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11月21日

2022-11-21 11:11:34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11月2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直接式导语要求()。

  • A:采用气氛渲染、解释、设问等手法
  • B:直接陈述新闻事实,语言平实自然
  • C:通过讲故事吸引受众
  • D:以情景感染受众

答 案:B

解 析:直接陈述新闻事实,语言平实自然,开宗明义,以概括的、直播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事实、信息的传递最为简洁明了,可谓“直线交流”,极易为观众、听众所理解。广播电视新闻大多采用这类导语。ACD三项均属于延缓式导语的要求。

2、在新闻节目直播现场,掌握着现场和各工种调度的权力,指导各部门协同工作,共同完成直播的是()。

  • A:主播
  • B:导播
  • C:导演
  • D:制片人

答 案:B

解 析: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对于采用固定场地,固定灯光类的节目,比如电视栏目、情景剧等节目,一般用多台摄像机拍摄。掌握着现场和各工种调度的权力,指导各部门协同工作,共同完成直播的是导播。

3、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部的景别是(),常与中景联用,借以表现人物的主次关系。

  • A:全景
  • B:近景
  • C:特写
  • D:中景

答 案:B

解 析:近景表现人物胸部及以上或物体的局部。由于画面空间仅能容纳一个人的胸部以上部分,近景常和中景联用,借以表现人物的主次关系。在拍摄人物时,近景把主要画面空间留给了人物,而人物的面部表情则异常清晰,所以常被作为表现人物情绪的重要手段。

多选题

1、评论的论据有多种,但按各种材料的性质来分,主要可归为()

  • A:理论性论据
  • B:事实性论据
  • C:真实的论据
  • D:新鲜的论据

答 案:AB

2、导语的类型包括()。

  • A:分析式导语
  • B:概述式导语
  • C:对比式导语
  • D:闭合式导语

答 案:BC

解 析:导语是整篇消息的第一个单元,它以凝练简洁的语言向受众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类型分为:①单元素导语;②多元素导语;③概述式导语;④评论式导语;⑤对比式导语。

3、对于一个节目,编后话一般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 A:提示说明
  • B:评价表态
  • C:提醒建议
  • D:强调补充
  • E:传达领导意图

答 案:ABCD

解 析:编后话是报纸上编者按语中的编后在广播电视中的具体应用,是依附于新闻报道的一种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对于一个节目,编后话一般可以起到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①提示说明;②评价表态;③提醒建议:④强调补充。

主观题

1、以下材料出自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某期《新闻调查》开场段落。请分析该段落的记者采访特点。记者在现场作开场出镜报道,之后,记者随机采访了身边等待回乡的老百姓。记者(出镜报道):这是绵阳最大的灾民安置点,九州体育场,这附近全是在这等车想要回家的灾民,从三天前开始,每天将近有上千人从这离开,回乡抗震自救。但是我们知道,这些灾民绝大部分来自北川,那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他们很多人房屋都已经垮塌,回家之后怎么样安家生活,我想很多人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记者(采访回乡的小女孩):你这背的是什么啊?小女孩:家里的东西。记者:我看看沉不沉。(掂量小女孩的包)哟,这怎么也有三四十斤啊?记者:现在回去害不害怕?小女孩:害怕。记者:为什么还要回去啊?小女孩:毕竟是自己的家。记者:那现在家里什么样,知道吗?小女孩:不知道。记者(转向面对一对夫妇):您是去哪啊?男灾民:我们都是擂鼓的,都是到北川的。记者:那家里的帐篷够不够,知道吗?女灾民:不知道。记者:那帐篷不够怎么办啊?女灾民:我们家里的房子垮了,还有其他的篷布什么的,我们山上的树木多,就可以把它弄下来自己搭。记者:你们要是多等几天的话,也许那里的帐篷可以给你们建好。能够多运点儿过去,你不就省点事吗?女灾民:不,我们自己好脚好手,我们自己回去盖。因为在这里,他们对我们确实太好了……

答 案:(1)记者釆访自然、平实,在现场环境中随机采访,让被访者忘记摄像机的存在,非常真实、生动。(2)在看似聊天的采访中,记者不偏离采访主题,将广大观众极为关注的灾民回乡安置等关键问题,巧妙地导入其中,从而使观众体会到这些普通灾民回乡心切、勇敢面对生活挑战、靠自己双手重建家园的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采访,深化内容。(3)注重现场信息的挖掘,有现场感和电视画面感。电视记者采访有“镜头意识”——既不问与画面重复的问题信息,同时也能从画面信息中延伸出来新的信息。比如,她掂量小女孩的包,用她的感受为我们传递更多信息。

