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10月27日

2024-10-27 12:18:06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10月27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关于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根据线性传播的特点,基本没有固定的结构顺序
  • B: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力求线索单一,结构单纯
  • C: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经常采用总分方式划分,即先总括然后再将这个内容具体化
  • D: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围绕核心信息选择材料和突出主干材料

答 案:A

解 析: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包括:①结构线索清晰。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适应线性传播的特点,力求线索单一,结构单纯,让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报道要点。②层次清楚。广播电视新闻的层次经常采用总分方式划分,即先总括然后再将这个内容具体化,这是符合视听规律的。③核心信息处.理突出。广播电视新闻对核心信息要加以强调和突出,如对核心信息进行适当的重复,在主体部分巧妙强化核心信息,围绕核心信息选择材料和突出主干材料等。

2、与报刊相比,电视新闻标题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A:标题的显示方式不同
  • B:标题的写作要求有所不同
  • C:作用有所不同
  • D:长短有所不同

答 案:D

3、广播电视新闻采录对象的选择,要注意选择()。

  • A:知情人
  • B:愿意配合采访的人
  • C:领导者
  • D:同意反复补拍(录)的人

答 案:A

解 析: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应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采访对象必须是了解新闻事实的人,包括新闻事实的目击者、参与者或知情者。

多选题

1、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的不同,体现在()。

  • A:题材选择的差异
  • B:报道实效的差异
  • C:报道序列的差异
  • D:传播功能的差异

答 案:ABCD

解 析: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做多次、成组的报道。连续报道是指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的不同体现在题材选择、报道实效、报道序列、传播功能之上。

2、以下关于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 A:表达方式多样
  • B:主题相对分散,由多个独立报道组成
  • C:表现功能多样
  • D:精炼简短

答 案:AC

解 析: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特点主要有:①主题开掘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②用形象说话。在用事实说话的基础上,捕捉能够更容易被受众感知的声音形象或视觉形象材料,通过个别来反映一般。③表达方式多样。可以有恰当的描写、抒情和议论,并大量使用其他的符号手段,如音乐、音响、特效等。④表现功能多样。专题不仅具有提供详尽事实的反映功能,而且具有提示事物来龙去脉及其实质的解释功能、分析功能。

3、电视新闻标题与报刊相比,主要特点是:()

  • A:标题的写作要求有所不同
  • B:标题的长短有不同
  • C:作用有所不同
  • D:标题的显示方式不同

答 案:ACD

主观题

1、简述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答 案:(1)范长江是我国著名记者、报刊活动家、新闻工作领导人,一生著作收入《范长江新闻文集》。(2)1935年7月,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从成都出发,开始西北地区考察旅行,历时10个月,足迹涉及川、陕、青、甘、内蒙广大地区,行程4000余里。他撰写的旅行通讯陆续在《大公报》上发表,首次公开报道了红军长征,揭露了西北国统区的种种弊政,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这些通讯后来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短短几个月内再版七次。(3)1937年初西安事变后赴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接见,思想发生重大转变,所写《陕北之行》通讯,介绍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通讯后被编集成册,名为《塞上行》。(4)1938年3月和徐迈进等在汉口发起创办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5)1947年任新华社陕北分队队长,随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担任负责中央宣传工作的四大队队长。建国后历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

2、新华社2009年8月25日报道,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出台规定,为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全市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学期都要增设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课时,学生每周集体诵读(学习)经典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小时。请试以这一材料为切入点,来分析材料提供的创作角度。我们能够从哪些方面,针对这一材料,来选择主题进行节目的创作。

答 案:这个材料的主要切入点有如下几个方面:(1)教育局的做法显然不考虑各个学校的特殊性而进行了一刀切的方式,这显然不利于国学真正的发展和普及。(2)就推进国学教育而言,教育部门可以出台鼓励、引导政策(比如资金保障),却不能越俎代庖,为学校制订具体教学计划。每所学校究竟开不开展、怎样开展义务教育大纲规定之外的教育活动,这属于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教师在学校推出新的教学内容前,应有建议权甚至否决权。这样才有利于学校保持办学特色,同时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政策的制订究竟应该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呢?(3)与当下热点问题的整合,目前教育部规定班主任有适当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成为最近最热闹的教育新闻。人们对此的普遍看法是,本属于教师的“批评教育权”却需要政府部门规定才可获得。这一问题和材料中的问题具有很大的类比性。都是政策的制定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缺少必要的调查研究,因而造成了一定的问题。其他的观点和思路,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但是逻辑要严密,并且一定要从案例说起。同时,在节目的创作中强调新闻性和资料的整合性,注重叙事性和逻辑性,都是应该被提及的思路。

