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8 11:11:27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10月28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在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哪类事件不属于突发性事件?()
答 案:D
解 析: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强烈破坏性、多变性、影响广泛性等特征,新闻价值高,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因此,明星绯闻不属于突发事件。
2、编辑部通过对传播内容的选择编排,标题、导语的制作,声音图像的剪辑,表达出其具有()态度和立场,影响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理解与判断。
答 案:B
解 析:新闻编辑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对新闻素材进行“再认识”与“再创造”,并表达对新闻事实的评价。因此需要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具有倾向性的态度和立场,影响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理解与判断。
3、电视专题节目与消息创作最大的不同在于()。
答 案:B
解 析:专题是指与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话题相关的新闻集合,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又具有专题的翔实和深度,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消息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它是各种新闻媒介运用最多,最经常的新闻形式。电视专题节目与消息创作最大的不同在于结构要求的不同。
多选题
1、影像的基本特征包括()
答 案:ABCD
2、广播电视新闻中的解说包括()。
答 案:AE
3、调查性报道着重展示的两种不同形态的过程包括()。
答 案:BC
解 析:调查性报道,是指报道者通过自己比较长期而完整的亲自积累、观察与最近的调查研究,对某一或某类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所进行的深入、系统或深入详细的报道。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着重展示的是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记者调查的过程两种不同形态的过程。
主观题
1、请按照广播电视新闻编排的规律和特征,将下面2001年5月5日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的部分新闻内容,试列出一期新闻编排,并阐明编排理由。俄罗斯表示不同意修改反导条约北京:修缮文物古迹恢复古都风貌专家点评:国家反导弹系统有漏洞世界范围儿童性奴隶数量剧增王励勤阎森夺得世乒赛男双冠军三峡工程又有新进展大坝浇筑全线突破“五一”长假即将结束交通部门应对返程高峰口播《中国队进入亚洲杯羽毛球赛决赛》重庆武隆“5.1”灾害死难者身份基本查明江苏队夺得步步高杯全国男排联赛冠军塔利班拒绝接受联合国停火建议专家学者聚北大创业投资成焦点中国女篮大赛之前探虚实武汉:国内规模最大的两大音像市场将关闭王楠蝉联世乒赛女单冠军阿富汗妇女呼吁改善生活境况中国足球队明天客场挑战柬埔寨基因技术新发展不孕妇女能生养
答 案:《晚间新闻报道》的新闻编排如下第一部分:片头播音员问候语今日要闻第二部分:《世界报道》片头①俄罗斯表示不同意修改反导条约②专家点评:国家反导弹系统有漏洞③塔利班拒绝接受联合国停火建议④阿富汗妇女呼吁改善生活境况⑤世界范围儿童性奴隶数量剧增⑥基因技术新发展不孕妇女能生养第三部分:《晚间新闻》片头①三峡工程又有新进展大坝浇筑全线突破②“五一”长假即将结束交通部门应对返程高峰③重庆武隆“5.1”灾害死难者身份基本查明④专家学者聚北大创业投资成焦点⑤武汉:国内规模最大的两大音像市场将关闭⑥北京:修缮文物古迹恢复古都风貌第四部分:《体育新闻》片头①王励勤阎森夺得世乒赛男双冠军②王楠蝉联世乒赛女单冠军③中国足球队明天客场挑战柬埔寨④口播《中国队进入亚洲杯羽毛球赛决赛》⑤中国女篮大赛之前探虚实⑥江苏队夺得步步高杯全国男排联赛冠军(2)编排理由第二部分:世界指——纵观风云变幻;第三部分:晚间新闻——关注国事民生;第四部分:体育新闻——追踪精彩瞬间。
2、分析某市“地铁咸猪手事件”报道中的记者行为。2014年6月某日,某市地铁里,一男子佯装睡觉,两度拨弄一年轻女孩裸露的大腿,这一场景被坐在对面的两个男生拍摄记录。当天,这段视频开始在网上疯传。数日内,仅在一家视频网站上,点播次数就已超过179万次。4天后,当地电视台记者在自己的实名微博上发布信息,希望受害人与其联系,将“咸猪手”男子绳之以法。以记者几十万粉丝的号召力,此事开始吸引到更多人的关注。当晚,视频中受害女子联系了记者,回忆了当日情形,记者随即在微博上宣告了此事,并在第二天将受害女子的回忆详情整理并发布在了个人微信号中。期间,记者曾去过该男子单位,同时拒绝向警方提供受害人信息。后来,该男子被警方拘留,其所在单位宣布他被“双开”。
答 案:(1)先于所在媒体发布信息,违反聘用约定。(2)记者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并未完全征得当事人同意。(3)记者无权擅自前往男子所在单位进行调査。(4)但是,记者的保护弱势群体的行为应予以赞扬,但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进行。
3、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为某电视台拟订一个报道第十二届大运会的报道策划方案。
答 案:答题提示:制订策划方案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①确定并写清楚策划的指导思想,即为什么要搞这个策划报道。②报道的主要内容和形式要有创新之处,特别是与过去搞过的相同选题的策划相比更要有新的创意。③策划方案要明确报道分几步(几个层次),每一步报道的主要内容,报道的长度、总量都要确定。④确定报道形式,是采用消息、专题、评论,还是连续报道等。⑤明确分工,确定责任人。⑥安排好时间,有序进行。
写作题
