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试及答案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852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试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约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波斯人从中亚细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于公元前550年建立了波斯帝国。建立该帝国的是()  

    A居鲁士二世

    B大流士一世

    C阿育王

    D克洛维

  • 2. 夏完淳是南明抗清将领、诗人。顺治二年清军下江南,14岁的夏完淳随父亲夏允彝、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被捕后不屈被杀,年仅17岁。所作近400首诗词,慷慨悲壮,几乎字字血泪,多为人传诵。下列诗篇中,属于夏完淳作品的是()  

    A《别云间》

    B《正气歌》

    C《秋日杂感》

    D《己亥杂诗》

  • 3. 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有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下列人物形象中,由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塑造的是()  

    A娜拉

    B卡门

    C喀秋莎·玛丝洛娃

    D欧也妮·葛朗台

  • 4. 我国的成语大多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关。“四面楚歌” 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这一成语出自《史记》,与这个成语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毛遂与平原君

    B韩信与项羽

    C廉颇与蔺相如

    D屈原与怀王

  • 5. 宣纸是产自中国的一种书写绘画用纸,具有纯白、细密、均匀、柔软、经久不变色等特点,能更好地表现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神采和风韵。下列选项中,与宣纸名称由来有关的是()。  

    A材质

    B用途

    C产地

    D工艺

  • 1. 涵泳古诗不只是获取知识,而更多指向诗之情思的感悟、觉悟和体悟,这是与诗人心灵深切沟通的桥梁。因此,多一次吟诵,便多一重体验。于是,吟诵的数量和质量便成为衡量读者之情与诗人之情融合程度的重要尺度。 吟诵之"吟” , 是拉长了声音像歌唱似的读,”诵”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的读。“吟”之长调,”诵” 之节奏,皆由古典诗文言语节律而来,运用”依字行腔””依义行调” ”平长仄短”"入短韵长" 等规则,读者将诗歌平、仄、韵转化为吟诵腔调旋律,继而形成乐音。 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的情感形式——增强与减弱、流动与休止、冲突与解决等,在逻辑结构上惊人地一致。 神经认知语言学认为,这种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更能有效进行神经元或微柱体之间在邻近原则基础上的神经联结。所以,来自诗文语言的吟诵腔调旋律更容易激发人们的情感,吟诵像唱歌似的反复咏唱,可以使负责发音的布洛卡区与负责听觉理解的韦尼克区之间的联结得以不断调整、确认和加强,诗歌情感由此在不断的涵泳中,深切地浸染读者,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这是一般诗歌朗读所达不到的。 对同一人朗读和吟诵五言律诗的比较研究显示, 朗读多按“意义节奏”,而吟诵均以”韵律节奏”,吟诵对节奏、韵律句、韵脚句、平声字、仄声字音步等的处理,在凸显古典诗歌音韵独特性的同时,更能超越一般思想内容的理解而具有较强的激情作用——直接打动人心。 朱熹要求吟诵,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要多诵遍数, 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唐文治更是主张”三十遍读文法”:前十遍找“线索” ,十遍求”命意”,十遍得”神气"。古诗吟诵为何强调一定遍数?遍数对诗歌情感与人之性情之间相互转化有何作用? 诗歌吟诵发出的声音是糅合诗歌情感的乐音。这种乐音与人的情感心理密切相关。