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1 12:01:58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8月01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新闻记者在确立选题的过程中,考虑到某个事实既为广大受众所关注,又能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考虑以下哪一个新闻价值要素?()
答 案:B
解 析:新闻价值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新鲜性,这是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新鲜性包括两层意思,即时间新、内容新。②重要性,是指某个事实既为广大受众所关注,又能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③显著性,是指新闻事实具有不同一般、超出一般的性质。④接近性,是指某个事实和受众有某种关联而产生“亲近”感。⑤趣味性,是指事实所特有的情趣和意味。
2、对于记者在自己的实名微博上发表的“观点”类信息,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答 案:D
解 析:新闻工作者使用社会化媒体应当遵循“内外有别”原则,避免与单位及职业身份产生利益冲突。注册及使用“官方微博”账号应履行严格的批准程序,遵循媒体发布信息的审核程序。注册个人账号,在能够被公众识别其职业身份时,其内容不损害单位的利益,观点不违背单位的立场。因此,记者在自己的实名微博上发表的内容不仅仅代表个人,其观点同样不能违背单位的立场。
3、广播电视新闻编排中,新闻栏目的起承转合有各种方法,其中最直接、最常见的方法是()。
答 案:D
解 析:为了使节目起承转合流畅自然,一般新闻栏目的起承转合有各种方法,如栏标、标题、广告、音乐、片花、结尾等,包括节目间直接的呼应连接等,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其中最直接的方式,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起承转合,即通常所说的节目提要、按语和串联词。
多选题
1、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在表达上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
答 案:ABC
解 析:广播新闻语言遵循的原则包括:①易于接收接受。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②可听性。要求“入耳”和“入脑”,便于耳听接收。③准确性。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要求真实准确。④完整性。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⑤通俗性。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2、电视新闻采制画面时应重点发掘()
答 案:ABCD
3、深度报道是()的集合体。
答 案:ABC
解 析:深度报道通过立体化、整合性和结构化的事实,挖掘新闻事实背后的事实、原因、影响或过程,实现对新闻事实的深度与广度的拓展。深度报道包括:①调查性报道;②解释性报道;③预测性报道。它是结合背景材料,对新闻事件进行一个因果探索和预测分析的过程。
主观题
1、请分析以下这条电视消息的釆制特点标题:《悬崖村扶贫纪事之一:明知山无路,偏向山上行》【导语】四川大凉山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弈族聚集区。“十二五”期间,大凉山地区有69万人成功脱贫。然而,剩下的38万多人大多居住在山高路远、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解说词】这里是大凉山腹地,到处都是高山和深谷。阿土列尔村被当地人称为“悬崖上的村”。98户常住户中有76户、358人住在山上。要上山,就得攀悬崖。【同期声采访】阿皮几体(昭觉县支尔莫乡党委书记):我们这段路有4公里,在13个地方有藤梯,还有钢绳路段。这种危险路段多了。【解说词】2015年,四川下拨给大小凉山弈族自治州整村扶贫基金,分到阿土列尔村有100万,用来发展产业。参加扶贫的有县乡两级干部。上山的路有三条,其中有两条几乎是垂直爬向800米的悬崖。第三条则是走河谷,这条路比较平缓,可以多携带一些东西,但是比爬悬崖要多绕行几公里山路。绕远还不是问题,对于当地人来说,几公里山路也就多走一两个小时,但问题是河谷只能在枯水期走3个月,所以一年大多数时间,上山只能选择两条爬悬崖的路。【同期声采访】阿皮几体(昭觉县支尔莫乡党委书记):老百性喜欢走的是这一条,藤梯多,可以有抓的,有踩的。对于老百姓来说,有藤条安全得多。【记者攀登悬崖、踩膝条的现场记录】(略)【解说词,现场风声、攀爬声、喘气声】沿着崖壁攀爬,转到山的另一侧。风越来越大,路越来越不德,悬崖上下脚的地方不到手掌大。【解说词】爬到半路,往上是悬崖绝壁,向下是万丈深渊,进退两难。