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招专升本小学教育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473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统招专升本小学教育模拟试卷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由教育工作者(通常是教师)担任研究者,以学校或教室内亟待改进的实际教育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改进这些教育活动为目的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访谈法

    D行动研究法

  • 2.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通过口头交流,搜索被研究者对某件事的看法、建议”。这体现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A访谈法

    B文献法

    C观察法

    D行动研究法

  • 3. 一位老师在进行公开课展示活动,听课教师发现不少学生在做小动作,该班的课堂心理气氛属于()  

    A消极型

    B对抗型

    C沉寂型

    D积极型

  • 4.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四个环节。  

    A反思

    B总结

    C反馈

    D记录

  • 5. 下列对教育行动研究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适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B它适用于解决理论问题

    C它是一个不间断的螺旋、反复的过程

    D它要求实践者与研究者相互协作

  • 1. 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与皮亚杰提出的()密切相关。  
  • 2. 在常用的课堂评定中,大致存在着三类模式:传统的评定模式、()和课程本位评定模式。  
  • 3. 职业倦怠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  
  • 4. 5〜6周时,婴儿开始对人展露出(),这通常发生在与看护者的互动之间,此时看护者对婴儿的积极反应感到欣喜,并继续报以微笑。  
  • 5. 阿特金森将麦克利兰的理论作了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期望一价值理论。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  
  • 1. 定量研究  
  • 2. 课外、校外教育  
  • 3. 安全型依恋  
  • 4. 霍桑效应  
  • 5. 学校管理  
  • 1. 人的感受性的高低不是一成不变的。  
  • 2. 成功的学习经验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失败的学习经验也一定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 1. 只有在集体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才能使集体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扶正祛邪,发扬优点,抵制不良思想习气的侵蚀,才能使集体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成为教育的主体。()

    A

    B

  • 2. 课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开展的教育活动,所以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教育。()

    A

    B

  • 3. 校外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多方面发展,不存在明确的指向性。()

    A

    B

  • 4. 当前社会上存在的“5+2=0”的现象,反映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要充分合作,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A

    B

  • 5.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

    A

    B

  • 1. 简述偶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 2. 教师应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 3. 简述塞尔曼的儿童角色采择技能发展的五阶段。  
  • 4. 简述观察法的优缺点。  
  • 5. 简述主观测验的优点和缺点。  
  • 1. 有人说:“学生在学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入社会退两步。”请运用相关德育原则分析这种现象。  
  • 2. 试述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 1. 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如何在教学当中运用这一原则?  
  • 2. 李同学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性格开朗,爱好看报纸、玩电脑、打篮球,很喜欢数学,成绩也很优秀。一次偶然,外语考试没考好,他很自责,老师认为该同学没认真准备考试,作为反面教材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由于成绩、名次的大幅度后退,回家后家长的责骂也让李同学觉得压力很大,他希望下周的数学考试可以得到好成绩,重新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但是在这样的压力下数学也发挥失常考砸了,其他的科目也接二连三地没考好。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李同学觉得自己很失败,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也变得不爱和同学交流了。针对此案例中李同学的情况,请用归因理论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