2、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答 案: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3、新华社2009年8月25日报道,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出台规定,为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全市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学期都要增设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课时,学生每周集体诵读(学习)经典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小时。请试以这一材料为切入点,来分析材料提供的创作角度。我们能够从哪些方面,针对这一材料,来选择主题进行节目的创作。

答 案:这个材料的主要切入点有如下几个方面:(1)教育局的做法显然不考虑各个学校的特殊性而进行了一刀切的方式,这显然不利于国学真正的发展和普及。(2)就推进国学教育而言,教育部门可以出台鼓励、引导政策(比如资金保障),却不能越俎代庖,为学校制订具体教学计划。每所学校究竟开不开展、怎样开展义务教育大纲规定之外的教育活动,这属于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教师在学校推出新的教学内容前,应有建议权甚至否决权。这样才有利于学校保持办学特色,同时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政策的制订究竟应该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呢?(3)与当下热点问题的整合,目前教育部规定班主任有适当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成为最近最热闹的教育新闻。人们对此的普遍看法是,本属于教师的“批评教育权”却需要政府部门规定才可获得。这一问题和材料中的问题具有很大的类比性。都是政策的制定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缺少必要的调查研究,因而造成了一定的问题。其他的观点和思路,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但是逻辑要严密,并且一定要从案例说起。同时,在节目的创作中强调新闻性和资料的整合性,注重叙事性和逻辑性,都是应该被提及的思路。

写作题

1、请将下列新闻材料改写成一则广播报道(字数1000字左右)。
教育部拟调整44个汉字写法引争议
8月12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根据学术界反复讨论的结果,教育部决定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这一表态终结了一段时间以来汉字简繁之争。同日,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瞬间引起另一轮争论。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对此,有网站进行了网络调查,在该项调查中,多数网友表示反对。
44个汉字“整形”
按照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对于异体字,新研制的字表收入了51个异体字,主要用人名和地名,其中包括人名中常见的“喆”和“淼”。对异体字不再简单提“淘汰、废除”,但在使用上有明确要求。
此外,既然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为何这一次有6个繁体字纳入汉字表?对此,《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表示,现在恢复的繁体字都是必须恢复的,“比如硃砂的‘硃’,这是一个科技用字,但恰恰是一个繁体字,你不拿出来,有些科技地方就没有办法说,所以这个字不能不恢复。”
网民反应:
调查:逾八成认为“穷折腾”
“44个汉字写法可能调整”,网友怎么看?其中,87.14%网友表示反对,认为此举纯为“这不穷折腾人吗?”;仅有2.69%的网友赞同,认为修改原因有理可依;另外有7.29%参与调查的网友持观望态度,但“希望有关方面仔细斟酌”,另有2.88%的认为无所谓,“反正现在都改用电脑了”。
声音:要改就统一,否则就别动
网友“踏叶逐风”认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可不断补充、完善,但对成型的、广泛使用的文字轻易改动,不可取。”另一位网友“禾水尹”也提到,现在是信息时代,要修改,涉及的面太广,会引起文字混乱。
网友“兰花草”反问:“如果真的那样改,‘小’是不是该改成‘竖撇捺’呢?”她认为,要改就全部统一,不改就不要动,“一些改一些不改,我们这些都懵了,以后辅导娃娃写字都有问题。”
新华时评:汉字“整形”需慎行
据有关部门介绍,此次编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但是,已经广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常用字要不要改、怎么改,恐怕不能光考虑专家们所说的汉字“字理”问题,更重要的要看应用是否方便。
汉字是一种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无须修改;反之,那些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者书写不方便的汉字就需要修改。综观此次“整形”的44个汉字,绝大部分都具有通行度高、易于识别的特点,何必改头换面呢?
此次推行新字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方便信息储存和管理,但是,一些字在“整形”后反而不规律、不统一,给应用徒添麻烦。例如“刹”和“铩”字中的“杀”字写法本来相同,在修改后写法却不一致了。这说明,此次修改在字的选择上并不成熟。
在50多年简体汉字的使用过程中,无论是新词的添加还是异体字的规范,每一次调整和改进都是建立在符合人们普遍的文字审美和使用习惯上。《通用规范汉字表〉〉尚在征求意见阶段,44个汉字要不要“整形”,值得有关方面仔细斟酌。