(现场记录,略)【解说词】三条路上经常发生意外,村民们记忆中有近10人坠崖身亡。行路这么难,那能不能修路呢?【同期声采访】袁文彬(昭觉县公路管理局副局长):它这儿的地理情况,全是陡壁。目前测算下来,修路需要的总的资金应该是四千万。我们昭觉县一年的财政收入是一亿多。如果要修这条路,基本上就是相当于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解说词】昭觉县不通路的村还有33个。为一个村修路,就花掉县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短期内不现实,那能不能搬迁呢?我们了解到在凉山州还有比阿土列尔村更急迫搬迁的地方。【同期声采访】赵玉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发改委主任):阿土列尔村绝时海拔高度并不高,大概在1500米到1600米左右,主要就是交通设施,行路比较难。这个地区气候还是比较不错的,亩产土豆达到了3000到4000斤,这比全州平均水平高了一倍,是中上水平。有些村在海拔2500米以上,比(它)更恼火,气温低,日照少,土质也比较差,比全州平均亩产低。【解说词,图表】凉山州有40%以上的村子海拔都在阿土列尔村之上。另外,还有1600多个村位于石漠化严重地区。所谓石漠化,就是土壤严重流失,岩石裸露,土地不断退化。现在最急需搬迁的就是这些地方的群众。【同期声采访】赵玉聪(四川凉山奔族自治州发改委主任):土地薄,留不住土,石夹土,土夹石,居住在这个环境的老百姓,石头缝里丢颗玉米或者土豆,靠天吃饭,经常颗粒无收。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必须要搬迁。迫在眉捷了,我们必须要在这五年内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解说词】为了脱贫,四川从全省选拔了1.5万名优秀干部作为驻村干部,与当地优秀青年组成了扶贫攻坚党支部。帕查有格和胡文华就是被选派到阿土列尔村的扶贫干部。【同期声采访】帕查有格(昭觉县阿土列尔村驻村干部:因为没有路就等着来修路,但是脱贫这个任务,等不起了,人民想要致富的愿望也等不起了。如果我们打退堂鼓的话,老乡们该有多伤心。【同期声采访】胡文华(昭觉县阿土列尔村第一书记):既然到了这个村子,就肯定要扎扎实实在这儿住下去。扶贫任务交给我,我就应该完成好。这点儿担当应该有。(结束)
答 案:(1)延缓式导语,倒金字塔形式新闻报道,有利于受众迅速把握报道重点。(2)标题醒目,极具吸引力。贴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事实说话,新闻触角敏锐。(3)重视同期声和解说词的运用,二者交叉出现,大量使用,真实感、现场感强烈。发挥了对视觉、听觉的补充作用,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2、对所给新闻线索进行深入采访,制定出采访计划,列出采访提纲。新闻线索:据中广网长沙5月5日消息,为期3天的“2011年第六届湖南文化艺术收藏品展暨茶文化节”今天(5日)在长沙开幕。期间,将有500位书画紫砂名师现场献艺、5000类春茶上市、5万件艺术收藏品博览。品荼展、赏艺博,给人们提供了一道魅力香飘的茶饮大餐和文化大餐。
答 案:答题要点:①深入分析材料,根据新闻线索寻找新闻点,考虑采访计划。②遵循采访提纲写作要求,结构完整,思考全面。③语言简练,逻辑清晰。
3、分析某市“地铁咸猪手事件”报道中的记者行为。2014年6月某日,某市地铁里,一男子佯装睡觉,两度拨弄一年轻女孩裸露的大腿,这一场景被坐在对面的两个男生拍摄记录。当天,这段视频开始在网上疯传。数日内,仅在一家视频网站上,点播次数就已超过179万次。4天后,当地电视台记者在自己的实名微博上发布信息,希望受害人与其联系,将“咸猪手”男子绳之以法。以记者几十万粉丝的号召力,此事开始吸引到更多人的关注。当晚,视频中受害女子联系了记者,回忆了当日情形,记者随即在微博上宣告了此事,并在第二天将受害女子的回忆详情整理并发布在了个人微信号中。期间,记者曾去过该男子单位,同时拒绝向警方提供受害人信息。后来,该男子被警方拘留,其所在单位宣布他被“双开”。
答 案:(1)先于所在媒体发布信息,违反聘用约定。(2)记者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并未完全征得当事人同意。(3)记者无权擅自前往男子所在单位进行调査。(4)但是,记者的保护弱势群体的行为应予以赞扬,但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进行。
写作题
1、请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时评,题目自拟。一看到“给猪建别墅”的标题,就如听到“有人看到鬼”的消息那样亢奋不已。网友不问真假地乱传,时评家不看细节地乱评,躺着中枪的那些无辜者只能暗骂一句“媒体真不是个东西”据某媒体报道:江苏睢宁给猪建别墅,专家称猪心情好肉质更好——竟然给猪建别墅?并且还是为了让猪心情好?这种充满奇谈怪论的新闻,自然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其实,如果细看一下报道全文并核实一下消息源,就会知道,这个“别墅”是打了引号的,并非真正耗资给猪建别墅,而是当地一家企业创新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养殖,“别墅”不过是能够变废为宝的生态猪舍。
