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每日一练试题03月10日

2024-03-10 12:37:09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每日一练试题03月10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小张小时候因车祸双腿被截肢,造成工作生活上诸多困扰,在求职中四处碰壁后,为了不拖累家人而选择自杀,幸好家人及时发现才没有酿成悲剧,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应在(  )领域开展工作。

  • A:就业服务
  • B:医疗服务
  • C:矫治服务
  • D:家庭服务

答 案:A

解 析:康复服务是针对残障人士而开展的,以增强和恢复他们的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为目的的福利服务。就业服务是对就业有困难的人士提供的专业服务。

2、丧偶多年的尹奶奶一直独自居住,半年前入住养老机构,认识了同样单身的陈爷爷,两人一见如故,交往半年后决定结婚,但遭到尹奶奶儿女的反对。尹奶奶为此情绪消沉,陈爷爷很是着急,便向社会工作者小王求助。小王为尹奶奶制订了个案服务方案,又向尹奶奶的儿女了解反对的原因,通过沟通取得他们对尹奶奶的理解。以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角度出发,小王在服务中遵循的是()。  

  • A:保护生命原则
  • B:差别平等原则
  • C:最小伤害原则
  • D:生命质量原则

答 案:D

解 析:生命质量原则。社会工作者要本着通过专业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对象生活质量的目标的精神,在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两个层面,通过社会服务和政策干预,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不断提升服务对象的福祉,促进服务对象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融入的程度。在社会工作实践领域,社会工作者要尽量通过服务来改善服务对象的身体及心理状况,通过提供经济帮助、心理辅导服务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从而改善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提高服务对象的身体及心理健康指数,从而全方位地提高服务对象的生命质量。

3、关于问卷调查中问题排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选题在前,多选题在后
  • B:个人背景等敏感问题必须放在后面
  • C:被调查者感兴趣的问题应放在前面
  • D:行为与态度方面的问题应该放在前面

答 案:C

解 析:关于排序。一般而言,被访者熟悉或感兴趣的、简单的、封闭式的问题可以置于前面,行为、态度、背景、敏感的问题放在后面。这利于被调查者较快进入状态,提高问卷回答的完整度。针对B项,旧版教材中的表述是一般而言,个人背景居首;而在新版教材中直接表述:背景等敏感问题放在后面。且B项本身用词必须太过于绝对化,最好不选,用一般、应该比较恰当。

4、半年前,张先生由于工作原因搬迁到另外一个城市生活,由于语言、交通、邻里交往的原因,张先生的母亲住不惯,想回老家,而张先生的儿子已经结识了新朋友,在环境中如鱼得水,张先生母亲和儿子的行为表现说明( )

  • A:个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
  • B:个人必须改变社会环境
  • C:个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 D:个人对社会环境有能动性

答 案:A

解 析:社会环境影响着人们行为的大致方向。各年龄段人的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所受影响的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受到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而成年人受环境影响较弱。题中,张先生的儿子受当前社会环境影响较大,很快融入新环境,其母亲受环境影响较弱,融入新环境有些困难。

5、社会工作者小吴在主持居民会议时,发现部分发言者所表达的意见与建议模糊,不够完整。为了帮助大家清楚了解发言者所表达的意思,小吴用自己的话概括了大家发言的主要观点。小吴运用的会议技巧是()  

  • A:转述
  • B:引导
  • C:关注
  • D:鼓励

答 案:A

解 析:转述。转述是用自己的话将发言者所说意见的主要内容精简地表达出来。

多选题

1、在我国,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包括( )。

  • A:康复权
  • B:被保护权
  • C:劳动就业
  • D:社会保障
  • E:环境友好权

答 案:ACDE

解 析:为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我国于2008年修订了《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了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具体而言,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康复权;②教育;③劳动就业;④文化生活;⑤社会保障;⑥环境友好权。

2、“生存一关系一成长”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区别有( )。

  • A:前者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
  • B:后者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
  • C:前者认为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强烈程度可能还会增强
  • D:后者认为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强烈程度可能还会增强
  • E:后者认为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

答 案:AC

解 析:ERG理论的主要特点有@ERG理论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②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③ERG理论还认为,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这与马斯洛的观点不一致。

3、在小组活动中,有两位组员出现了焦急、过度激动的情况,此时社会工作者的适当做法包括( )。

  • A:使该组员保持学到的小组经验
  • B:增进自我了解和对他人处境的敏感度
  • C:把问题抛给组员,让他们自行解决
  • D:鼓励服务对象勇于承担责任并把认知转变为行为
  • E:重新调整小组规范和契约

答 案:BCE

解 析:社会工作者要学习如何面对和处理小组的冲突,并协助组员让冲突成为他们正向成长的经验。在面对冲突时,社会工作者应该有包容、冷静和理性的态度。在解决冲突时,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这样一些具体措施:(1)帮助组员澄清冲突的本质,特别是澄清冲突背后的价值观差异;(2)增进小组组员对自我的理解,如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复制或重现类似冲突情境,以增进自我了解和对他人处境的敏感度;(3)重新调整小组规范和契约;(4)协助组员面对和解决由冲突带来的紧张情绪和人际关系紧张;(5)运用焦点回归法,即将问题抛回给组员,让他们自己解决。知识点:小组中期转折阶段。

4、某公益社团计划推行“小蜜蜂”公益行动,该行动的目标是把志愿服务与儿童保护工作相结合,通过“徒步城市行”、“爱心义卖”等活动呼吁人们关注城市贫困儿童。在服务方案策划的问题认识和分析阶段,社会工作者应开展的工作有(  )。

  • A:掌握城市贫困儿童数量、特点、分布等信息
  • B:制订公益行动的活动计划
  • C:配置公益行动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
  • D:了解人们对城市贫困儿童的认识
  • E:确定公益行动的目标对象

答 案:ADE

解 析:要认识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认识方法有两种①“问题认识工作表”。方案策划者应认真考虑的问题包括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在哪里发生?谁受这个问题影响?这个问题何时发生?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感受程度是如何?②“分支法”。方案策划者在确认问题,掌握了问题在社区的分布情况,确定了未来行动的“目标对象”后就必须进行需要评估工作。包括界定处于危机的人口,目标对象人口,以及求助者或受影响的人口。问题中,社会工作者应开展的工作有掌握城市贫困儿童数量、特点、分布等信息,了解人们对城市贫困儿童的认识,确定公益行动的目标对象。故本题选ADE。 命题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社会服务方案的策划步骤和方法,重点掌握的内容。

5、结合时间和服务内容两大标准,下列各项属于个案工作的介入过程的有( )。

  • A:预测
  • B:开展服务
  • C:制订计划
  • D:签订协议
  • E:评估与结案

答 案:BCDE

解 析:不同的学者对个案工作的介入过程有不同的认识和划分,但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的观点以时间为划分标准和以服务内容为划分标准。结合这两种划分的标准,个案工作的介入过程可以分为申请与接案、预估与问题诊断、制订计划、开展服务、联结社会资源与协调服务、评估与结案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需要处理的任务,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同时各阶段之间又相互连接、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