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7 17:50:22 来源:吉格考试网
为补充安平县公安辅警岗位空缺,更好地维护全县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经县政府研究,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50名派遣制警务辅助人员。为顺利推进招聘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原则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方法组织招聘。
二、报名条件
(一)报名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安平县常住户籍(日期截至本方案公告发布之日前有效),男性;
2、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听从指挥,品行端正,热爱公安事业, 志愿从事警务辅助工作,服从岗位分配、调整;
3、身体健康,形体端正,无残疾、纹身、重听、色盲、口吃,无精神病史,净身高170cm以上,双眼矫正视力均在1.0以上;
4、满足具体岗位的学历、年龄、专业技能等要求,详见附件1《2022年公开招聘派遣制警务辅助人员岗位信息表》。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报考:
1、本人或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人参加非法组织、邪教组织或者从事其他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
2、本人家庭成员或主要社会关系人正在服刑或正在接受调查的;
3、受过刑事处罚或者涉嫌违法犯罪尚未查清的;
4、编造、散布有损国家声誉、反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
5、因吸毒、嫖娼、赌博受到处罚的;
6、被行政拘留、司法拘留或收容教育的;
7、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
8、被开除公职、开除军籍或者因违纪违规被辞退解聘的;
9、从事警务辅助工作合同期未满擅自离职的;
10、有较为严重个人不良信用记录的;
11、其他不适宜从事警务辅助工作的。
三、报名与资格初审
报名人员必须现场报名,只能选择一个岗位。报名人员需从县人社局微信公众号下载并如实填写附件2《公开招聘派遣制警务辅助人员报名登记表》,同时携带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身份证和户口本(户口首页和本人页)原件及复印件。退役军人还需提供退役军人证书原件及复印件,高校毕业生还需提供学信网《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打印件。由县人社局、县公安局组成审查小组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初审,资格审查合格者缴纳考务费100元。
报名时间:2022年6月23日-25日,上午9:00-11:30、下午2:30-5:00。
报名地点:红旗东街326号人社局三楼308室
咨询电话:7581066(人社局)、7520080(公安局)
四、考试选拔
各招聘岗位开考比例不低于1:1.2(四舍五入),报名人数低于开考比例的空余岗位名额调剂至其他报名比例较高的岗位。
(一)体能测试
三个项目:4×10米往返跑≤15秒;纵跳摸高≥260厘米;1000米跑≤5分15秒。
(二)笔试
体能测试合格者进入笔试,必须携带有效期内的二代居民身份证,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主要测试理论文化基础知识和公安基础知识,总分100分。
(三)面试
依据笔试成绩1:1.2的比例由高分到低分次序进入面试,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的方式进行,总分100分。最后一名进入面试考生笔试成绩出现并列的,一并进入面试。
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获三等功者总成绩加3分、获得二等功及以上者总成绩加5分,不累计加分。
综合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奖励加分,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
五、政审与体检
政审时需提供本人人事档案和所有报名资料原件及直系亲属(父母、配偶)户口本。
政审合格者进入体检程序,体检参照现行《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规定执行,体检结果原则上不予复查,体检不合格者取消其录用资格。体检费用由应聘人员自理。
六、公示
根据考试、政审、体检情况确定拟录用人选,并对拟录用人选情况在县人社局、县公安局微信公众号公示7个工作日,接受社会监督。
在体检、公示期间出现不合格或自愿放弃出现的名额空缺,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依次递补。综合成绩并列优先递补的顺序为:退役士兵、学历高者、面试成绩高者。
七、录用与待遇
被招录人员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两年期限劳动用工合同,按规定约定试用期,由劳务派遣公司根据招聘计划派遣到公安局工作。期间发现考生不符合录用条件或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公安局可提出辞退意见。
新招录人员第一年工资执行安平县最低工资标准(现执行1680元),满一年考察合格后按照《衡水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层级管理办法》执行,与现有劳务派遣警务辅助人员执行同一标准,所需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参加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含生育)、工伤、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八、疫情防控
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要求,考生做好健康监测、自我隔离和相关防护,备好相关证明材料,为顺利参加考试做好准备。如因不能满足疫情防控相关要求,而影响参加考试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点击下载>>>
派遣制警务辅助人员公开招聘
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6月15日
原标题:2022年公开招聘派遣制警务辅助人员公 告
文章来源:http://www.anping.gov.cn/art/2022/6/15/art_144_42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