答 案:聋子听到哑巴说瞎子看到鬼了--------真新闻与假传播最近媒体报道:江苏睢宁给猪建别墅,专家称猪心情好肉质更好——竟然给猪建别墅?并且还是为了让猪心情好?这种充满奇谈怪论的新闻,自然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其实,如果细看一下报道全文并核实一下消息源,就会知道,这个“别墅”是打了引号的,并非真正耗资给猪建别墅,而是当地一家企业创新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养殖,“别墅”不过是能够变废为宝的生态猪舍。在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的语境下,加上食品安全丑闻频发,这本应是一条塑造企业形象、推广生态理念、宣传生态养猪的正面新闻,可在浮躁的传播生态中,竟传成了一条给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带来很大压力,甚至哭笑不得的负面新闻。问题就在那个“给猪建别墅”上,很多人根本不看新闻内容,不去核实新闻源,就开始以讹传讹歪曲事实。他们将新闻标题上一个“比喻”当成了事实,不是细看新闻作出判断,而是只看了标题,就开始根据自己的想象去构造事实,并据此作出判断。将造价相对较高的“生态猪舍”误读成“别墅”,还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将一家企业的行为,看成是政府行为,不分青红皂白就将板子打到地方政府身上,就完全不能理解且不可原谅了。生态猪舍是企业搞的,政府有何辜?这样的指鹿为马和胡说八道,让躺着中枪的政府情何以堪?竟然分不清这猪舍是政府建的,还是企业建的,就妄言什么“政绩样板给官帽子顶子添加花翎”,实在贻笑大方了。显然,这是根本没有读新闻的内容,而是只看标题就匆忙写出了评论,带着对政府先入为主的偏见就认定为“政绩工程”,殊不知,这一次摆了个大乌龙:压根儿就是一个纯粹的企业行为,与政府没有半点儿的关系。聋子听到哑巴说瞎子看到鬼了,传播链就是如此。一看到“江苏睢宁给猪建别墅”的标题,就如听到“有人看到鬼”的消息那样亢奋不已。奇闻消费快感中的人,是没有耐心细读新闻和核实新闻源的,不会问这消息是真还是假,不会问这个“别墅”到底是什么东西,不会问这消息是谁传播的,不会问这“别墅”是睢宁的什么人建的,不会问为什么要建这些别墅,才不管是“聋子听到哑巴说瞎子看到”的,才不管里面的专业介绍。这消息那么好玩,那么符合自己的想象,那么方便作出“政府乱花钱建政绩工程”的批判,于是,在这个浮躁的传播生态中,虚假信息和口水评论就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了。网友不问真假地乱传,时评家不看细节地乱评,躺着中枪的那些无辜者只能暗骂一句“媒体真不是个东西”、“媒体的话还能相信吗”。媒体的公信力,就是一次次在这种浮躁的传播生态中失去的。
2、将以下材料改写为一篇广播消息稿,350字左右。(15分)国际金融危机后,敢为天下先的珠三角民企老板“厌旧贪新”,纷纷拋弃陶瓷、纺织、有色金属等传统行业,迷恋上光伏、风能、电子信息等低碳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珠三角民企投资低碳产业的资金已超百亿元,投资额首次超过传统产业。省经信委有关人士认为,在产业结构调整时大潮下,珠三角民企又一次走在市场前面,成为广东低碳经济的“先锋”力量。昨天,广东昭信集团董事长梁凤仪一见到记者就高兴地说,他们自主研制的半导体照明芯片设备即将投产。梁凤仪曾是佛山有名的鞋业大王,金融危机一来,一双鞋赚不到一元钱。一气之下,梁凤仪把鞋厂关了,改行搞LED照明。没想到,一年赚了几千万,成了LED大王。记者走马珠三角发现,像梁凤仪这样“厌旧贪新”的民企老板不胜枚举。佛山南庄陶瓷第一人关润尧一年之内关闭属下11家陶瓷厂,发展全省最大的环保商品城;南海“塑料罐大王”罗意自急流勇退,转行当了风力发电的“行业干将”;东莞“机电大王”沈剑山摇身一变,成了当地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商。这些昔日“洗脚上田”的农民企业家,谈起低碳产业滔滔不绝。他们最青睐的是半导体照明、OLED、太阳能等行业,仅佛山,规模以上光电企业超过250家,总产值200多亿元。投资低碳产业,珠三角民企老板毫不手软,项目动辄过亿元,如三水的薄膜太阳能项目,总投资达50亿元;顺德的彩虹OLED项目,前期投入就达5000万元。在民企的冲锋陷阵下,广东低碳产业迅猛发展。粗略估算,目前广东低碳产业总产值约660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9%;工业增加值1250亿元,占全省的8.2%。最近,省经信委制定了一份《广东省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把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四大低碳新兴领域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突破点。省经信委一位负责人说,预计未来5到10年,低碳新兴产业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成为广东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答 案:评分标准:(1)要遵循新闻报道和消息写作的一般规律,有导语、背景、主体和标题,信息量丰富。(2)广播消息在写作上要注意为听而写,忌用形容词、缩略语、套话以及易产生歧义的词,如必须使用缩略语和不易理解的专业术语,应加以必要解释。(3)要有广播特点,应有采访同期声或者音效。如果从头到尾充斥文字解说,无必要声音,则应酌情降分3—5分。
