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目标
检测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中所需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与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升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二、考试内容及范围
1. 基础知识与运用
(1)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的读音、字形及基本意义。
(2)正确理解并运用常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
(3)掌握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并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
(4)能辨析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5)语言表达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6)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7)掌握教材中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化、文学、文体常识。
(8)能根据语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增强表达效果。
2. 阅读与欣赏
(1)古诗文阅读
①掌握教材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②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
③能正确理解浅易的文言语句,并能翻译成现代汉语。
④能准确把握浅易文言诗文的句读。
⑤能理解并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歌,分析其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⑥默写经典的古代诗文名句。
⑦能理解古代诗文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和表达特点。
(2)现代文阅读
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能准确筛选、提炼、概括主要信息。
②把握文章结构,理清写作思路。
③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④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
⑤把握文体特点,赏析文章的语言艺术和写作特色。
⑥默写经典的现代诗文名句。
3. 表达与交流
(1)能掌握常用口语交际形式的基本方法及技巧,如自我介绍、讨论、演讲等。
(2)能辨析常用应用文(如通知、启事、书信等)在格式、内容、语言等方面的问题,并能进行修改或写作。
三、考试方案
(一)考试形式与时量
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40分钟。
(二)试卷题型、题量及分值
试卷满分100分,题型、题量、分值如下:
(三)试卷难度
试卷难度不超过中职毕业生水平,其中:较易题型约占60%,中等难度题型约占30%,较难题型约占10%。
(四)指定教材
①《语文》(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倪文锦、于黔勋,出版时间:2009年6月。
②《语文》(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出版社,主编:赵大鹏,出版时间:2009年7月。
③《语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郑国民、赵君虎,出版时间:2009年6月。
④《语文》(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湖南人民出版社,主编: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出版时间:2009年7月。
一、考试目标
全面检测学生对数学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考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创业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范围
1.集合
(1) 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空集的概念;
(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3) 掌握集合间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4) 理解集合的运算(交、并、补);
(5) 理解命题的概念;能分析"若 p,则 q"形式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辨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2.不等式
(1)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掌握区间的表示方法;
(3) 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4) 了解含绝对值不等式(|ax+b| < c 或 > c)的解法。
3.函数
(1) 理解函数的概念;
(2) 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3) 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
(4) 会求函数的定义域及函数值;
(5) 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及其简单性质。
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 理解有理指数幂,掌握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2)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其性质;
(3) 理解对数的概念(含常用对数、自然对数)及积、商、幂的对数运算;
(4)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其性质。
5.三角函数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理解弧度制的意义,掌握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理解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概念
(3)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的正弦、余弦及正切公式;
(5)理解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能根据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特殊角。
6.数列
(1) 了解数列的概念;
(2) 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3) 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7.平面向量
(1) 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
(2) 理解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及数乘运算;
(3) 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4) 理解平面向量的内积运算。
8.直线和圆的方程
(1) 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
(2)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及一般式方程;
(3) 理解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掌握求两条相交直线交点的方法;
(4) 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5)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及一般方程;
(6) 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9.实数、根式与分式
(1) 掌握实数的基本运算(含绝对值比较、倒数、四则运算及幂运算);
(2) 理解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
(3) 掌握分式成立的条件及分式的四则运算。
10.多项式与方程
(1) 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基本运算及式子的化简变形;
(2) 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能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或方程组并求解。
三、考试方案
(一)考试形式与时量
笔试、闭卷、40分钟。
(二)试卷题型、题量及分值
试卷满分100分,题型、题量、分值及简要说明见下表:
(三)试卷难度
试题难度不超过中职毕业生水平,其中:较易题约占60%(基础知识和技能);中等难度题约占30%(综合应用);较难题约占10%(问题分析与迁移)。
(四)指定教材
①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主编:李广全、李尚志),2009年6月;
②语文出版社,《数学》(主编:张景斌),2009年7月;
③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主编:房艮孙),2009年6月;
④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数学》(主编:杨向群),2009年7月。
一、考试目标
全面且精准地检验学生英语基本技能的掌握状况。着重考量学生在各类真实语言情境中,将所学语言知识灵活转化为实际语言运用技能的能力。通过对职场英语沟通实践、英语思维与母语思维差异的洞察以及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考查,深度培育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助力学生构建起满足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交往需要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体系。
二、考试内容及范围
考试内容紧密关联《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及高中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全面覆盖《教学大纲》中的基础模块、拓展模块与职业模块。学生需要具备依据基本构词法主动拓展词汇量的能力,透彻掌握常用语法项目的基础用法,并且能够在日常交流中熟练、自然地运用各类交际用语。
1、词汇: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教职成 [2009] 3 号) “词汇表” 中所规定的约 1200 个单词为基准,重点考查学生对单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词义辨析、词汇搭配以及正确运用,确保学生能够在写作、阅读、口语表达等场景中准确使用词汇。
2、语法:侧重于语法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着重考查名词、动词、情态动词、代词、冠词、形容词和副词、连词、介词及时态的基础用法。要求学生能够在句子构建和语篇理解中,准确无误地运用语法规则,实现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
3、交际用语:全面覆盖常见的日常交际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祝愿、祝贺与回应;邀请与回复;道歉与谅解;劝告与建议表达;电话沟通用语;请求许可与答复;提供帮助与接受/拒绝回应;问路与指路;购物交流;天气谈论;就医交流;见面问候与寒暄。
4、完形填空:此部分综合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基本句型的运用、基础语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固定搭配和习惯表达的运用。同时,通过对短文的阅读理解,着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判断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义线索,选择最为恰当的选项,使文章完整、语义连贯。
5、阅读理解:要求学生能够高效地从书面文字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精准把握上下文的逻辑关联,清晰了解文章所陈述的基本事实,准确提炼所读材料的主旨和核心要点,并依据文中事实进行合理、正确的判断。题型设置为判断正误和单项选择,旨在全方位考查学生的阅读技巧,如略读、扫读、精读等,以及对文章的深度理解能力。
三、考试方案
1、考试形式与时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长设定为 40 分钟,在有限时间内全面考查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能力。
2、试卷题型、题量及分值
试卷满分为 100 分,具体题型、题量、分值及考查要点如下表所示:
3、试卷难度:
试卷整体难度严格契合中职毕业生的实际水平。其中,较易题型约占 60%,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中等难度题型占 30%,用于区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灵活应变能力;较难题型占 10%,旨在选拔出英语水平较为突出、具备较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学生。
4、指定教材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英语基础模块 1、基础模块 2、基础模块 3,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以此套教材为核心,扎实掌握教材中的词汇、语法、交际用语等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