3、针对下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广播评论作品《严禁酒驾带给社会的启示》(2011年12月26日《990早新闻》播出),试分析这则广播评论的特色。严禁酒驾带给社会的启示丁芳倪晓明孙向彤今年5月1号起,正式生效施行的我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对“醉酒驾车”和“违反食品安全”的惩处都前所未有地加大力度,两者都是“只要有行为、不论结果”都将处以严厉的刑事处罚。然而相同的力度却有着不同的结果:全国醉酒、饮酒驾车同比大幅下降;而食品违法行为却屡见不鲜。为什么“严禁酒驾”能够在全国取得良好效果,它带给社会其他领域怎样的启示呢?来听记者丁芳发来的新闻综述:【出检查现场录音】“请问有没有喝过酒?”“没有。”“用力往这个位置吹?(滴…噢),显示绿色,您没有喝过酒。谢谢配合。”“有没有朋友因为酒驾被抓住过啊?”“现在没有,以前多,我们是百分之百执行。因为现在抓得严,有典型了,高老师嘛!”【录音止】24号晚,恰逢周末,又是西方的平安夜,23点的西藏路淮海路口依旧人来车往。此时全国范围的“查酒驾”统一行动拉开帷幕。黄埔交警豫园中队在此路口设卡检查。在记者跟随采访的两个小时时间里,这个点共检车辆约150辆,却没有查到一起酒后驾车行为,黄埔交警支队勤务路设科李科长告诉记者:【出录音】去年我们查酒后驾车最早8点半开始查,基本查到11、12点已经战果累累了。5月份入刑以后,运气不好的话查一百部都不一定有。各个区交警支队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有设卡。1月份到4月份,醉酒驾车55起,5月1号到现在为止,5起,下降90%多。【录音止】25号早黄埔区交警支队汇总数据显示:24号晚的统一行动黄埔共设检查点8个,从23点到凌晨2点共检查车辆1800辆左右,查获酒驾5起。难怪有社会学者称:“严禁酒驾”取得的成效,可以说是共和国62年历史上,“执法见效”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市交警总队事故处陈伟群科长介绍:截止到12月15号的数据显示,今年整个上海酒驾人次也大幅下降。【出录音】今年5月1号醉驾入刑后,到目前全市查处的醉酒驾车是1091起,同比下降约78%。饮酒驾机动车同比下降57%,下降的趋势是很大的。【录音止】酒驾大幅下降的成效在全国带有普遍性。如此良好的社会效果只是因为法律上加大惩处的缘故吗?社会学家、上海大学教授顾駿认为,重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执法力度的加大”和所有人在法律面前的“同一待遇”。高晓松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出录音】它的严格执法程度从未有过,所有的人都不能幸免,拒绝通融,拒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法律要发挥作用,必须对一切人有效。如果管不住一部分人,法律就管不住所有的人。再有力度的法律规定都没有了意义。【录音止】交警总队勤务处王世杰科长说,现在在查处酒驾方面,不仅对民警执法环节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执法者自身的行为要求也比任何时候都严。【出录音】“警务通”抓到了,这个“警务通”就上传到所有公安系统里了,你连求情的时间都没有,就现场了,我们从各个环节堵住漏洞。酒后驾车是严重违法行为,一律顶格处理。一视同仁的,不管你有什么职务、处于什么岗位,只要你酒后驾车了,必须清理出公安队伍。【录音止】“严禁酒驾”的确已在全社会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然而法律同样严格“对待”的食品安全问题,依旧和社会其他领域的许多治理一样,面临着“走不出”的困境。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顾振华介绍:【出录音】上海一年食品安全方面违法案件少说有四五千件,这些查处大部分都是以罚款的形式来进行处罚,上海每年大概有两位数的数字追究刑事责任已经很不错了,酒驾抓到一个就是刑事责任。【录音止】多年从事法制研究的、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沈国明对这一现象也非常感慨:【出录音】刑法修正案(八)里即规定了醉酒的问题,也规定了食品安全的问题。而且有个共同点,不管有没有压死人、不管有没有吃死人,它是不管后果的,只要你有这个行为,就判刑了。它的力度和醉酒是一样的,但是你看连人家知都不知道。说明执法认真不认真,造势情况如何、宣传怎样都很重要。【录音止】不可否认,食品安全的查处难度远远高于醉酒驾车,一件食品安全事件的认定远非像“吹口气”来得那么容易,沈国明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确复杂,但再复杂的事情也有解决的路径,切断“利益链”让法律做主,很重要。【出录音】如果我这个企业在什么区,我对它GDP贡献很大,区里也不希望我垮掉的。地方政府就这种很微妙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有保护伞,他不是一对一,不知道背后有多少力量。都有部门利益、地方利益,所以大家基于利益这个角度来权衡对法律的态度,这使得很多法律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录音止】法治社会要求:每个人或每个部门都只对法律负责。严查酒驾的“人人平等”,凸显了法律的作用和威严。然而当下,环保、拆违等很多领域在执法时往往强调事物的特殊性。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江宪和顾駿教授分析说,当总是强调特殊性时,问题就出现了。【出录音】我们目前走到今天,确实是由于我们在强调事物的特殊性,忽视了法律主要是针对事物的普遍性的。我们现在总是把法律当作一种很实用的东西,我要用的时候用一用;千万不要搞成法律只是治一部分人,却放过另外一部分人。执法者首先必须守法,法律管不住执法者,执法者就管不住普通人。【录音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立法”建设,基本解决了无法可依的状态。江宪律师说,中国当今的问题不是法制缺失的问题,而是要充分体现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出录音】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有法不依的问题。在有些事情上严肃执法了、有法必依了,但有时又有法不依了,这样造成整个社会起起伏伏(沪语)。【录音止】建立一个健全的法制社会,受益的将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而每一个人又都是法治社会的推手。市绿化市容局的一组数据值得深思:今年1月至10月,本市工程渣土车涉及的交通事故共50起,其中28起是由助动车主、自行车或行人负主要责任。上海人大法工委主任丁伟说,公众在强调权利的同时不能忽视责任和义务。“警在法在”的现象要改变。【出录音】现在整个国家法的发展趋势是不断限制公的权利。对公权利加以限制我认为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相对来讲私权利就扩张了。现在普通社会公众你们准备好了没?如果你们遵法守法意识没跟上的话,那,我认为这个社会也会不稳定的。【录音止】越来越多的事例告诉人们:社会治理没有什么其他办法,唯有依法。人们只有敬畏法律,把法当真,管理部门像查处酒驾一样来查处所有的违法行为,社会一定有条不紊。