3、根据下列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评论。要求有标题,观点鲜明,立场正确,语言简洁流畅,符合广播电视语体特点。写作材料:
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首趟“青1”次进藏旅客列车于7月1日9时从青海格尔木火车站始发,前往西藏拉萨。
首趟列车大约有600名旅客,其中有一部分是为青藏铁路建设作出贡献的劳模和功臣,还有12名媒体记者。“青1”次进藏列车沿途将选择几个车站停车。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多项铁路史上的纪录。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在这世界高原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上,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自2001年6月29日开工以来,铁道部根据由北向南、逐步推进、分段建设、分段铺轨的总体部署。
2001年在格尔木至望昆段展开施工,在南山口建成世界最大的高原铁路铺架基地,冻土工程试验段开始建设,首战告捷。
2002年展开唐古拉山以北冻土工程和西藏段部分重点工程施工,铺轨到达望昆站,取得了重点突破。
2003年展开唐古拉山越岭地段“无人区”和唐古拉山以南工程施工,唐古拉山以北桥隧路基工程完成,全面攻坚年喜获全胜。
2004年全线路基桥涵隧道基本完成,并在海拔4700多米的安多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结束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整体推进年再传捷报。
2005年站前工程全部完成,铺轨架梁全线贯通,全线决战年胜券在握,为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6年3月1日,青藏铁路货物列车工程运营试验时速目标达到每小时100公里,5月1日旅客列车(不载客)工程运营试验时速目标达到每小时100公里,部分地段达到每小时120公里,7月1日全线开通试运营时速线路要求冻土地段每小时100公里,非冻土地段全部达到120公里。
青藏铁路总投资逾330亿元人民币;全线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7853万立方米,桥梁675座、近16万延长米;涵洞2050座、37662横延米;隧道7座、9074延长米。
与此同时,青藏铁路在冻土攻关、卫生保障、环境保护、质量保证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屡创佳绩。
2006年7月1日上午10时20分,“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在青海格尔木火车站广场举行,宣告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迎来了社会、经济全面、稳步发展的新时期,青藏铁路开通之前,西藏是祖国唯一没有铁路的省区,这严重妨碍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虽然西藏与外界有空中航道,也有青藏公路,但这在西藏与内地交往中仍然只是杯水车薪,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瞬息万变、高速发展的形势,青藏铁路的开通,带来西藏旅游业的兴旺,带来各民族人民的进一步交流和融合。青藏铁路从规划到动工建设,自始至终重视沿线环境的保护,比如对穿行可可西里、梦玛河、索加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区段,设置了野生动物过铁路通道;尽量避开湿地,必须通过湖泊、湿地时,首选以桥代路方案,充分体现了工程设计者爱护环境的科学发展观。
答 案:青藏铁路通车带来巨变2006年7月1日,世界屋脊上的青藏铁路正式开通运行,从此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十年间,带火了西藏旅游业,坐上“天路”列车去拉萨,成了风靡中外的一种时尚。