1、给材料写作。(1)根据所给材料撰写一则广播消息,300字左右。新华网8月13日电日前,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通知指出,近年来,文艺晚会不断创新发展,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要看到,文艺晚会包括节庆演出过多过滥,存在一味追求大场面、大舞美、大制作,奢华浪费、竞相攀比等不良现象。特别是财政出资或摊派资金举办的晚会,容易助长不正之风,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群众意见很大。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把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和节庆演出,作为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重要举措,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四风”的重要抓手,切实抓好,使文艺晚会进一步规范,奢华之风、铺张浪费现象明显扭转。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切实在丰富思想内涵、引领价值追求、增强文化底蕴上下功夫,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倡简朴大方、反对豪华奢侈,提倡因地制宜、反对大操大办,防止拼明星、比阔气、讲排场。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举办文艺晚会。各地党委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节庆观,带头把制止豪华晚会和节庆演出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杜绝铺张浪费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得使用财政资金举办营业性文艺晚会,不得使用财政资金高价请演艺人员,不得使用国有企业资金高价捧“明星”、“大腕”,坚决刹住滥办节会演出,滥请高价“明星”、“大腕”的歪风。原则上不得使用财政资金为公祭、旅游、历史文化、特色物产、行政区划变更、工程奠基或竣工等节庆活动举办文艺晚会。不得与企业联名举办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不得利用行政权力向下级事业单位、企业以及个人摊派所需经费。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等原则上不得与地方联合举办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通知强调,要营造节俭办晚会的良好氛围。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勤俭节约的精神,宣传报道崇尚艺术、不尚奢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鼓励演出节目出新出彩,鼓励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加强舆论监督,对临场罢演、漫天要价,敷衍演出、欺骗观众的歪风邪气予以揭露,对大操大办、奢华浪费的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予以曝光,对未按程序报经批准的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各级新闻媒体不得安排播出和宣传报道。要加强电视文艺晚会播出和宣传的管理,对上星综合频道播出电视文艺晚会实行总量调控,避免晚会播出扎堆。通知要求,加强对文艺晚会的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把好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的立项关、内容关、监管关,切实担负起管理责任。要加强资金管理,制定规范的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支出标准,严格晚会经费预算,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不得借举办晚会之机发放礼品、贵重纪念品,防止利用晚会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要加大财务监督力度,严格落实审计制度,依法对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进行审计。对违反本通知规定、耗资巨大、奢华浪费的,要严肃查处。(2)为所给的材料配发一篇评论。中盒部等五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本台消息:今天,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通知指出,近年来,文艺晚会不断创新发展,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要看到,文艺晚会包括节庆演出过多过滥,存在一味追求大场面、大舞美、大制作,奢华浪费、竞相攀比等不良现象。特别是财政出资或摊派资金举办的晚会,容易助长不正之风,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群众意见很大。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把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和节庆演出,作为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重要举措,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四风”的重要抓手,切实抓好,使文艺晚会进一步规范,奢华之风、铺张浪费现象明显扭转。要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倡简朴大方、反对豪华奢侈,提倡因地制宜、反对大操大办,防止拼明星、比阔气、讲排场。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举办文艺晚会。不得使用财政资金举办营业性文艺晚会。不得使用财政资金高价请演艺人员,不得使用国有企业资金高价捧“明星”、“大腕”,坚决刹住滥办节会演出,滥请高价“明星”、“大腕”的歪风。原则上不得使用财政资金为公祭、旅游、历史文化、特色物产、行政区划变更、工程奠基或竣工等节庆活动举办文艺晚会。