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公共营养师《四级》每日一练试题03月13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在计算纯牛奶能量时,可用乳糖含量代替碳水化合物计算。()
答 案:对
解 析:纯牛奶中碳水化合物90%以上来自乳糖,因此在计算牛奶能量时,可用乳糖含量代替碳水化合物计算。
2、2岁以下以及60岁以上人群n-6和n-3比例为(4~6):1,其他年龄组为4:1。()
答 案:错
解 析:2岁以下及60岁以上人群n-6和n-3比例为4:1,其他年龄组为(4~6):1。
3、富裕型模式膳食不利于控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答 案:对
解 析:暂无
4、将被调查者24h各类食物的消费量与相应的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量进行比较时只需评价各类食物的消费量是否充足即可。()
答 案:错
解 析:将被调查者24h各类食物的消费量和相应的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量进行比较,一方面评价食物的种类是否齐全,是否做到了食物种类多样化;另一方面需要评价各类食物的消费量是否充足。
单选题
1、数据核对的方法有( )两种方法。
- A:人工核查和计算机处理
- B:人工填写和人工核查
- C:双录入和复查
- D:抽查和复查
答 案:C
2、3岁以下儿童标准体重的粗略估计公式是( )。
- A:年龄×2+6
- B:年龄×2+7
- C:年龄×2+8
- D:年龄×2+9
答 案:B
3、烟酸缺乏可以引起( )。
答 案:D
4、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在膳食构成中的比例是划分( )的最重要的依据。
- A:膳食结构
- B:膳食营养水平
- C:饮食习惯
- D:生活水平
答 案:A
多选题
1、数据输入和分析的软件包括()。
- A:SmartDraw
- B:SPSS
- C:Word
- D:SAS
- E:EpiData
答 案:BDE
2、儿童膳食铁的良好来源有()。
答 案:ACDE
解 析:动物血、肝脏及红肉是铁的良好来源,它们含铁高,吸收好。豆类、黑木耳、芝麻酱中含铁也较丰富。
3、幼儿园食谱的编制应该()。
- A: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确定其营养需要目标
- B:按周编制食谱,一周食谱应不重复
- C:每周的食谱应在上一周周末向儿童家长公布
- D:确定膳食制度,以三餐二点制为宜
- E:肉类每餐要达到50%
答 案:ABCD
4、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B2较多的有()。
答 案:ABCD
简答题
1、下面是公共营养师采用对某机关食堂2007年11月15日一天的情况进行的膳食调查后填写的食物量登记表。
(1)计算11月15日就餐人日数。
(2)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
答 案:(1)早餐餐次比=43200÷(43200+76800+28800)=29.03%;
中餐餐次比=76800÷(43200+76800+28800)=51.61%;
晚餐餐次比=28800÷(43200+76800+28800)=19.36%;
就餐人日数=60×29.03%+80×51.61%+45×19.36%=67人日。
(2)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kcal)=实际消耗量÷总人日数=(43200+76800+28800)÷67=2220.9kcal。
2、怎样测量婴幼儿的头围和胸围。
答 案:(1)头围测量①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或前方,被测婴幼儿取坐位或仰卧位。
②测量者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软尺经枕骨粗隆(后脑勺最突出的一点)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
③软尺在头两侧的水平要一致。
④测量时,婴幼儿需脱帽,测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不能打折,长发或梳辫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使软尺紧贴头皮。
⑤读数时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胸围测量
①测量者立于婴幼儿右方,被测婴幼儿取仰卧位,自然躺平,使其处于平静状态。
②测量者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被测婴幼儿胸前右侧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使其绕经右侧后背以两肩胛骨下角下缘为准,经左侧回至零点。
③测试时应注意保持软尺在婴幼儿后背的位置准确,必要时可由一名助手帮助固定后背软尺位置;各处软尺轻轻接触皮肤,皮下脂肪较厚的要幼儿,软尺接触皮肤宜稍紧些。
④取婴幼儿平静呼吸时的中间读数。
⑤读数时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位。
3、下面是公共营养师采用对某机关食堂2007年11月15日一天的情况进行的膳食调查后填写的食物量登记表。

计算11月15日就餐人日数。
答 案:早餐餐次比=43200÷(43200+76800+28800)=29.03%;中餐餐次比=76800÷(43200+76800+28800)=51.61%;晚餐餐次比=28800÷(43200+76800+28800)=19.36%;就餐人日数=60×29.03%+80×51.61%+45×19.36%=67人日。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