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3 11:43:01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2年公共营养师《四级》每日一练试题09月03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豆类是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 )
答 案:对
2、茶多酚属于水溶性抗氧化剂。( )
答 案:对
3、膳食纤维没有预防胆结石形成的作用。( )
答 案:错
解 析:×
4、学龄前儿童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谷类()
答 案:对
解 析: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基本完成了从以奶和奶制品为主到以谷类为主的过渡,谷类所含有的丰富碳水化合物是其能量的主要来源。
单选题
1、每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 )g为宜。
答 案:D
2、赖氨酸在()中含量较高。
答 案:D
解 析:谷类食物蛋白质中赖氨酸较少。
3、刘某一天摄入的蛋白质为50.6g,脂肪为65.0g,碳水化合物为220.3g,则刘某的全天总的能量摄入量为()kcal。
答 案:B
解 析:能量摄入量(kcal)=50.6×4+65×9+220.3×4=1669kcal。
4、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描述正确的是( )
答 案:A
多选题
1、下列膳食调查中常用的公式描述正确的是()。
答 案:BDE
2、下列氨基酸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
答 案:BCDE
3、下面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有()。
答 案:ABCD
4、下列属于安全运动条件的是()。
答 案:ABC
简答题
1、对于食物成分表上没有的食物,得到其营养素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答 案:食物成分表上没有的食物,得到营养素含量的方法主要有3种:第一,实际测定其含量;第二,找相似的食物替代;第三,找相关文献报道或外国食物成分表。
2、简述儿童食谱编制原则和方法。
答 案:(1)满足儿童膳食营养需要。按照《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的要求,膳食应满足儿童需要的能量、蛋白质、脂肪以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不仅品种要多样,而且数量要充足,膳食既要满足儿童需要又要防止过量;并注意易缺营养素如钙、铁、锌等的供给。(2)各营养素之间的比例要适宜。膳食中能量来源及其在各餐中的分配比例要合理,要保证膳食蛋白质中优质蛋白质占适宜的比例。要以植物油作为油脂的主要来源,同时还要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各矿物质之间也要配比适当。
(3)食物的搭配要合理。注意主食与副食、杂粮与精粮、荤与素等食物的平衡搭配。食物的品种宜丰富多样化,一周内菜式、点心尽可能不重复。每日膳食应由适宜数量的谷类、乳类、肉类(或蛋、鱼类)、蔬菜和水果类四大类食物组成,在各类食物的数量相对恒定的前提下,同类中的各种食物可轮流选用,做到膳食多样化,从而发挥出各种食物在营养上的互补作用,使其营养全面平衡。主食做到粗细搭配、粗粮细作,副食荤素搭配、色彩搭配,食物尽可能自然、清淡少盐。制作面制品可适当加入奶粉,以提高蛋白质的供给和营养价值,提高膳食钙的水平,满足幼儿生长发育对钙的需要。每周安排一次海产食物,以补充碘,安排一次动物的肝脏(约25g/人)以补充维生素A和铁。
(4)三餐分配要合理。学龄前儿童以三餐两点制为宜。食物及营养素分配原则如下:早上活动多,早餐、早点共30%;午餐宜丰盛,午点低能量,以避免影响晚餐,午餐加午点40%;晚餐较清淡,以避免影响睡眠,晚餐30%。
(5)注意制作和烹调方法。学龄前儿童咀嚼和消化能力仍低于成人,他们不能进食一般家庭膳食和成人膳食。此外,家庭膳食中的过多调味品,也不宜儿童食用。因此,食物要专门制作,软饭逐渐转变成普通米饭、面条及面点。肉类食物加工成肉糜后制作成肉糕或肉饼,或加工成细小的肉丁食用;蔬菜要切碎、煮软;尽量减少食盐和调味品的食用;烹调方式多采用蒸、煮、炖等;每天的食物要更换品种及烹调方法,1周内不应重复,并尽量注意色香味的搭配。将牛奶(或奶粉)加入馒头、面包或其他点心中,用酸奶拌水果色拉也是保证膳食钙供给的好办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渐增加其摄入食物的种类和数量,烹调方式也应逐渐向成人膳食过渡。
3、请简述专项调查表编制的基本原则。
答 案:(1)相关性。即表格中所有的问题都应与调查研究的主题有关,否则会产生大量的无效信息,干扰对调查结果的分析。(2)客观性。即所有的问题都不允许带有调查者的某种主观倾向和暗示,应能够让被调查者做出真实的回答。(3)适宜性。即表格所设计的问题的内容、用语均能为被调查者接受和理解,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来提问,要通俗易懂。
(4)全面性。即表格问题的设计应完全对应于研究框架,各个变量的选择准确且无缺失,所有需要在调查中了解的信息都要在调查表中反映出来。同时,在封闭性问题中给出的答案应包括所有的可能回答。
(5)设计合理性。表格中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时,应注意逻辑关系。询问的问题应从一般到个别、从容易到困难。
(6)可比性。如果想将本调查与其他调查结果相比较,应该考虑其他调查中提出的问题是否与表格中的问题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