不得与企业联名举办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不得利用行政权力向下级事业单位、企业以及个人摊派所需经费。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等原则上不得与地方联合举办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通知要求,要加强舆论监督,对临场罢演、漫天要价、敷衍演出、欺骗观众的歪风邪气予以揭露,对大操大办、奢华浪费的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予以曝光,对未按程序报经批准的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各级新闻媒体不得安排播出和宣传报道。要加强资金管理,制定规范的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支出标准,严格晚会经费预算,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加大财务监督力度,严格落实审计制度,依法对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进行审计。(《新闻联播》2013年8月13日)
答 案:(1)答题要点:①熟读材料,掌握新闻事实,确定新闻主题。②主题集中,思路清晰。③选择合适的消息结构。④遵循广播传播特色,语言通俗、精练、鲜活。⑤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2)答题要点:①选择好评论主题,找准评论切入点。②述评结合,由浅入深。③遵循广播的传播规律,语言大众化,避免空谈议论。参考文案1:节俭办晚会是反“四风”的重要抓手老百姓看晚会,主要还是冲着节目质量去的,台上亮相的即便不是明星,只要表现真出色,观众也一样喝彩。如果晚会过多的功夫都下在拼明星、比阔气、讲排场上,那么就舍本逐末,既颠倒了老百姓的需求,又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更助长了奢华之风。节俭办晚会,是反“四风”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需要紧紧卡住财政资金预算、监督、审计三大关,并发挥舆论监督威力,让奢华铺张的晚会无立足之地。五部门的联合禁令,靶子摆在明处,措施指向要害,刹住奢华晚会这股风,公众充满期待。(《新闻联播》2013年8月13日)参考文案2:发挥审计免疫功能摒弃晚会奢华之风日前,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通知指出,财政出资或摊派资金举办的晚会,容易助长不正之风,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群众意见很大。晚会,正在成为夸张而奢靡的符号。不少晚会,极其铺陈,缺乏简约;高高在上,不接地气;歌功颂德,涂脂抹粉,已经成为世间的笑料、民众怨怼的靶子。一提起晚会,很多人不是兴奋,而是吐槽;不是快慰,而是忧虑。晚会最受诟病之处在于耗资不菲。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叶惠贤曾直陈:“一台晚会最低成本1000万元,明星多点儿的要用6000万元。一个春节,光‘上星’的晚会就有40多台,成本达5亿元。”“如果40万可以办一所希望小学,这5个亿可以建1250所希望小学;3000元可以资助一名贫困学生,5个亿可以资助16.7万名贫困孩子。”钱应该花在刀刃上,而我们并没有富得流油;即便富了,也不该糟蹋。试问,有多少公帑变成了华而不实的晚会?!晚会过滥,已经激起众怒,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也忍不住发声:“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有这么多晚会”,“什么事情都能办个晚会;一个晚会用多少材料,搭个台、喷塑、灯光,且不说几百万、几千万的费用,产生的垃圾都不知道往哪儿堆。”当前,中央正在破除“四风”,大操大办晚会显然属于被破除之列。应该看到,不是所有的晚会都须摈弃,完全一刀切并不客观。中央此次要求是节俭办晚会,换言之,可有可无的晚会不能办,即便要办,亦应该舍弃追求大场面、大舞美、大制作的“大”冲动;应该勤俭节约、简朴大方,而不是铺张浪费、豪华奢侈。与私企掏钱举办晚会或一些电视台晚会类节目相比,民众更愤慨的是公款办晚会,即各级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举办的晚会。这样的晚会的资金来源或是财政拨款,或是国企利润,或是权力机关“拉”来的赞助。它花的是纳税人的钱,长的是官员的脸,鼓了一些明星的腰包。事实上,中央不是第一次规范晚会。今年3月13日,文化部部长蔡武回应热点问题时表示,将进一步严控政府主办、财政出资的节庆活动,严禁使用财政资金邀请各类名人明星参与活动,严控在节庆活动期间举办大型文艺晚会。此前的2月1日,国家广电总局在官网上公布《关于节俭安全办节目的通知》,其中要求,包括春节晚会在内的节日广播电视节目不要讲排场、比阔气、拼明星。短短半年多时间,中央连续三次剑指晚会,可知晚会不仅是民怨之所在,也是中央重要治理的对象。一些地方政府或国企热衷办晚会,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权力追星;二是政绩展示。为了私利,不惜大把烧钱,如此行为当以腐败论处。从现实看,一些地方花钱随意,原因就在于预算不严格,管不住政府的钱袋子,官员权力过大,花财政预算如探嚢取物。此外,问责力度不大。花钱办晚会,只要没被曝光,就不会被问责。即便问责,往往只是浅尝辄止。有学者建议,为了避免财政出资或国企资金举办的营业性文艺晚会继续违规出现,应明确设立预审机制,在各地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联合审查下级部门提出的筹办晚会申请。此外,加强官员在任期中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力度,通过及时提醒和警告等方法,真正发挥审计的免疫功能,防范违规问题的出现。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前,晚会应该少办或不办,其他不必要的庆典更须叫停。“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才能刹住晚会泛滥风、豪奢风。(央视网,特约评论员秦川)
2、根据以下资料,撰写一则300-400字的广播或电视消息,包括标题和导语。孟津政府大院没“围墙”
5月26日,星期一。孟津县城中心广场上,路人闲庭信步,车辆自由出入。
紧邻广场的两栋五层和四层的小楼,与广场之间没有围墙和护栏。如果不是楼前的牌子,很难发现这里就是孟津县委、县政府办公楼。这座开放式的广场,既是县委、县政府的大院,也是百姓休闲的好去处。