答 案:这是一篇反映记者洞察力、判断力、思考力的作品。①这篇长达7分多钟的广播评论,罕见的在宝贵的“早新闻”时间里播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各方对这一现象的共识和对作品的认可。2011年下半年以来,“醉酒饮酒驾驶明显下降”,成为共和国62年历史上,“执法见效”最成功的案例之一。这一明显效果在全国具有“共性”。②这是一篇源于生活、源于思考的作品。最初,同事朋友们严格遵守“酒后不驾车”的“突出表现”给了记者很强烈的“印象”为什么今年下半年来,大家如此严格遵守这一规定,而且不论职务高低、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对这一规定严格遵守。记者开始“跟踪”这一现象。③这也是一篇在采访中,不断修正磨砺的报道。这篇报道,记者从确定主题,到跟踪采访,长达数个月的时间。就“严禁酒驾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到底带给社会怎样的启示”?记者就这个问号进行了大量的采访:从社会偷窃行为,到环境保护问题,再到渣土车伤人现象、上访问题等等,大量的采访让记者有了越来越多的思考。最后在领导的启发下,将对比的重点放在了“食品安全”问题上。在采访前人大法工委主任沈国民时,对此问题有过细致研究的沈国民也给予记者极大启发。④从这篇报道不难发现,这是一篇下功夫、动脑筋的报道,是记者关注社会、关心社会的体现,表现出记者的独立思考和强烈社会责任感。⑤作者从两个带有“普遍共性”的现象入手,通过采访执法者、专家、学者、地方官员等,揭示了问题的现实性,同时将欣喜、忧虑和现状呈现给听众,并且提出了应对的思路和观点。⑥整篇报道,立意深远、结构严谨、对比强烈、内容扎实、分析透彻,给社会以思考和启示。

