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5 13:38:07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3年公共营养师《四级》每日一练试题12月05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数据录入的重点是选择正确的数据录入方法。( )
答 案:对
2、记账法不需要考虑零食的摄入。()
答 案:错
解 析:记账法同样需要考虑零食的摄入。
3、维生素C缺乏时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降低。()
答 案:错
解 析:维生素C缺乏时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
4、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和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
答 案:对
解 析:暂无
单选题
1、在体内被称为“不动脂”的脂类是( )。
答 案:B
2、下列豆及豆制品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
答 案:B
3、信息收集方法可分为二手资料法、实验法和()。
答 案:C
解 析:信息收集方法总体上可分为二手资料法、访问法、实验法。
4、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在膳食构成中的比例是划分( )的最重要的依据。
答 案:A
多选题
1、国家标准灭菌乳的质量检验项目包括()。
答 案:ABCDE
2、下列()属于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规定的强制标示内容。
答 案:ABCDE
3、下面描述膳食指南中正确的是()。
答 案:BC
解 析:营养、卫生、科学、合理是中小学生营养食谱的制定原则;水果类100~200g;蔬菜类400~500g。
4、下列有关标准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答 案:BE
简答题
1、简述婴幼儿测量指标——体重、身长、头围的意义。
答 案:体重是指身体各部分的重量总和,它主要反映构成体重成分的骨骼、肌肉、内脏、体质和水分等的变化情况。婴幼儿体重对营养状况较为敏感,而且婴幼儿体重测量的误差小于身长测量误差,故体重是婴幼儿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标。身长作为对应于儿童的坐高和身高测量指标来反映婴幼儿体格纵向发育情况,头围和胸围是婴幼儿体格测量常用的横向测量指标。通过将婴幼儿头围和胸围的测量数据,与年龄参考数值比较,对于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有一定意义。在正常情况下,一个营养状况良好的婴幼儿,胸围赶上头围的时间往往提前。而营养不良的婴幼儿,由于胸部肌肉和脂肪发育较差,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迟。若到2岁半时胸围还比头围小,则要考虑营养不良或胸廓、肺发育不良。
2、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哪些呢?
答 案: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以问题为中心的个人健康问题记录和以预防为导向的周期性健康检查记录。前者由基本资料、问题目录、问题描述、病情流程表等组成。后者是指运用格式化的健康体检表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而进行的周期性健康检查的结果记录。(1)基本资料。基本资料一般包括:①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民族、家庭关系、社会经济状况、宗教信仰、身份证号码及家庭住址等。②健康行为资料。包括吸烟、酗酒、滥用药物、饮食习惯、运动、精神状态评价等。③生物学基础资料。指体重、血压、血型等指标。④临床资料。如主诉、现病史、过去史、家族史、个人史(药物过敏、月经生育史等)、各种检查结果、心理评估等资料。(2)问题目录。所记录的问题指的是过去影响过、现在正在影响或将来还要影响病人健康的异常情况。可以是明确的或不明确的诊断,可以是无法解释的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也可以是社会、经济、心理、行为问题(如失业、丧偶等)。问题目录常以表格形式记录,将确认后的问题按发生的时间顺序逐一编号记入表中。分主要问题目录和暂时性问题目录,前者多指慢性问题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后者只列出急性问题。问题目录常置于健康档案之首,以使医生对病人的情况一目了然。
(3)问题描述及问题进展记录。问题描述即将问题表中的每一问题依序号顺序逐一以“S-O-A-P”的形式进行描述。S代表病人的主观资料,如病人的主诉、症状、病史等;O代表客观资料,如实验室检查以及病人的态度、行为等;A代表评估,完整的评估应包括诊断、鉴别诊断、与其他问题的关系、问题的轻重程度及愈后等;P代表计划,是针对问题提出的,每一问题都有一相应的计划。包括诊断计划、治疗计划、病人指导等。问题进展记录也采取SOAP方式,对问题目录中不同编号的各种问题,依照进展情况加以记录。若某一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诊断名称时,则将该问题更正,并将最新资料添入各问题SOAP内;如在追踪中发现新问题,则在进展记录中添加新的问题及编号。
(4)病情流程表。以列表的形式描述病情(或其他问题)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包括症状、体征、检验、用药、行为等的动态观察。
3、下面是公共营养师采用对某机关食堂2007年11月15日一天的情况进行的膳食调查后填写的食物量登记表。
计算11月15日就餐人日数。
答 案:早餐餐次比=43200÷(43200+76800+28800)=29.03%;中餐餐次比=76800÷(43200+76800+28800)=51.61%;晚餐餐次比=28800÷(43200+76800+28800)=19.36%;就餐人日数=60×29.03%+80×51.61%+45×19.36%=67人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