“在这儿跳广场舞,方便!不仅能到办公室里上厕所,接开水,还能顺便洗把脸,凉快一下。”刘大妈边接开水边说。
刘大妈接开水的县委办公楼一楼大厅,没有专门的执勤人员,只有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值班。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着每位领导及职能部门的楼层分布和房间号,以及他们是在“办公”,还是在“开会”“出差”“外出学习”的提示。群众要找哪位领导,只要这位领导在办公室,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领过去。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永贵所在的三楼办公室里,可以听到广播播放的音乐。“晚上经常加班,一开始很不适应,现在好了,有时没了音乐‘伴奏’,总像少点什么。”“大妈们也很自觉,尽量把音乐调低些,每天早上七点半,晚上九点半自动结束跳舞。”李永贵说。
孟津县不仅没有独立的县委、县政府大院,领导干部与群众也没“围墙”。在广场边一溜公示栏里,公布有21位县委、县政府领导的照片、姓名、分工、个人手机号码。此外,县委办、政府办、纪委、政法委等部门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共98人的办公电话,手机号码也全部都“晒”出来,并承诺24小时开机。自从2013年8月11日号码公布以来,他们“晒”在这里已经有9个多月了。
朝阳镇瓦房村的刘水顺对记者说,前几天村里突然停水了,他拨打了分管水利的副县长电话,这位副县长说十分钟就给他回复。“不到五分钟我们这的副镇长就打来电话,解释说是水泵坏了,买的新水泵正在安装。”刘水顺说,“果然,不到一小时就有水了。”“电话刚一公布,许多群众拿着纸笔来抄电话号码,多数部门有顾虑,怕被‘骚扰’。”县纪委书记张玉杰说,“运行几个月后,他们接到的电话基本上都是求助的;现在来抄电话号码的少多了,打来的电话也大大减少了。”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孟津县推行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让广大党员干部全部“沉”到基层一线办实事、破难题、促发展、惠民生。
“县委、县政府大院没‘围墙’,让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电话号码‘晒太阳’才能让领导干部和群众走得更近,贴得更紧。”县委书记吉振华说。(材料来源:《河南日报》2014年5月29日刊发)
答 案:【标题】孟津政府大院没“围墙”,领导电话号码“晒太阳”【导语】(本报讯,记者XXX)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孟津县推行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让广大党员干部全部“沉”到基层一线办实事、破难题、促发展、惠民生。
【正文】孟津县城中心这座开放式的广场,既是县委、县政府的大院,也是百姓休闲的好去处。
【音响】市民刘大妈:“在这儿跳广场舞,方便!不仅能到办公室里上厕所,接开水,还能顺便洗把脸,凉快一下。”
刘大妈接开水的县委办公楼一楼大厅,没有专门的执勤人员,只有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着每位领导及职能部门的楼层分布和房间号。群众要找哪位领导,只要这位领导在办公室,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领过去。自从2013年8月11日号码公布以来,他们“晒”在这里已经有9个多月了。
【音响】县委书记吉振华说:“县委、县政府大院没‘围墙’,让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电话号码‘晒太阳’才能让领导干部和群众走得更近,贴得更紧。”
3、根据所给材料写作。要求:(1)根据所给的材料撰写一则广播消息,不少于300字。(15分)(2)根据所给的材料撰写一篇评论,不少于400字。(20分)中新网8月9日电据国家审计署网站消息,审计署今日公布《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公告。10.84万户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3.89万套、领取租赁补贴1.53亿元,360个项目或单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7.99亿元。审计向相关部门移送违纪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26起,涉案金额2487.17万元,涉案人员55人,相关部门正在依法查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有关规定,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审计署组织全国近2万名审计人员,对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等)的投资、建设、分配、后续管理及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延伸调查2.64万个相关单位和企业、1.92万个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以及24.85万户家庭。审计结果公告如下: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情况2012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768.83万套、基本建成590.20万套(含竣工453.59万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2.99万户,分别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05.88%、118.04%(竣工为110.12%)、106.96%。通过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为953.74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了安居保障,惠及2667.77万人。2012年,全国共筹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性资金4128.7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下达补助资金1861.65亿元;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性资金当年支出3543.75亿元。