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1 13:33:49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4年公共营养师《理论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4月0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赤霉病麦毒素对热稳定,一般烹调加热难以破坏。()
答 案:对
解 析:小麦、大麦、燕麦等在田间抽穗灌浆阶段的条件适合于真菌生长繁殖,可以使麦类以及稻谷、玉米发生赤霉病。引起中毒的有毒成分为赤霉病麦毒素,毒素对热稳定,一般烹调加热不会破坏。
2、在保健食品中,使用中草药是绝对不允许的。()
答 案:错
解 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将保健食品定义为“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适当的中草药养生是不反对的。
3、毒蕈中毒中以脏器损害型中毒最为严重,死亡率高。()
答 案:对
解 析:毒蕈中毒中脏器损害型中毒最为严重,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极高。
单选题
1、在下列谷类中,脂肪含量最高的是()。
答 案:C
解 析:谷类脂肪含量多数在0.4%~7.2%,以小麦胚粉中最高,其次为莜麦面、玉米和小米,小麦粉较低,稻米类最低。
2、下列属于维生素B6缺乏表现的有()。
答 案:A
解 析:维生素B6缺乏的典型临床症状是一种脂溢性皮炎、小细胞性贫血、癫痫样惊厥,以及忧郁和精神错乱。
3、评价食物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体内被利用程度的指标是()。
答 案:B
解 析:蛋白质利用率是食物蛋白质营养评价常用的生物学方法,指食物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体内被利用的程度。
多选题
1、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有()。
答 案:ABC
解 析: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6三种维生素对老年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6的不足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2、孕期缺乏维生素B1可导致()。
答 案:CD
3、个体长期摄人某营养素的RNI水平,能够()。
答 案:ACDE
主观题
1、系统
答 案:系统是由彼此关联且与环境相关联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组织
答 案:所谓组织,即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3、糖尿病
答 案: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
简答题
1、贫血是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缺铁性贫血在我国也是婴幼儿、青少年和妇女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需要对某山区的贫困县进行膳食习惯和缺铁性贫血之间关系的调查,请根据上述情境回答以下问题:1.应该采用何种膳食调查方法比较合适?2.该方法的应用原则是什么?3.调查表的食物名单选择需要注意什么?4.简单归纳问卷的设计方法。
答 案:1.采用食物频率法比较合适。2.应用原则:食物频率法在过去几十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用食物频率法调查得到结果,根据被调查者在一定时期摄人一些特定食物的频率情况,对个体进行分级或者分组,分析一定时间各种食物的日常摄入量,以研究既往膳食习惯和某种疾病的关系。3.本次调查以研究摄入的食物与特定研究的营养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为目的,需要根据食物成分表选择一些营养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添加到食物频率法的食物列表中,因此应该将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以及有关的铁强化食品添加到食物列表中。4.设计方法简单归纳如下:首先选定被调查的地区和人群,以传统的三天称重记录法为基础,通过严格的科学程序筛选具有代表性的食物名单,将选出的食物名单分类列于相应的表中,每一种食物均对应有摄入频度和食物摄入量。
2、简述低胆固醇膳食的特点、使用对象、膳食原则以及食物选择。
答 案:(1)膳食特点:在低脂膳食的前提下,控制每日膳食中的胆固醇含量在300mg以下,饱和脂肪酸占总能量的10%以下。(2)使用对象:高血压、冠心病、胆结石、高血脂症。(3)膳食原则:①控制能量的摄入,使其体重控制在适宜范围内;②控制脂肪总量,在低脂膳食的基础上,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③烹调用油,多选用茶油、橄榄油等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的油脂,有助于调整血脂;④多用香菇、木耳、海带、豆制品、橄榄菜等有助于调节血脂的食物;⑤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有利于降低血胆固醇。(4)食物选择:①可用食物:各种谷类、低脂奶、去脂的禽肉、瘦肉、鱼虾、豆制品、各种绿叶蔬菜;②限用食物:油条、油饼、油酥点心、全脂奶、猪肉、牛羊肉、肥禽。禁用蟹黄、脑、肝、肾等动物内脏、鱿鱼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3、维生素A缺乏时,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 )。
答 案:维生素A缺乏时皮肤症状为:轻者仅较正常干燥,严重时出现毛囊上皮角化,毛囊性丘疹,因其外表与蟾蜍的皮肤相似,又称“蟾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