵明

    D石涛

  • 1. 材料: 体育之所以能成为体育,体育比赛之所以吸引人,是需要若干前提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平竞争(fair play)。只有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体育比赛的价值才能得到完整的体现。公平竞争是体育运动的核心和底线。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人们制定了一系列复杂而详尽的规则,使体育比赛成为社会中规则最为完备的一种活动。然而,体育比赛的规则,不同于其他领域,它不仅要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更要使其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因此体育规则总是留给运动员大量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否则,比赛就了无生趣,成了工厂的生产线。体育的这种特点,大大突出了道德的重要性。如果运动员不按照道德的标准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裁判员不以道德的标准执法,就会造成体育的灾难。这就是为什么体育规则对场地、器械、运动员、裁判员、比赛时间、比赛过程、违规行为、得分方式等的规定详尽有加。 法,在各国的语源上都兼有“公平、正直、正义”等含义。因此,法与体育道德在价值取向上相同,但其作用却有实质的区别。用法来维持的公平竞争,是外在的、强制的。运动员由于害怕违法被罚而勉强遵守的,因而,人是被动的、消极的,处于服从的地位。用道德来维持的公平竞争,运动员是发自内心的、主动的,因此,闪耀着善的光辉。一个是我不得不公正竞争,另一个则是我要公平竞争。一个考虑的是“能做什么与不能做什么”,而另一个考虑的则是“应该做什么与不应该做什么”。前者在体育本身固有的“效益原则”指导下常会将“不能做的事”偷偷地转化为“能做的事”;而后者则在能为“不能之事”时,依然困守自己的道德原则。 在体育比赛中,没有法,比赛缺乏必要的客体规范性,无法进行;没有道德,体育行为失去了主体的规范性,也无法进行。在传统的体育形态中,体育的“法”主要针对是比赛本身,界定比赛时空,确定比赛用具、规定胜负标准,提供一个公平的条件。至于这种条件下的比赛是否真正公平,则依据运动员和裁判员的道德自律。于是,规则的他律和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自律,各司其职,使比赛既有公平的舞台,又有公平的行为。然而,近数十年来,在商业或其他利益的驱使下,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行为失范现象日益严重,人们似乎对道德的力量失去信心和耐心,而沿着“法治”的方向大踏步前进,力图将运动员的行为规范统统纳入“法治”麾下,于是我们看到强制性的“法”层出不穷,仅就兴奋剂一端就引出了多少“法”,国际体育组织的禁药清单也越来越长,然而,国际体坛的兴奋剂非但没有被遏制,却如野火一样蔓延开来。 在应当让“法”发挥作用的领域,一味地强调道德是迂腐的。同样,在道德应当发挥作用的领域,只是简单地高祭“法器”,也是无效的。法与道德,一刚一柔,一外一内,一为治标,一为治本。两者分离,则顾此失彼,越治越乱。两者结合,则刚柔相济、内外兼顾、标本兼治。“法治”与“德治”相依相存,共同支撑着绿茵场上的一片蓝天。 ——(摘编自任海《体育“法治”与“德治”辩》) (1)体育以“法治”与“德治”的本质区别在哪里?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4分) (2)体育以“法治”与“德治”应该保持什么关系?为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 2. 材料: 三年级时,晓良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不太适应。到了新学校以后,虽然很刻苦,但学习还是跟不上。晓良十分苦恼,自信心也不足。对此,沈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他。课上,有意识地多给晓良回答问题的机会,课下,安排成绩好的学生和晓良“结对子”。沈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慢慢,晓良学习有了起色。在班会上沈老师表扬他:晓良非常努力,相信他—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为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沈老师还设立了“进步T台秀”“学习积分银行”等,学生进步就会有相应奖励,晓良信心增强,成绩也有了提高。 一天,晓良的爸爸从工地赶到学校,沈老师一边让座倒水一边跟他详细交流晓良的情况对晓良的学习生活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晓良的爸爸很感激。  
  • 3. 材料: 日常教学中,我不仅关注反应快、学习好的学生,也关注不爱发言的学生,一次课上,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小胜提了一个好的问题,我就把一张精美的卡片送给了他。对于小胜提出的问题,比较内向的文文看了我一眼,我从她眼神中看到了期待和犹豫,我便叫她回答问题。由于过度紧张,文文说话结结巴巴,我鼓励她:“没关系,老师知道你会了,只是因为紧张而想不起来。”文文感激地点了点头。 从此以后,文文和小胜都发生了变化,文文更自信了,小胜听课更认真了,小胜妈妈跟我说:“自从您奖给小胜卡片后,小胜学习努力多了。”经了解,小胜得了卡片后非常开心,回家后对妈妈说“老师说我善问,所以把最漂亮的卡片送给了我。”现在卡片还贴在小胜的床头,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 1. 作文: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吕氏春秋》: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 要求:根据这些话写一篇论述,要求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