2012年全国通过银行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企业债券等社会渠道筹集资金4667.67亿元。二、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成效审计结果表明,地方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政策要求,把住房保障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取得明显成效。(一)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至2012年底,全国所有市县均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72.97%的市县建立了公共租赁住房制度,60.06%的市县建立了经济适用住房制度,23.75%的市县建立了限价商品住房制度,80.47%的市县实施了棚户区改造,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覆盖面不断扩大。(二)困难群众居住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平均水平达到每人每月75元,比2010年增长13.63%;全国完成各类棚户区拆迁2.28亿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后人均居住面积比改造前增长30%;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306.34万人。2008年至2012年,享受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的住房困难人数累计已达7084.16万人,占城镇总人口数的9.95%,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缓解,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也为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提供了支撑。(三)住房供应结构不断优化。2012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竣工面积达3.01亿平方米,占城镇住宅竣工面积的30.28%,比2010年增长11.26个百分点,增加了城镇中小户型房源的有效供应,住房供应结构不断优化,为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提供了有效支持。(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性资金投入达4128.74亿元,比2010年增长77%;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10万亿元,占全国城镇住宅投资总额的19.56%,较2010年增长8.03个百分点,带动了建材、装饰装溃等相关产业发展,为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此次从审计情况看,地方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相关部门和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能够较好地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管理、项目建设管理和分配管理等逐步规范,总体情况较好,但审计也发现,一些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和单位还存在违反规定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主要是:一是10.84万户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因提供不实资料、相关部门审核把关不严,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3.89万套、领取租赁补贴1.53亿元,另有1.13万户家庭重复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2975套,重复领取租赁补贴2137.55万元。二是34个项目代建企业等单位违规出售保障性住房1.83万套,另有5333套住房被有关单位、个人违规用于拆迁周转、转借出租等。三是360个项目或单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7.99亿元,用于归还贷款、对外投资、征地拆迁以及单位资金周转等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支出。四是45个项目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手续用地1433.16亩,12个项目将建设用地601.53亩用于商业开发等其他用途。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督促相关单位积极整改,截至2013年6月17日,有关单位已取消不符合条件保障对象资格5.27万户,追回违规领取补贴4431.15万元,收回或清理被违规分配使用的保障性住房1.98万套,追回被挪用的资金40.63亿元,已补办19个项目1235亩用地批准等手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和规范529个。下一步,审计署将继续跟踪整改情况,适时公布整改结果。此外,审计向相关部门移送违纪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26起,涉案金额2487.17万元,涉案人员55人,相关部门正在依法查处。