答 案:教育部拟调整44个汉字写法引争议8月12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根据学术界专家们数年反复讨论的结果,教育部决定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这一表态终结了一段时间以来汉字简繁之争。同日,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瞬间引起另一轮争论。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对此,有网站进行了网络调查,在该项调查中,多数网友表示反对。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网友中超过八成人认为此次汉字写法调整是在“穷折腾”。其中,87.14%网友表示反对,认为此举纯为“这不穷折腾人吗?”;仅有2.69%的网友赞同,认为修改原因有理可依;另外有7.29%参与调查的网友持观望态度,但“希望有关方面仔细斟酌”,另有2.88%的认为无所谓,“反正现在都改用电脑了”。
看一看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按照其标准,“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例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人们发现,本次写法调整针对的汉字并非一些难懂难写的古体字,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汉字。
面对专家细致的修改举措,就有网友“踏叶逐风”认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可不断补充、完善,但对成型的、广泛使用的文字轻易改动,不可取。”另一位网友“禾水尹”也提到,现在是信息时代,要修改,涉及的面太广,会引起文字混乱。
更有网友“兰花草”反问:“如果真的那样改,‘小’是不是该改成‘竖撇捺’呢?”她认为,要改就全部统一,不改就不要动,“一些改一些不改,我们这些都懵了,以后辅导娃娃写字都有问题。”
另外,对于异体字,新研制的字表收入了51个异体字,对异体字不再简单提“淘汰、废除”,但在使用上有明确要求。部分异体字主要用人名和地名,其中包括人名中常见的“喆”和“淼”。
细心的网友发现有6个繁体字纳入汉字表。不禁提出疑问:既然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为何这一次有6个繁体字纳入汉字表?对此,《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表示,现在恢复的繁体字都是必须恢复的,“比如硃砂的‘硃’,这是一个科技用字,但恰恰是一个繁体字,你不拿出来,有些科技地方就没有办法说,所以这个字不能不恢复。”
据有关部门介绍,此次编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但是,已经广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常用字要不要改、怎么改,恐怕不能光考虑专家们所说的汉字“字理”问题,更重要的要看应用是否方便。

2、根据下列新闻,写一则约600字的电视新闻评论。
高考考生家长收到11封大学录取通知书
如今高考录取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大部分上线的考生们都已经收到录取通知书,但居住在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办事处南隅路的高考生小林就遇到了一件奇怪事:从8月初至昨天为止,他的爸爸竟然连续收到了11封来自各地的录取通知书,令人啼笑皆非。
小林是今年新会一中的高中应届毕业生,他的高考成绩入本科A线,早就收到了华南理工大学的正规录取通知书。不过奇怪的事情发生在他和家人身上,从8月初开始,陆续来自各地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他家里。
“大概在8月初开始到如今,共收到11封,我完全没报过这些学校的,而且都没有联系过。”小林说,更加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录取通知书上写的竟然是他爸爸林先生的名字,“觉得很奇怪和惊讶,为什么爸爸都一把年纪了,这些学校还待他当作学生来招收?估计是这些学校从其他渠道获悉我的资料后,把爸爸与我的资料混乱了,错把爸爸当考生。”
记者发现,这些发出录取通知书的学校,大部分都是位于粤西地区的,基本上都是中专、职业技术之类的社会民办学校,与正规大学相去甚远,而且大部分学校都提出各种各样令人心动的优惠条件,像一张录取通知书上写着“享受用人单位补助的各种优惠政策”;另外一张还附带着劳动合同;还有一张表示要向林先生提供2500元的奖学金,毕业后岗位工资在2800元至12000元不等,还可享受户口迁移和集团分房政策......
很明显,这些录取通知书都是冒牌的,“而且还有什么助学金,天上哪会掉下这么大的馅饼啊?担忧资料泄露出去搞出很多麻烦事来。”小林不无担心地说。

答 案:谨防高考录取通知书诈骗陷阱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试卷批改、志愿填报及学校录取工作也将紧锣密鼓地展开,但有许多不法分子利用考生求学心切的特点,给考生设下录取骗局。江门市新会区的高考生小林最近就遇见一件怪事:从8月初至昨天为止,他的爸爸竟然连续收到了11封来自各地的录取通知书,令人啼笑皆非。
小林是今年新会一中的高中应届毕业生,他的高考成绩入本科A线,早就收到了华南理工大学的正规录取通知书。从8月初开始,陆续来自各地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他家里。
很明显,这些录取通知书都是冒牌的,是这些学校从其他渠道获悉了小林的信息。这说明了有关部门对高考考生的信息监管不力,如果小林真的上当受骗,去了这些所谓的福利学校以后,后果不堪设想。在此,总结了五条诈骗方式以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擦亮你们的双眼,严防各种招生骗局和陷阱!
⑴虚假信息诈骗。通过手机短信或网络聊天,向考生、家长发送“出售高考试题”“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等虚假信息实施诈骗。
⑵特殊关系诈骗。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谎称自己是某校招生代理人员或招生人员,或与高校领导和招生办人员有“特殊关系”,吹嘘自己可以拿到内部指标或计划外指标等。
(3)伪造证书诈骗。通过邮局、快递公司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骗子的银行账号。
(4)军校招收地方生诈骗。谎称军校有地方指标,可以成为部队学员,欺骗考生家长。军校其实和其他高校一样,除收取国家规定的费用外,不会收取考生任何费用。
(5)“自主招生”和“定向招生”诈骗。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所谓“定向费”。

