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华东某原油管道工程建于1978年,全长65km,总体走向自东向西,设计年常温输出量为1800万t,设计压力为4.2MPa.全线共设A~H8座输油站:32个截断阀,其中A为首站,H为末站,B~G为中间站。管道采用外径720mm.壁厚6mm的螺旋焊缝钢管,钢管外壁采用石油沥青玻璃布防腐和阴极保护措施。
C、D中间站之间的管道位于平原区,走向为管道出c中间站,向西12km处穿越R河,穿越R河后继续西行23km设手动截断阀,然后向西再经过15km达到D中间站。
C中间站具有分输功能,站内主体设施包括4座用于中转和存储原油的10万m3的外浮项罐:2座分别用于储存污油和泄放油的2000m2的固定储罐,4台输油泵,8个紧急切断阀,1个中控室:环保设施包括1套含油污水处理设施,1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个约30m2的危废暫存间,1座备有围油栏、收油机、布栏艇等应急物资库。
该管道工程目前实际年输油量为1500万t。
安全隐患整治发现,受上游沙闸长期汛期排洪影响,穿越R河的管段有70m露出河床,需实施相应的改线。改线工程拟将穿河管线向下游平移0.8km,再自东向西敷设1.2km并穿越R河,最后自北向南敷设0.8km至L点与原管连接。改线工程建议内容为:新建管线总长2.8km,拆除旧管道总长为1.2km。在C站以西14.3km外新建个永久占地30m2的截断阀(内设个远控截断阀),改线工程管材为直缝埋弧焊钢管,外径和壁厚不变,外壁采用3层PE加强防腐和阴极保护措施。改线段运营由C站负责,改线工程实施后,该管道工程每千米管段内原油最大存在量为400t。
C、D两中间站之间沿线多为耕地,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蔬菜等,距L连接点南侧110m和340m分别有甲村(350户,1440人)、乙村(200户,1000人),R河为三类水体,自南向北流向,改线管道穿越河槽宽100m,两堤间宽220m,两岸有耕地,分布有杨树、低矮灌丛,下游7.5m处为某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边界。
陆地管线施工设置12m宽施工带,管沟挖深2.5m,宽2m。施工过程包括挖沟、布管、吊管入沟、组焊、试压、回填及场地恢复。
改线管道R河穿越段施工采用定向钻穿越方式,在河床底部最深处可达15m,穿越长度500m,在R河两岸分别设占地2000m2的施工场地,场地内布置有料棚、泥浆配制间和泥浆池等设施,泥浆主要成分为膨润工,添加少重纯碱和羟甲基纤维素钠,定向钻施工过程产生的钻屑、泥浆循环利用,施工结束后,废弃泥浆及钻屑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旧管道拆除包括开挖、管道两段的封堵、抽出原油、管道清洗、分段切割、取出管道及回填恢复地貌等作业,旧管道拆除抽出的原油及管道清洗产生的油泥、含油污水等依据C站现有设施处理或暂存。经测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新建阀室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改线管道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原油的临界量为2500t。
问题:
1、收集与处理旧管道拆除环节的原油、油泥及含油废水分别可依托C站哪些设施?
2、给出陆地管道开挖与回填施工应采用的生态保护措施和恢复措施。
3、指出截断阀与改线管道段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的布点类型和数量。
4、计算改线管道段环境风险评价的Q值。
5、环境风险评价时,用甲、乙两村总人数判断大气环境敏感程度是否合理?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