答 案:(1)答题提示:①熟读材料掌握新闻事实,确定新闻主题。②主题集中,思路清晰。③选择合适的消息结构。④遵循广播传播特色,语言通俗、精练、鲜活。参考文案:审计发现57.99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被挪用审计署9日发布的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显示,360个项目或单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7.99亿元,用于归还贷款、对外投资、征地拆迁以及单位资金周转等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支出。审计署这份审计结果公告指出,从审计情况看,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管理、项目建设管理和分配管理等逐步规范,总体情况较好,但审计也发现一些项目和单位还存在违规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除了上述专项资金挪用的问题外,公告指出,10.84万户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因提供不实资料、相关部门审核把关不严,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3.89万套、领取租赁补贴1.53亿元,另有1.13万户家庭重复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2975套,重复领取租赁补贴2137.55万元。此外,34个项目代建企业等单位违规出售保障性住房1.83万套,另有5333套住房被有关单位、个人违规用于拆迁周转、转借电租等。45个项目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手续用地1433.16亩,12个项目将建设用地601.53亩用于商业开发等其他用途。公告指出,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地方各级高度重视并督促相关单位积极整改,截至2013年6月17日,有关单位已取消不符合条件保障对象资格5.27万户,追回违规领取补贴4431.15万元,收回或清理被违规分配使用的保障性住房1.98万套,追回被挪用的资金40.63亿元,已补办19个项目1235亩用地批准等手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和规范529个。下一步,审计署将继续跟踪整改情况,适时公布整改结果。此外,审计向相关部门移送违纪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26起,涉案金额2487.17万元,涉案人员55人,相关部门正在依法查处。审计署表示,由于涉及项目、单位和人员等具体情况较为繁杂,已将问题和整改情况编表列示,可在审计署网站查询。(摘自新华网;记者:陈炜伟、张晓松)(2)答题要点:①选择好评论主题,找准评论切入点。②夹叙夹议,由浅入深。③语言大众化,避免空谈议论。参考文案:如何防止保障房资金被挪用审计署9日发布的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显示,360个项目或单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7.99亿元,用于归还贷款、对外投资、征地拆迁以及单位资金周转等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支出。这不是审计署第一次发现保障房资金被挪用。此前,审计署对66个市县2011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结果显示,22个单位将29.55亿元工程资金用于非保障性住房建设。审计署对19个省市2007年至2009年政府投资保障房审计发现,6个城市和4个县共计21360余万元廉租房保障资金被套取挪用。假如没有审计部门主动介入监督,保障房资金被挪用将更加严重,也很难去追回。不过,即使遭遇挪用的保障房资金被追回一部分,仍然造成了很大损失。这种损失有几方面:一是被挪用资金很难百分之百被追回,就会损失一部分资金;二是资金被挪用,就会影响保障房的建设进度和供应效率;三是由于资金短缺,还有可能造成保障房品质下降、配套设施不全。对于保障房资金频繁被挪用的问题,必须要从根子上解决。审计部门发现保障房资金被挪用后,即使有关部门追查到底、严厉问责,但我们要意识到,这毕竟是一种事后采取的措施。如何防止保障房资金被挪用更有现实意义。在笔者看来,被挪用的“病因”就是对保障房资金是碎片化管理,缺少“专管”、“专监”。所谓“专管”,就是把保障房资金列为专项资金,进行专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所谓“专监”,就是对保障房资金进行专门监督,包括行政监督、人大监督、社会监督等。之所以需要“专管”、“专监”,一方面是因为保障房资金是民生改善资金,既要防止这项资金被挪用,更要防止资金被贪污。另一方面,从目前情况看,保障房资金基本上是碎片化管理,即没有实现统一管理、专门管理,而是以很分散的方式在管理,管理不统一不规范,自然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尽管有《中央补助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但该办法只适合管理中央补助资金,却管不了省级政府、市级政府的补助资金;只适合中央补助廉租房的资金管理,不适合公租房、安置房等保障房的资金管理。那么,在制度管理上就会存在很多漏洞,给了保障房资金被挪用的机会。由于保障房资金来源多一一既有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也有省市财政补助资金,还有部分土地出让金、公积金增值收益等,来源复杂自然很难专门管理。再加上多个项目分散使用资金,专门管理、专门监督的确有不少困难,但是,我们仍有必要对全国保障房资金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按照办法进行管理、监督。(摘自新华网,冯海宁)
简答题
1、简述广播电视采访中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
答 案:现场观察指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的态势,把握新闻事件的进程,要注意采录具体生动的情节。有些重大新闻事件具有突然性,记者赶赴现场时,事件本身已经过去,但仍然有迹可循,有象可察,记者可以从现场残余的细节中通过推断看出问题来。
(2)观察捕捉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捕捉典型的场景、细节和现场气氛信息,是体现新闻报道生动感人的关键环节。对于广播电视而言,对新闻事实感性地传达正是其传播优势所在,记者要注意发现和捕捉这种瞬间印象。
(3)观察捕捉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人物的外表特征、动作以及情绪变化等。这些特征和细节往往包含着富有传播价值的信息。
2、简述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
