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2 08:24:35 来源:吉格考试网
昆明文理学院不是211学校,也不是985学校。昆明文理学院是学历层次为普通本科、师范类、民办的学校。
是否211 | 否 | 是否985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创建时间 | 2000年 |
博士点数量 | 一级0个/二级0个 | 硕士点数量 | 一级0个/二级0个 |
隶属城市 |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 | 学历层次 | 普通本科 |
昆明文理学院学校简介
昆明文理学院(原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确认为独立学院,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昆明文理学院。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中心的办学思路,致力于建成现代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具备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学院设有11个二级学院(部),开设41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农、经、文、管、教育、艺术八大学科门类,在校学生16000余人,占地约720亩。学院建有两个校区,龙泉校区位于昆明市北市区龙泉路中段,杨林校区位于昆明嵩明职教新城,距离长水国际机场15分钟车程。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1亿元,图书馆藏书187万余册,校外实习基地165个,建有图书馆、室内外体育场馆、学生公寓、食堂、学术报告厅等教学、生活配套设施,实现了“智慧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人才强校,名师执教。学院建有一支职业品格高尚、专业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治学态度严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00余人,并聘有国内外名校名师、行业导师等外聘教师300余人。其中,教育部相关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成员2人,教授83人,副教授263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2%,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推进“优才计划”“海外博士培养计划”“中层管理青年干部研修班”“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专业带头人培养项目”“校级教学团队”等师资培养项目,大力支持教师提升学历、职称、业务能力与水平。目前学院已资助46人攻读博士学位,培养出“云岭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师德标兵”3人、“卓越青年教师”2人,访问学者3人。
专业建设,特色突出。学院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是省内开设外语语种最多、唯一开设农学门类的民办高校,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应用型专业为主体建设专业集群体系,形成了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文、理、工等学科门类相互支撑、相互渗透,重点推进外国语言学类一流学科群、经济管理类和智慧城市建设类重点学科群及文产传媒类特色学科集群。现已建成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培育学科1个,云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院建设项目1个,云南省特色专业2个,云南省高等学校转型提升服务产业示范专业建设项目1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1门,云南省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1门,云南省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个,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立德树人,提升质量。学院围绕德育目标和“三忠于、三热爱”主题教育内容,依托体育、美育和学科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以提高课程兴趣度、学业挑战度和生师互动性的第一课堂为基础,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国际视野培养、在线教育、终身学习等六类课堂。近五年考研、考编、考公上线率居同类院校前列,教育类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保持在70%以上,远高于全省同类院校平均水平。2021年西班牙语专业升学率达25%,法语、日语、朝鲜语、泰语等小语种专业考级通过率领跑同类院校。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在各项文体技能等代表性大赛中学获全国性奖项270项、省厅级奖项489项。2021年,学院原创舞蹈作品《小村寨,大村官》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作为云南省舞蹈类唯一代表节目,获艺术表演甲组一等奖、艺术表演类优秀创作奖。
学院连续多年在云南省教育厅年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中荣获“一等奖”,累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达40000余人。毕业生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等国家、地方基层项目学生人数690余人。2019年至今,学院连续三年被共青团中央评为“优秀西部计划项目办”。此外,校内建有STUDIO和“文理创业梦工场”两个创业平台,占地面积约3200平方米,配有创业培训教室、创业训练中心、创业项目路演室,平台设施完备,先后获得“云南省创业平台”“昆明市众创空间”称号。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学院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35项。
教研并举,成果突出。学院科研、教研、大创三类项目的高级别立项数稳步增长。教师累积主持省部级项目20项、地厅级项目124项;出版专著、教材135部;发表学术论文上千篇,其中,被SCI、CSSCI、CPCI、EI等收录128篇;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4项。2021年获批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其中,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项目开创了同类院校获批该类项目之先河,省哲社社会智库项目和规划科普项目分别实现了民办院校获批省级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零的突破,教科研成果在同类院校中位列前茅。
国际交流,卓有成效。学院开设有英语、泰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翻译等专业,并为学生提供朝鲜语、德语、阿拉伯语、越南语、缅甸语、老挝语等多个语种选修。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曾莅临学院对11个外语语种人才培养情况进行调研,对“语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葛策博士Dr.Clemens von Goetze代表团于2019年访问学院,就学院在德语教学、德国的语言文化和人文交流中做出的贡献表示赞赏。学院先后接待西班牙驻华大使、日本驻重庆总领事、法国驻成都总领事、泰国驻昆明总领事等到访,国际交流频繁。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办事处中方合作单位,学院与亚太地区、欧洲、非洲、美洲等11个国家的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交流、深度合作的教育文化联合体,与西班牙、韩国、日本、泰国、法国、德国及东南亚各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及国外20多所高校保持密切联系。学院毕业生依托各类国际交流项目,就业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同时积极投身著名央企、国企单位服务国家战略和当地发展。学院先后3次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国际会议、全国高等院校法语教学大会、德国外交部“环境与冲突博览会”、东欧-中国高等教育论坛年会等国际会议,不断扩大学院在国际合作领域的影响力。
学院是云南省内第一所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并成立研究机构的民办高校,成立于2018年的“一带一路”沿线文明比较研究中心聘请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国际著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佳娅特利•C•斯皮瓦克(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教授为中心主任,并聘请了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东京都立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近二十名知名专家为特聘研究员,开展“一带一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同年,学院加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持续为国家倡议提供政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党建铸魂,思政育人。学院党委隶属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党建铸魂有效路径。学院围绕“五个基本”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体系在2018年4月8日云南省高校党建暨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上进行交流发言,2018年5月13日云南新闻联播专题报道学院党建思政工作经验。经济学院党总支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被云南省委高校工委评为“创建一流党建示范院(系)党组织”,2021年“两优一先”评选活动中荣获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通识教育教学部直属党支部被选树为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第二批“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马列部直属党支部被选树为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第三批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工商管理学院获得云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项目立项。学院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合力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建设为着力点,获批云南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重点培育项目2项。此外,学院获全国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1个,“全国先进班集体”1个,是全省同类高校唯一殊荣。
成绩斐然,口碑载道。学院先后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教育优秀院校”“云南省民办教育发展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平安学校”“5A级优秀社会组织”“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荣获腾讯网“十年最具领导力独立学院”“中国最具知名度独立学院”,新华网“新华教育论坛中国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独立学院”称号。2014年5月,通过了云南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评估。2015年,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办学水平评估中获得“A”级办学水平评价。2021年位列艾瑞深研究院校友会网中国民办高校排行榜第17名。
学院将坚持“文理并蓄、中外交融”的内涵特色发展之路,以教育对外开放优先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围绕“二十年行动纲领”建设任务,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狠抓内涵建设,为把学院办成“现代高水平创新型大学”而奋斗。(数据截至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