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6 11:11:51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1月06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属于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
答 案:对
2、媒体同情或赞颂罪犯也是渲染暴力的一种行为。
答 案:对
3、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答 案:对
单选题
1、美国最大的通讯社是()。
答 案:A
解 析:美国联合通讯社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国际性通讯社之一。简称美联社,英语直接称为“联合通讯社”。汉语为将其和其他国家的联合通讯社区分开来,加上其所属国家之名称,称为“美国联合通讯社”,英文简称AP。
2、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选题决策、()、在报道实施过程中接受反馈并修正设计方案。
答 案:B
3、某位不太知名的年轻女演员A主动约请某电视台记者B,称某知名大牌导演C频频性骚扰她,并以让她出演女主角为诱饵与她多次发生过性关系。女演员没有提供相应证据,但称会在法庭上出具有力证据。记者B没有联系上导演C,便将演员A的谈话在电视上如实播出。后导演C起诉,法院查实,演员A的说法没有有力证据支持,构成对导演C的侵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 案:D
多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包括在科学理论体系内的是。()
答 案:BCD
2、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论述中?()
答 案:ABC
3、新闻记者应该承担哪些基本社会责任?()
答 案:ABCD
主观题
1、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矛盾的。
答 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新闻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是新闻事业的重要功能。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在要求,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有力保障。
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心和支点。
(2)新闻舆论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貌的反映。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才能真实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全貌,准确描述我国人民积极向上的心态,有效发挥新闻舆论工作的正面导向作用。
(3)履行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党领导的伟大斗争助力开路、凝心聚力,新闻舆论工作就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真实反映社会主流,汇聚向上力量。
(4)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①二者有着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没有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的有力批判,正面宣传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
②舆论监督的作用与正面宣传的作用总体上是一致的。问题就摆在面前,逃避问题更成问题。迎着问题上,是新闻舆论工作的责任和担当。关键是把握好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合理布局,统一部署组织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舆论监督报道要事实准确、科学理性,着眼于建设性。
(5)以正面宣传为主不等于不需要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不是任意行为。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必须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
2、根据规定,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可以从事广告代言等活动。
答 案: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根据《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不从事广告和其他经营活动。不将自己的名字、声音、形象用于任何带有商业目的的文章、图片及音像制品中。
3、广播电视新闻増加报道信息量的办法就是増加新闻条数。
答 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信息量包括报道的数量和质量。作为现代传媒的电视新闻报道,其实就是一个信息采集、传递与接收的过程。解说词的写作中,一方面要在有限的篇幅内传达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在较短时间内的信息流量超载而让观众产生迷惑。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增加报道信息量的办法不能只单纯地增加新闻条数,还应当在质量上做提升,提高分析力度和报道深度。
论述题
1、《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这一规定包含哪些要求?请结合实际分析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答 案:(1)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这一规定的要求如下:①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编造新闻,不歪曲、夸大事实。
②消息来源必须真实可靠。应深入新闻现场采集第一手信息,保证新闻要素准确无误;未经证实的消息,应加以说明;除需要对提供信息者保密外,报道中应指明消息来源。
③认真核实报道内容,包括基本事实、新闻资料、引述转述语言等。对稿件中采用的声音、图像、数据、文件摘录及其他材料,做到真实、准确、科学、统一。
④报道中的细节必须真实,不加以拔高、想象和夸张。报道所采用的声音、图像均应来自新闻现场或与报道主题相关的采编活动,而非个人编造或拼接。
⑤在报道、说明、解释和评论事实时,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避免因为报道肤浅、片面而导致公众对事物的判断产生偏差或错误。
⑥报道一经发布,如果发现错误,应立即公开更正。
(2)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
①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把小道消息当作事实来报道,把内部的计划、设想当成现实来报道。
②凭空编造的虚假报道。
③文题不符的标题造假。追求视觉冲击力,内容与标题对不上。
④夸大其词的失实报道。对事实添枝加叶,移花接木,不少情节和内容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3)新闻失实的危害
①损害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②误导公众,引发思想混乱,甚至带来不安定因素,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4)新闻真实的重要性
真实对于新闻具有重要意义,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取得公众信任的前提,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新闻事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新闻是面向社会的信息传播,新闻真实不仅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而且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利益。失实的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的大敌,是社会的公害。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事业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2、在新形势下如何形成舆论引导的新格局?