答 案: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即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包括:(1)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面对媒体报道的新闻事实,受众在理解上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新闻背景解释、说明的对象通常有两种:①新闻中的名词术语;②用来衬托或补充新闻主体的内容。
(2)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许多新闻作品要借助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①媒体报道背后的深层原因;②信息源的需要;③传播者一方的需要。
(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事物的特点是在比较中存在的。新闻需要借助背景材料,以对比和衬托的方式,反映事物的特点、发展变化的程序,显示其新闻性,引起受众的兴趣。
(4)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在新闻报道活动中,面对采访对象提供的情况,记者总会有自己的分析、看法,有自己的立场、态度。有洞察力的记者,有时还会发现其中隐含的疑点,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后果。
(5)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新闻媒体,尤其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同时,还具有传播知识、提供欣赏和娱乐的功能。
3、简述假新闻的危害。
答 案: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根本保证。然而,自新闻行业诞生以来,假新闻就屡禁不止,假新闻会破坏行业秩序甚至社会的稳定,其危害有以下几点:(1)损害媒体公信力
“新闻以真实作为其职业生命,失去真实性,就失去了新闻业的职业合法性”。真实是新闻的底线,一旦逾越,新闻媒介的公信力将会大大受损。例如,2002年6月22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区发生特大爆炸,38名金矿矿工不幸罹难,新华社驻山西分社的鄯宝红、安小虎、王东平、谭旭,《山西经济日报》的苏勇,《山西法制报》的刘玉柱、白建芳、阎珍寿,《山西生活晨报》的魏停、樊武杰、郭龙11名新闻记者在采访事故过程中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金元宝,对矿难经过进行虚假报道。这一虚假报道在2003年被新华社曝光,导致人们对于新闻媒体的信任极度降低。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不断丰富。从只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媒介,扩展到互联网领域。当群众的知情权受到侵害时,必然会对媒体进行重新认知和选择,媒体失去了受众,就失去了立身之本。
(2)损害事件相关主体的形象
2017年十大假新闻中的“‘姚方案’因被认为不合国情全遭否决”。报道称:国内知名篮球媒体人杨毅在其公众号中爆料,此前,在封闭进行的中国篮球代表大会上,刚刚接任篮协主席的姚明提出了联赛改革方案,包括延长联赛,联赛实行南北分区;缩短国家队的集训时间,采取美国“梦之队”式的邀请制度;取消亚洲外援,实行四节四人次方案,结果全部遭否决,而事后证实,这是个假新闻。假新闻因为涉及体育领域和体育明星姚明而备受关注,甚至有人批判中国篮球代表大会是封闭的中国篮球大会。假新闻,不仅对中国篮球的声誉有负面影响,而且对假新闻中的核心人物姚明的名誉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又如“河南大学生娶同学妈妈”这样的假新闻,自然对假新闻中的核心地点河南的形象造成损害。
(3)损害社会和谐,扰乱社会秩序
有些假新闻带有话题上的煽动性和敏感性,大规模传播,会产生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例如,前几年的“福岛核泄漏需要囤盐”的假新闻险些造成当时的“盐荒”;2017年“十大假新闻”中的“留守女童被老师强奸,警方不予立案”,让人们忧虑师德的丧失;“乐天董事长说中国人没骨气”,让人们产生了无端的愤怒。此类假新闻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扰乱社会秩序,威胁社会稳定。
(4)损害公众的知情权
了解事实的真相与全貌是公众本应享有的权利,假新闻所传播的虚假信息其实是对公众知情权利的侵犯与损害。“留守女童被老师强奸,警方不予立案”这一假新闻最后被查证是“事件举报人”的谎言,多家媒体在这个新闻的流转和扩散中起到了助推作用,让关注女性权益的受众们受到欺骗,导致有些人也帮助转发,成为假新闻扩散的元凶之一。
(5)影响新闻行业的发展
新闻传播的环境本身就是“拟态环境”,而假新闻的传播者为了实现高效传播,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抛弃事件的客观真实性,将新闻变成了实现自己利益诉求的工具。长此以往,新闻必将失去受众的信任与关注。这样被遗弃的将不仅仅是一两家新闻机构或者一两个新闻平台,而是整个新闻行业都将会面临生存危机。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9月28日 09-28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11月28日 11-28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12月28日 12-28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8月28日 08-28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7月28日 07-28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10月28日 10-28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10月28日 10-28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10月10日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