“要想富,先修路”,毋庸置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制约和影响着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交通运输尤其是大宗物资承载工具的铁路运输,是各种运载工具的重中之重,以青藏铁路为主轴线、主干区市公路网、次级乡村公路网的配套联结与延伸,使西藏运输通道快捷高效。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青藏铁路未开通的50多年里,西藏的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航运对矿产品的运输基本无贡献;西藏与内地交通距离漫长,仅靠青藏公路、川藏公路骨干线相维系,矿山与支线、支线与骨干线交通更为困难;西藏公路纵横数千公里,矿产品的交通运输成本非常高,极大地制约着矿业经济的发展。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不仅大幅度地提高了西藏的区位指数,增强了区域开发能力,更有效地加强了西藏与西南、西北的联系,与关中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的融合程度大为提高。
青藏铁路全线投入运营以后,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被打破了,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为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载体,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力纽带和重要桥梁。
不管是从交通上来说还是从经济方面来讲,青藏铁路的诞生已经促使青海、西藏两地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人民将更加向往繁荣。
(来源:人民铁道网,2016年8月25日;有改编)
简答题
1、简述广播电视采访中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
答 案:现场观察指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的态势,把握新闻事件的进程,要注意采录具体生动的情节。有些重大新闻事件具有突然性,记者赶赴现场时,事件本身已经过去,但仍然有迹可循,有象可察,记者可以从现场残余的细节中通过推断看出问题来。
(2)观察捕捉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捕捉典型的场景、细节和现场气氛信息,是体现新闻报道生动感人的关键环节。对于广播电视而言,对新闻事实感性地传达正是其传播优势所在,记者要注意发现和捕捉这种瞬间印象。
(3)观察捕捉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人物的外表特征、动作以及情绪变化等。这些特征和细节往往包含着富有传播价值的信息。
2、简述确定新闻栏目编排思想应注意的原则。
答 案:栏目编排思想是操作一个栏目日常表现状态的内在指导。栏目编排的出发点是建立在对整个社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基础上的,此外还要受到媒介自身的传播理念、栏目定位和对受众收听收视心理的把握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栏目编排思想的确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具有良好的大局观
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和人民大众的立场给予具体新闻以准确的社会传播价值定位,并据以编排新闻节目。新闻所报道的,往往是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生活最新变化之片断,如果脱离了其发展状况和趋势的大背景,事实的价值定位就难以准确。只有以良好的大局观为指导,才能不仅在具体事实层面,而且在整体上反映社会发展变化或栏目具体报道领域的最新事实及其趋势,使栏目的报道既重点突出、个性鲜明,又恰如其分、准确可靠。要准确把握全局,除了对社会现实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外,还要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和各项具体政策。良好的大局观,具体表现在对栏目编辑方针和报道思想的制定落实上,而其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在日常编排工作中的具体落实。
(2)要遵循新闻节目编排制作的内在规律
编排一次新闻节目要有重点、有目的性,要研究新闻的配置和优化组合,要注意新闻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其蕴含着的新闻价值,从而达到最佳传播效果。节目观念中的重要一点是要考虑不同新闻性节目的个性。新闻节目的编排次序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不同节目因节目定位、受众对象的范围、播出时段等的不同,其新闻的编排次序和传播风格也要各具特色。