写作题

1、根据所给材料撰写一则(或电视)新闻导语。北京市卫生局将严厉打击餐饮行业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昨天,北京市卫生局召开会议对2010年卫生监督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且计划了今年的卫生法制监督工作。针对现在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北京市卫生局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和北京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成立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分三阶段采取八项措施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餐饮服务行业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对餐饮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自查自纠,要求有自制火锅底料、饮料和调味料的餐饮机构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备案并在店堂内醒目公示,增加食品添加剂抽样检测力度,对食品非法添加行为按照上限实施处罚等。饮食服务单位也相应做出了倡议与承诺,在会议上,华天饮食集团副总经理高文慧向全市餐饮企业发出了倡议,眉山东坡酒楼等九家餐饮企业代表现场签订了承诺书,承诺将认真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在食品添加剂方面严格律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答 案:①筛选新闻信息,掌握材料要点,确定新闻要素。②根据材料特点,确定导语类型。③符合视听规律。④语言简练,具体形象。

2、根据所给材料撰写一则广播消息,300字左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禁止利用教辅材料非法牟利中新网8月10日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市场秩序,禁止出现利用中小学教辅材料非法牟利现象。通知强调,出版单位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符合规定的业务范围。严禁任何形式的买卖书号、刊号、版号和一号多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不具备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资质的出版单位,一律不得出版、重印、再版中小学教辅材料。通知要求,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的发行单位发行。任何部门、单位、个人未经批准一律不得从事中小学教辅材料发行活动。严禁出版发行单位委托不具有发行资质的部门、单位、个人代理发行销售中小学教辅材料。通知指出,各出版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价格政策规定,合理确定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严禁出版单位违法违规采取高定价低折扣形式推销中小学教辅材料。各相关出版单位要在本单位互联网页显著位置,向社会公开所出版的所有中小学教辅材料定价情况,包括开本、印张数、印张单价、零售价格等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于中小学教辅材料发行,通知特别强调,严禁出版发行单位派员进入学校、班级,向老师、中小学生和家长推荐、征订、搭售教辅材料;严禁出版发行单位伙同学校有关人员要求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中小学教辅材料;严禁出版发行单位在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活动中违规收受任何费用;严禁销售内容质量、编校质量或印装质量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的中小学教辅材料,对销售的不合格中小学教辅材料要全部召回销毁;严禁销售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的中小学教辅材料。通知要求,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辖区中小学教辅材料市场进行一次集中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违反国家价格政策和有关管理规定,以高定价低折扣手段牟取非法利益的问题。通知强调,对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对涉案金额较大、问题严重、情节恶劣、影响较大的案件,坚决予以查处,该吊销的吊销,该取缔的取缔,构成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答 案:(1)答题提示:①熟读材料,掌握新闻事实,确定新闻主题。②主题集中,思路清晰。③选择合适的消息结构。④遵循广播的传播特色,语言通俗、精练、鲜活。⑤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2)参考文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禁止利用教辅材料非法牟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发出关于禁止利用中小学教辅材料非法牟利的紧急通知。通知强调,严禁出版发行单位派员进入学校、班级,向老师、中小学生和家长推荐、征订、搭售教辅材料,严禁出版发行单位伙同学校有关人员要求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中小学教辅材料。此外,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的发行单位发行。任何部门、单位、个人未经批准一律不得从事中小学教辅材料发行活动。严禁出版发行单位委托不具有发行资质的部门、单位、个人代理发行销售中小学教辅材料。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对辖区中小学教辅材料市场进行集中检查,对涉案金额较大、问题严重、情节恶劣、影响较大的案件坚决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2013年8月10日)