3、将以下材料改写为一篇广播消息稿,350字左右。(15分)国际金融危机后,敢为天下先的珠三角民企老板“厌旧贪新”,纷纷拋弃陶瓷、纺织、有色金属等传统行业,迷恋上光伏、风能、电子信息等低碳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珠三角民企投资低碳产业的资金已超百亿元,投资额首次超过传统产业。省经信委有关人士认为,在产业结构调整时大潮下,珠三角民企又一次走在市场前面,成为广东低碳经济的“先锋”力量。昨天,广东昭信集团董事长梁凤仪一见到记者就高兴地说,他们自主研制的半导体照明芯片设备即将投产。梁凤仪曾是佛山有名的鞋业大王,金融危机一来,一双鞋赚不到一元钱。一气之下,梁凤仪把鞋厂关了,改行搞LED照明。没想到,一年赚了几千万,成了LED大王。记者走马珠三角发现,像梁凤仪这样“厌旧贪新”的民企老板不胜枚举。佛山南庄陶瓷第一人关润尧一年之内关闭属下11家陶瓷厂,发展全省最大的环保商品城;南海“塑料罐大王”罗意自急流勇退,转行当了风力发电的“行业干将”;东莞“机电大王”沈剑山摇身一变,成了当地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商。这些昔日“洗脚上田”的农民企业家,谈起低碳产业滔滔不绝。他们最青睐的是半导体照明、OLED、太阳能等行业,仅佛山,规模以上光电企业超过250家,总产值200多亿元。投资低碳产业,珠三角民企老板毫不手软,项目动辄过亿元,如三水的薄膜太阳能项目,总投资达50亿元;顺德的彩虹OLED项目,前期投入就达5000万元。在民企的冲锋陷阵下,广东低碳产业迅猛发展。粗略估算,目前广东低碳产业总产值约660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9%;工业增加值1250亿元,占全省的8.2%。最近,省经信委制定了一份《广东省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把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四大低碳新兴领域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突破点。省经信委一位负责人说,预计未来5到10年,低碳新兴产业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成为广东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答 案:评分标准:(1)要遵循新闻报道和消息写作的一般规律,有导语、背景、主体和标题,信息量丰富。(2)广播消息在写作上要注意为听而写,忌用形容词、缩略语、套话以及易产生歧义的词,如必须使用缩略语和不易理解的专业术语,应加以必要解释。(3)要有广播特点,应有采访同期声或者音效。如果从头到尾充斥文字解说,无必要声音,则应酌情降分3—5分。

