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 11:58:13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5月30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人物采访时进行的布光安排,不包括以下哪种光型?()
答 案:D
解 析:新闻节目布置人物光线取决于诸多方面因素,从人物的外表特征、灯位的选择、光线投射的角度、明暗层次的布置、色彩的应用等,因此,在布光时要对整个画面涉及所需各种光线的作用进行分析,寻找出适合节目表达方式的照明角度和位置。通常采用传统的三点布光方法有:①主光(又称基本光);②辅助光;③逆光(又称轮廓光)。
2、除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现场报道记者还是()。
答 案:C
3、新闻评论的形式特征是()。
答 案:D
解 析: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新闻评论的形式特征是指新闻工作者要追求观点表达明确。
多选题
1、广播新闻编辑中声音合成的主要处理方法包括()。
答 案:BCD
解 析:合成又称为混合录音或合成录音。它是指把两类以上的声音配合录制到一起的工作。经过剪辑后的音响要根据体裁内容的需要,对它们重新安排顺序,重新排列组合,还要与解说衔接,建立新的内容结构。声音合成主要处理方法包括:①切换;②淡入淡出;③混播。
2、隐性采访的特征有哪些?()
答 案:ABC
解 析:隐性采访又称暗访,是记者隐藏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主动出击,在采访对象不知情或未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采访或采用秘密方式获取信息,如偷拍偷录,并将其公开报道。隐性采访的新闻事实周详,社会参与程度较高。
3、广播电视记者现场观察的特点包括()。
答 案:ABDE
主观题
1、下面是获1994年度中国电视奖电视新闻短消息一等奖的《天安门广场竖起“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的新闻导语。请分析这条新闻导语的新闻五要素。“观众朋友们,今天12月19日是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10周年的纪念日。现在我是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将这里银装素裹。来自全国及首都各界的数百位群众集会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门前”,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的揭幕仪式今天上午在这里举行”。
答 案:该条新闻导语的五要素如下:时间:1994年12月19日上午。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门前。事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揭幕仪式。人物:来自全国及首都各界的数百位群众。原因:纪念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10周年。
2、请分析以下电视新闻的采制特点。【标题】嘉陵江一餐饮船翻沉11人落水【时长】1分51秒【导语】受上游强降水的影响,今天嘉陵江重庆段出现了今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据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截至今天18点,东津沱站的洪峰水位达到212.58米,超过保证水位5.65米;另外,北碚站在下午6点的洪峰水位为199.31米。来自重庆市海事局的通报,由于洪水的影响,今天在嘉陵江上出现了多起船舶险情。其中,有两艘餐饮船翻覆沉没。下面来看看当时现场的情况。【现场画面+解说词】今天下午,湍急的江水导致嘉陵江渝澳大桥水域一艘餐饮船与陆地连接的部分缆绳发生断裂。下午4点过,救援人员登上这艘名叫“周洪渔船鱼”的餐饮船疏散被困的名船员,突然,餐饮船和陆地间仅剩的一根缆绳断裂,船只向下游漂去,一分钟后与另一艘餐饮船犮生碰撞,导致“周洪渔船鱼”餐饮船翻沉,船上11人全部落水。【现场画面+同期声】翻船碰撞(34秒)【现场画面+同期声】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还有五个(遇险者)【记者出镜】现在我们可以看见,漂浮在下面的(洪水中)船上,船底部还有几名幸存者,但他们正逐渐地向下游漂去。【画面+解说词】事发后,海事局和市公安消防总队立即展开施救。由于担心出事船舶对下游的渝澳大桥和嘉陵江大桥造成破坏,市交巡警总队对大桥进行了交通管制。【记者出镜】现在是下午的4点34分,我现在是位于朝天门大桥和大佛寺大桥这段水域的旁边,我们现在看见海事部门已经组织了多艘的船艇实施救援。【字幕】20分钟后【画面+解说词】经过紧急施救,到下午6点左右,落水的11名人员全部获救。“鑫缘渔港”餐饮船断缆漂流至渝澳大桥处固定,暂未危及下游桥梁和船只。
答 案:(1)独家报道,第一时间播出,时效性强。(2)整条新闻时长不到2分钟,但是内容完整,同期声丰富,现场感强,非常生动,充分发挥了电视现场报道的优势。(3)记者全程参与是亮点。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出镜,既表达了记者在现场的要素,同时通过沿途跟踪采访报道,向观众表明了事情的发展变化和险情发生后消防、海事等相关部门为营救落水人员的曲折和种种努力,体现了记者良好的职业素养。
