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共营养师《理论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9月30日

2024-09-30 13:13:21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公共营养师《理论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9月30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人乳及牛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均较高,从出生2周~1岁半之内都不需补充维生素D。()

答 案:错

解 析:人乳及牛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均较低,从出生2周到1岁半之内都应添加维生索D。

2、应将营养知识纳入小学的教育内容,使学生懂得平衡膳食的原则,从幼年开始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答 案:对

解 析:将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的教育内容,教学计划要安排一定课时的营养知识教育,使学生懂得平衡膳食的原则,从幼年开始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营养教育的主要工作领域的一部分。

3、色氨酸在体内可转化为烟酸。()

答 案:对

解 析:维生素B2可激活维生素B6,参与色氨酸形成烟酸的过程。

单选题

1、在烹调菠菜、茭白等蔬菜时,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开水烫一下,去水后再炒,其目的是去除影响铁、钙的因素是()。

  • A:植酸
  • B:草酸
  • C:鞣酸
  • D:磷酸

答 案:B

解 析:烹调方法对矿物质的影响

2、下列物质的吸收不受植酸、磷酸的影响的是()。

  • A:血红素铁
  • B:非血红素铁
  • C:血红蛋白
  • D:硫酸铁

答 案:A

解 析:血红素铁在体内吸收时不受膳食中植酸、磷酸等的影响,但与非血红素铁一样都受体内铁需要量与储存量的影响。

3、关于幼儿的食物选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粮谷类食物为主
  • B:粮谷类逐渐成为营养素的重要来源
  • C:适量饮用奶
  • D:食物加工应精细,以利于其消化吸收

答 案:D

解 析:进入幼儿期后,粮谷类应逐渐成为小儿的主食。在选择这类食品时应以大米、面制品为主,同时加入适量的杂粮和薯类。食物的加工应粗细合理,加工过精时,B族维生素、蛋白质和无机盐损失较大,加工过粗、存在大量的植酸盐及纤维素,可影响钙、铁、锌等营养素的吸收利用。一般以标准米、面为宜。还可适量饮用奶和进食动物性食品。

多选题

1、多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包括

  • A:爱岗敬业
  • B:诚实守信
  • C:办事公道
  • D:服务群众
  • E:奉献社会

答 案:ABCDE

2、关于学龄儿童营养需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需求大于能量消耗
  • B:碳水化合物是更容易利用的能源物质
  • C:钙的适宜摄人量与成人相等
  • D:早餐食量相当于一天的三分之一
  • E:此时碘缺乏易引起克汀病

答 案:ABCD

3、锌缺乏常见症状包括()。

  • A:生长迟缓
  • B:皮肤伤口愈合不良
  • C:味觉障碍
  • D:胃肠道疾患
  • E:内分泌功能减退

答 案:ABCD

主观题

1、系统

答 案:系统是由彼此关联且与环境相关联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糖尿病

答 案: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

3、组织

答 案:所谓组织,即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简答题

1、下列关于人乳和牛乳中蛋白质的比较,正确的有(  )。

答 案:尽管人乳所含蛋白质比牛奶少,约1.1%g/100ml,但人乳中蛋白质以易于消化吸收的乳清蛋白为主。乳清蛋白与酪蛋白之比为70:30,而牛乳为18:82。

2、简述防止N-亚硝基化合物危害的主要措施。

答 案:(1)制定食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使用量及残留量标准。我国规定在肉类罐头及肉类制品中硝酸盐最大使用量为每公斤食物0.5g,亚硝酸盐每公斤食物0.15g,残留量以亚硝酸钠计,肉类罐头为每公斤食物不得超出0.05g,肉制品每公斤不得超过0.03g。(2)防止微生物污染及食物霉变。防止蔬菜、鱼肉腐败变质,产生亚硝酸盐及仲胺,对降低食物中亚硝基化合物的含量极为重要。(3)阻断亚硝胺合成。维生素C具有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作用。使亚硝酸盐被还原生成氧化氮(NO),使硝酸盐离子浓度降低,阻断胺的亚硝化作用。维生素E、维生素A、大蒜及大蒜素可抑制亚硝胺的合成,茶叶、猕猴桃、沙棘果汁也有阻断亚硝胺合成的作用。(4)施用钼肥。施用钼肥可以使粮食增产,且使硝酸盐含量下降。钼在植物中的作用主要是固氮和还原硝酸盐。如植物内缺钼,则硝酸盐含量增加。

3、社区营养

答 案:社区营养指在社区内,运用营养科学理论、技术及社会性措施,研究和解决社区人群营养问题,包括食物生产和供给、膳食结构、饮食习惯、社会经济、营养政策、营养教育及营养性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工作。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