答 案:新媒体作为近几年热议的话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舆论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舆论引导艺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1)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舆论格局的变化
①媒体泛社会化导致主流媒体议程设置权力弱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政府主导舆论的局面逐渐发生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媒体,而是可供选择、有海量信息的新媒体。新媒介技术深刻改变了社会传播格局,主流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信息的发布权向草根阶层转移。从主流声音一统天下到草根阶层众声喧哗,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权力被弱化,通过掌握有限的媒介资源控制舆论场的局面已被打破。
②新媒体改变了舆论生成演化的路径,网络舆论场充满了变数和不可控性。新媒体成为舆论生成和发酵的重要场所,并深刻地改变了舆论生成和演化的路径。在新媒体语境中,信息和意见的复杂程度非以往任何时候可比,一些偶然发生的“小事件”或“小事端”在新媒体语境中借助于舆论的放大作用而被瞬间引爆,从而演绎成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例如,2012年受到公众关注的四川什邡事件、微笑局长事件、重庆官员不雅视频事件等均源自网络,并在网络空间瞬间发酵。另外,拥有大量粉丝的意见领袖深刻影响着网络舆论的走向。这给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带来极大挑战。
总体来说,现今的舆论格局已经从政府对舆论的主导演变为政府、媒体和公众三方对舆论主导权的争夺。
(2)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艺术,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改变传统的舆论引导思维。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已不再是公众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主流媒体必须转变惯性思维,摒弃“唯我独尊”的固化思想,适时调整对热点事件尤其是对负面事件的报道姿态,积极主动介入,动态、客观、全面地发布事件信息。
②正确认识网络舆论自身的特性。互联网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发端于网络上的舆论有着区别于传统舆论的特性,如意见主体自由而分散,传播渠道多元共生,网络内容散乱复杂等。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要认识到这些特性,并加以引导。
③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网上舆论热点的出现是有规律的,不少也是可以预测和把握的。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搜集、报送、分析判断机制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保证突发事件发生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网络舆情汇集报送工作,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强化对舆论的有效引导。
④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在重大新闻事件、突发事件面前要做到报道全面、及时、准确、公正,以此增强主流媒体公信力,强化舆论影响力。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重大的突发性事件日渐增多。这类事件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广泛的关注度和强烈的震撼力,有的报道敏感、复杂,直接影响社会安定。事实证明,广大群众在突发性事件面前,对主流新闻媒体的权威资讯有着特殊的依赖,主流媒体的报道往往会影响事件处理的效果。
⑤利用深度报道优势,提高自身的权威性。新媒体出现后,舆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但新媒体传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谣言、网络暴力等问题屡禁不止。主流媒体利用深度报道的优势,对一些谣言进行深度调查,还原事实原貌,不仅可以止住谣言,而且可以强化权威性,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
3、请谈谈新闻工作者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答 案:(1)“三贴近”原则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新闻宣传要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三贴近”入手,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三贴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贴近实际,就是坚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心任务,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关注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使宣传思想工作充满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群众,把握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愿望,说群众想说的话、想听的话,使宣传思想工作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2)“三深入”原则
“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毛泽东强调,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号召,“中国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3)“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目前,新闻战线推行的“三深入”活动,实际就是践行“三贴近”的具体表现,是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接地气、长灵气、出生气的一个过程,也是记者感受时代脉动、吮吸生活醇香、倾听群众心声的极佳途径。
“三贴近”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三贴近”的实际就是根基,生活就是源泉,群众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推进“三贴近”的发展,求得“三深入”的实效。实践“三贴近”的关键在于“三深入”,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以“三深入”推动“三贴近”,以“三深入”求得“三贴近”。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6月01日 06-01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1月06日 01-06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6月01日 06-01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1月01日 01-01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6月06日 06-06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1月01日 01-01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5月01日 05-01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0月01日 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