简答题

1、简述假新闻的危害。

答 案: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根本保证。然而,自新闻行业诞生以来,假新闻就屡禁不止,假新闻会破坏行业秩序甚至社会的稳定,其危害有以下几点:(1)损害媒体公信力
“新闻以真实作为其职业生命,失去真实性,就失去了新闻业的职业合法性”。真实是新闻的底线,一旦逾越,新闻媒介的公信力将会大大受损。例如,2002年6月22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区发生特大爆炸,38名金矿矿工不幸罹难,新华社驻山西分社的鄯宝红、安小虎、王东平、谭旭,《山西经济日报》的苏勇,《山西法制报》的刘玉柱、白建芳、阎珍寿,《山西生活晨报》的魏停、樊武杰、郭龙11名新闻记者在采访事故过程中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金元宝,对矿难经过进行虚假报道。这一虚假报道在2003年被新华社曝光,导致人们对于新闻媒体的信任极度降低。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不断丰富。从只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媒介,扩展到互联网领域。当群众的知情权受到侵害时,必然会对媒体进行重新认知和选择,媒体失去了受众,就失去了立身之本。
(2)损害事件相关主体的形象
2017年十大假新闻中的“‘姚方案’因被认为不合国情全遭否决”。报道称:国内知名篮球媒体人杨毅在其公众号中爆料,此前,在封闭进行的中国篮球代表大会上,刚刚接任篮协主席的姚明提出了联赛改革方案,包括延长联赛,联赛实行南北分区;缩短国家队的集训时间,采取美国“梦之队”式的邀请制度;取消亚洲外援,实行四节四人次方案,结果全部遭否决,而事后证实,这是个假新闻。假新闻因为涉及体育领域和体育明星姚明而备受关注,甚至有人批判中国篮球代表大会是封闭的中国篮球大会。假新闻,不仅对中国篮球的声誉有负面影响,而且对假新闻中的核心人物姚明的名誉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又如“河南大学生娶同学妈妈”这样的假新闻,自然对假新闻中的核心地点河南的形象造成损害。
(3)损害社会和谐,扰乱社会秩序
有些假新闻带有话题上的煽动性和敏感性,大规模传播,会产生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例如,前几年的“福岛核泄漏需要囤盐”的假新闻险些造成当时的“盐荒”;2017年“十大假新闻”中的“留守女童被老师强奸,警方不予立案”,让人们忧虑师德的丧失;“乐天董事长说中国人没骨气”,让人们产生了无端的愤怒。此类假新闻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扰乱社会秩序,威胁社会稳定。
(4)损害公众的知情权
了解事实的真相与全貌是公众本应享有的权利,假新闻所传播的虚假信息其实是对公众知情权利的侵犯与损害。“留守女童被老师强奸,警方不予立案”这一假新闻最后被查证是“事件举报人”的谎言,多家媒体在这个新闻的流转和扩散中起到了助推作用,让关注女性权益的受众们受到欺骗,导致有些人也帮助转发,成为假新闻扩散的元凶之一。
(5)影响新闻行业的发展
新闻传播的环境本身就是“拟态环境”,而假新闻的传播者为了实现高效传播,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抛弃事件的客观真实性,将新闻变成了实现自己利益诉求的工具。长此以往,新闻必将失去受众的信任与关注。这样被遗弃的将不仅仅是一两家新闻机构或者一两个新闻平台,而是整个新闻行业都将会面临生存危机。

2、简述广播电视采访中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

答 案:现场观察指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的态势,把握新闻事件的进程,要注意采录具体生动的情节。有些重大新闻事件具有突然性,记者赶赴现场时,事件本身已经过去,但仍然有迹可循,有象可察,记者可以从现场残余的细节中通过推断看出问题来。
(2)观察捕捉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捕捉典型的场景、细节和现场气氛信息,是体现新闻报道生动感人的关键环节。对于广播电视而言,对新闻事实感性地传达正是其传播优势所在,记者要注意发现和捕捉这种瞬间印象。
(3)观察捕捉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人物的外表特征、动作以及情绪变化等。这些特征和细节往往包含着富有传播价值的信息。

3、简述确定新闻栏目编排思想应注意的原则。

答 案:栏目编排思想是操作一个栏目日常表现状态的内在指导。栏目编排的出发点是建立在对整个社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基础上的,此外还要受到媒介自身的传播理念、栏目定位和对受众收听收视心理的把握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栏目编排思想的确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具有良好的大局观
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和人民大众的立场给予具体新闻以准确的社会传播价值定位,并据以编排新闻节目。新闻所报道的,往往是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生活最新变化之片断,如果脱离了其发展状况和趋势的大背景,事实的价值定位就难以准确。只有以良好的大局观为指导,才能不仅在具体事实层面,而且在整体上反映社会发展变化或栏目具体报道领域的最新事实及其趋势,使栏目的报道既重点突出、个性鲜明,又恰如其分、准确可靠。要准确把握全局,除了对社会现实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外,还要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和各项具体政策。良好的大局观,具体表现在对栏目编辑方针和报道思想的制定落实上,而其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在日常编排工作中的具体落实。
(2)要遵循新闻节目编排制作的内在规律
编排一次新闻节目要有重点、有目的性,要研究新闻的配置和优化组合,要注意新闻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其蕴含着的新闻价值,从而达到最佳传播效果。节目观念中的重要一点是要考虑不同新闻性节目的个性。新闻节目的编排次序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不同节目因节目定位、受众对象的范围、播出时段等的不同,其新闻的编排次序和传播风格也要各具特色。
(3)要尊重并善于利用受众接收信息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习惯广播电视是以线性方式传播的,因而接收的准备状态对传播效果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要使受众有较高的关注水平,并对节目内容从无意注意状态转到有意注意状态,节目编排顺序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调动起受众的收视兴趣,在新闻编排顺序上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的大小和对观众吸引力的大小,以提高传播效果。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免费章节课程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