对此,有学者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指出,音调模块、情感基调与人的联觉心理是对应的。比如,频率高的声音让人感觉明亮、兴奋、灵巧,反之则让人感觉暗淡、抑制、迟钝。读者对声音的不同理解,会为之赋予一定的情感态度,这种声音被认为是神经认知科学中的“情感声音”。研究者认为,对情感语音加工主要经过三个阶段:情感显著性感知、相关语义处理及情感识别。这就是说,在不同阶段加工"情感语音”信息是不一样的。这样看来,十遍找“线索”、十遍求”命意”、十遍得"神气”是具有神经认知学理据的。再者,作为语言认知的诗歌吟诵,从神经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认知也要经历初始阶段(神经冲动寻找通路)。 加强阶段(相似或相同信息刺激而导致相同的神经通路得到进一步使用)和稳定阶段(同一神经通路反复使用,神经冲动自动进入神经通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还得出”了情感语音加工时间进程:在0-150ms 期间,是对情感早期感觉加工;在150-250ms期间,是对情感韵律的编码;在250-550ms期间,则是对情感语义的加工。这表明,通过吟诵来融合诗我情感,需要一个反复熔铸的历程,并且在此过程中,各阶段对不同信息(如情感感觉、情感语义、情感韵律)的加工还需要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因为人脑对熟悉的情感语音更具敏感性。在以诗情熔铸人情的过程中,吟诵的遍数及其不同指向的训练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促进诗情与人性之间的相互运转,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和熔铸品性的目的。 (摘编自李季《把握古典诗歌吟诵的神经科学机制》) 问题: (1)朗读古典诗歌与吟诵古典诗歌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古人为何要强调诗歌的反复吟诵?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 2. 材料: 初一时,晓斌经常逃课去网吧,还学会了抽烟,在学校,为了显示自己的“厉害”,他经常欺负其他同学,不遵守班级纪律,同学们对他避而远之,班主任说他“无药可救”,晓斌反驳说:“对啊,我没人管没人问的!我就是无药可救!不要你管!” 初二时,班主任换成了李老师,李老师一开学就认真了解班级每个同学的情况,给每个同学建立成长档案,通过跟班级同学和其他老师的交流,他发现晓斌“变坏”是从他父母离婚后开始的,李老师还发现,晓斌虽然有些坏毛病,但也有一些特长,比如他篮球打得好,曾经带领班级篮球队参加比赛获过奖,还喜欢做航模,李老师耐心与晓斌进行沟通,让晓斌担任篮球队队长并领头组建航模社团。在班级里,李老师安排学习委员做他的同桌,在学习上给他提供帮助。随后,李老师主动联系晓斌的父母,反映晓斌的情况,希望他们给予晓斌更多关爱。在李老师耐心地帮助和引导下,晓斌逐渐转变了态度,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 3. 材料: 某高级中学时有学生辍学,学校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但效果不佳。刚参加工作的彭老师第一次担任班主任,自然对学生中途辍学不敢大意。一发现有辍学想法的学生,他就想方设法挽留,如找各科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等,即便如此,依然还有中途辍学的学生,彭老师感到很惋惜。 有一天,有二十年教龄的赵老师建议彭老师把辍学学生的联乐电话记下来,彭老师想:我们 做了这么多工作都没能让他们回心转意,他们被学后就不再是我们的学生了,还记电话号码有 什么用呢?但出于对赵老师的尊重,知师还是把辍学学学生的电话号码随手记在了班主任工作日志上,临近期末 赵老师问:"彭老师,跟辍学学生联系了没有?" 彭老师回答:”没有" 赵老师说:“试着和他们联系一下,了解一下情况。" 彭老师找出电话号码一一打过去,有的学生已经联系不上,有的学生感到惊讶。有的学生接到 到电话时哭了:“老师,我一离开学校就后悔了,一直没有勇气再回到学校。您还挂念着我,其实我一直在等您的电话。” 在彭老师的鼓励下,陆续有学生返回了校园,这让彭老师想了许多,他在班主任工作日志上分析了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哪些方法是无效的,并写道:班主任工作的细节,就是看似多余的那部分付出。  
  • 1. 社会心理学家曾招募一群孩子参与一项实验,这些孩子各方面都很相似,此前互不相识。 先把他们随机分成两队,各自开展活动,再组织两队开展一系列竞争性的比赛。不久,两队产生了激烈冲突。然后,研究者让他们想办法共同解决饮用水短缺问题,并全员参与推动陷入泥沼的卡车。最后,两队逐渐消除了冲突。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