3、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新闻评论,字数不少于800字。9月2日上午,88岁的李爹爹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口迎面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1小时后,李爹爹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记者9点赶到事发地武汉市知音西村菜场门口时,现场只剩下一小袋香蕉和一小摊血迹。易师傅目击了事发全过程,她回忆,李爹爹是清晨7点半左右在菜场口跌倒的,面朝下摔在地上,他想站起来,但力气不够。附近的摊贩称,李爹爹躺在地上1个小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没人敢上前扶一把。直到李爹爹的老伴儿和儿子赶来扶起他,并送往汉阳医院。

答 案:评分标准:(1)20—17分,观点鲜明,论证扎实,富有创新意识,语言流畅。(2)17—15分,观点较鲜明,论证合理,语言流畅。(3)14—12分,观点基本鲜明,论证基本合理,语言流畅。(4)11—10分,中心基本明确,论证基本通顺,有一定的病句。(5)10分以下,缺乏明确的观点,语无伦次。

简答题

1、简述广播电视采访中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

答 案:现场观察指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的态势,把握新闻事件的进程,要注意采录具体生动的情节。有些重大新闻事件具有突然性,记者赶赴现场时,事件本身已经过去,但仍然有迹可循,有象可察,记者可以从现场残余的细节中通过推断看出问题来。
(2)观察捕捉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捕捉典型的场景、细节和现场气氛信息,是体现新闻报道生动感人的关键环节。对于广播电视而言,对新闻事实感性地传达正是其传播优势所在,记者要注意发现和捕捉这种瞬间印象。
(3)观察捕捉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人物的外表特征、动作以及情绪变化等。这些特征和细节往往包含着富有传播价值的信息。

2、简述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

答 案: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即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包括:(1)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面对媒体报道的新闻事实,受众在理解上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新闻背景解释、说明的对象通常有两种:①新闻中的名词术语;②用来衬托或补充新闻主体的内容。
(2)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许多新闻作品要借助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①媒体报道背后的深层原因;②信息源的需要;③传播者一方的需要。
(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事物的特点是在比较中存在的。新闻需要借助背景材料,以对比和衬托的方式,反映事物的特点、发展变化的程序,显示其新闻性,引起受众的兴趣。
(4)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在新闻报道活动中,面对采访对象提供的情况,记者总会有自己的分析、看法,有自己的立场、态度。有洞察力的记者,有时还会发现其中隐含的疑点,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后果。
(5)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新闻媒体,尤其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同时,还具有传播知识、提供欣赏和娱乐的功能。

3、简述确定新闻栏目编排思想应注意的原则。

答 案:栏目编排思想是操作一个栏目日常表现状态的内在指导。栏目编排的出发点是建立在对整个社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基础上的,此外还要受到媒介自身的传播理念、栏目定位和对受众收听收视心理的把握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栏目编排思想的确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具有良好的大局观
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和人民大众的立场给予具体新闻以准确的社会传播价值定位,并据以编排新闻节目。新闻所报道的,往往是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生活最新变化之片断,如果脱离了其发展状况和趋势的大背景,事实的价值定位就难以准确。只有以良好的大局观为指导,才能不仅在具体事实层面,而且在整体上反映社会发展变化或栏目具体报道领域的最新事实及其趋势,使栏目的报道既重点突出、个性鲜明,又恰如其分、准确可靠。要准确把握全局,除了对社会现实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外,还要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和各项具体政策。良好的大局观,具体表现在对栏目编辑方针和报道思想的制定落实上,而其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在日常编排工作中的具体落实。
(2)要遵循新闻节目编排制作的内在规律
编排一次新闻节目要有重点、有目的性,要研究新闻的配置和优化组合,要注意新闻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其蕴含着的新闻价值,从而达到最佳传播效果。节目观念中的重要一点是要考虑不同新闻性节目的个性。新闻节目的编排次序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不同节目因节目定位、受众对象的范围、播出时段等的不同,其新闻的编排次序和传播风格也要各具特色。
(3)要尊重并善于利用受众接收信息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习惯广播电视是以线性方式传播的,因而接收的准备状态对传播效果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要使受众有较高的关注水平,并对节目内容从无意注意状态转到有意注意状态,节目编排顺序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调动起受众的收视兴趣,在新闻编排顺序上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的大小和对观众吸引力的大小,以提高传播效果。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免费章节课程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