(3)要尊重并善于利用受众接收信息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习惯广播电视是以线性方式传播的,因而接收的准备状态对传播效果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要使受众有较高的关注水平,并对节目内容从无意注意状态转到有意注意状态,节目编排顺序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调动起受众的收视兴趣,在新闻编排顺序上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的大小和对观众吸引力的大小,以提高传播效果。
3、简述假新闻的危害。
答 案: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根本保证。然而,自新闻行业诞生以来,假新闻就屡禁不止,假新闻会破坏行业秩序甚至社会的稳定,其危害有以下几点:(1)损害媒体公信力
“新闻以真实作为其职业生命,失去真实性,就失去了新闻业的职业合法性”。真实是新闻的底线,一旦逾越,新闻媒介的公信力将会大大受损。例如,2002年6月22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区发生特大爆炸,38名金矿矿工不幸罹难,新华社驻山西分社的鄯宝红、安小虎、王东平、谭旭,《山西经济日报》的苏勇,《山西法制报》的刘玉柱、白建芳、阎珍寿,《山西生活晨报》的魏停、樊武杰、郭龙11名新闻记者在采访事故过程中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金元宝,对矿难经过进行虚假报道。这一虚假报道在2003年被新华社曝光,导致人们对于新闻媒体的信任极度降低。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不断丰富。从只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媒介,扩展到互联网领域。当群众的知情权受到侵害时,必然会对媒体进行重新认知和选择,媒体失去了受众,就失去了立身之本。
(2)损害事件相关主体的形象
2017年十大假新闻中的“‘姚方案’因被认为不合国情全遭否决”。报道称:国内知名篮球媒体人杨毅在其公众号中爆料,此前,在封闭进行的中国篮球代表大会上,刚刚接任篮协主席的姚明提出了联赛改革方案,包括延长联赛,联赛实行南北分区;缩短国家队的集训时间,采取美国“梦之队”式的邀请制度;取消亚洲外援,实行四节四人次方案,结果全部遭否决,而事后证实,这是个假新闻。假新闻因为涉及体育领域和体育明星姚明而备受关注,甚至有人批判中国篮球代表大会是封闭的中国篮球大会。假新闻,不仅对中国篮球的声誉有负面影响,而且对假新闻中的核心人物姚明的名誉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又如“河南大学生娶同学妈妈”这样的假新闻,自然对假新闻中的核心地点河南的形象造成损害。
(3)损害社会和谐,扰乱社会秩序
有些假新闻带有话题上的煽动性和敏感性,大规模传播,会产生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例如,前几年的“福岛核泄漏需要囤盐”的假新闻险些造成当时的“盐荒”;2017年“十大假新闻”中的“留守女童被老师强奸,警方不予立案”,让人们忧虑师德的丧失;“乐天董事长说中国人没骨气”,让人们产生了无端的愤怒。此类假新闻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扰乱社会秩序,威胁社会稳定。
(4)损害公众的知情权
了解事实的真相与全貌是公众本应享有的权利,假新闻所传播的虚假信息其实是对公众知情权利的侵犯与损害。“留守女童被老师强奸,警方不予立案”这一假新闻最后被查证是“事件举报人”的谎言,多家媒体在这个新闻的流转和扩散中起到了助推作用,让关注女性权益的受众们受到欺骗,导致有些人也帮助转发,成为假新闻扩散的元凶之一。
(5)影响新闻行业的发展
新闻传播的环境本身就是“拟态环境”,而假新闻的传播者为了实现高效传播,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抛弃事件的客观真实性,将新闻变成了实现自己利益诉求的工具。长此以往,新闻必将失去受众的信任与关注。这样被遗弃的将不仅仅是一两家新闻机构或者一两个新闻平台,而是整个新闻行业都将会面临生存危机。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1月08日 01-08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8月01日 08-01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8月01日 08-01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1月08日 01-08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8月08日 08-08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1月01日 01-01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8月08日 08-08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8月08日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