3、针对下面上海广播电视台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电视评论作品《聚焦医患“第三方”》(2011年10月23日新闻综合频道《1/7》播出),试分析这则电视评论作品的特色。聚焦医患“第三方”【演播室】画面上的这个人叫吴升炫,28岁,今年8月6号,因为胸闷发烧被送到上海一家二甲医院治疗,在吊了四瓶盐水后的6小时不到,突然死亡,家属和医院的谈判陷入了肢着状态。就在这时,医疗纠纷第三方介入,这就是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他们介入死者家属和医院之间,反复调停。那么这个调解委员会究竟是个怎样的机构,它到底在维护谁的利益?最后结果的公正,又怎样保证呢?【正片】(字幕:2011年1月上海松江区中心医院患者家属在医院设置灵堂)(字幕:2011年8月上海儿科医院患者家属封堵医院大门)(字幕:2011年9月普陀区人民医院患者家属用汽车封堵医院)【解说】最近几年,医疗纠纷引发的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医患矛盾已经成为最突出的社会矛盾之一。能否解决好医疗纠纷,直接关系到医患双方的合法权利,甚至是社会的稳定。那么这个社会难题应该如何破解呢?(黑转)(哭……实况少许)【解说】28岁的吴升炫已经去世两个多月了,他的家人内心依然难以平复。【采访】吴升炫的妈妈:一下子没了我们怎么过日子,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怎么活下去。【解说】今年8月6号下午,吴升炫突然感觉胸闷并伴有发烧,到上海普陀区人民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在医院输液了抗生素之后,半夜12点回到家里。没想到第二天早上6点多,他突然感到呼吸困难,很快离开了人世。【采访】吴升炫的妻子戴菲玲:他流了一滴眼泪,流了最后一滴眼泪,我知道他那滴泪含了很多意思,他很不舍得所有的一切。【实况】妻子与孩子玩……【解说】吴升炫今年28岁,是一名美发师,经过四年的打拼,已经在上海拥有了三家连锁店,事业有成,娶妻生女生活安定。妻子戴菲玲靡本以为这是一场意外,但是丈夫手机里的两张照片让她意识到,也许吴升炫的死并不那么简单。因为照片显示,在当天的输液过程中,吴升炫曾经因为发生抽搐而吸氧。【实况】“我觉得可能是心脏有问题。”“你觉得不仅仅是发烧这么简单。”“绝对不会。”【解说】戴菲玲认为,很可能是医院在对丈夫的处置过程中存在疏忽和误诊,但医院并不承认治疗有过失,只愿意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给三万块钱的赔偿。【采访】吴升炫的妻子戴菲玲:一条命三万块钱,你觉得作为家属能接受吗?【记者现场】吴升炫的家人曾经四次找到医院讨说法,但每次都是不欢而散。他们也曾找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投诉,但是却得到了和医院同样的回答。就在医患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一个民间的组织,普陀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始介入这场纠纷的调查和调解。那么,这个民间组织的介入,能够解决双方的纠纷吗?【实况】“先生,我是普陀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你好!你们坐坐,你坐吧。”【解说】吴升炫去世一个月后,普陀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上门来调解。成立于2006年4月的普陀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全国第一家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普陀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医调委员以第三方身份调解医患纠纷。这天,是医调委第一次到吴升炫家里上门调解,而为了这次见面,之前医调委已经和死者家属进行了20多次的电话沟通。(普陀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任有余:患方认为我们是帮医院的,你政府购买服务,肯定帮政府有关部门,他是这样理解的。)(吴升炫的妻子戴菲玲:说实话不太相信,因为觉得第三方并不了解我们现在的情况,我当时的感觉医院是把责任推给第三方的。)(吴升炫的亲戚戴玲艳:因为我怕他又像卫生局一样的。)像卫生局一样,是戴菲玲和家人最大的担心,因为在她们看来,医调委如果是和卫生局一样的机构,那等于是自家人管自家人,这让她们担心藕断丝连的关系会影响鉴定的公正性。【实况】我们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跟医院有关系,多多少少专家他毕竟也是个医生,会不会站在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患者家属坦言,这样的不信任是来自于与医院交涉的心力交瘁,因为在和医院的交涉中,双方的分歧很大。在家属看来,吴升炫在输液的过程中曾经出现抽搐症状,并吸氧,但医生却没有进一步地进行检查和治疗,所以医院对他的死,是负有责任的。【采访】吴升炫的妻子戴菲玲:为什么不给他做心脏检查,做个心电图,这是很正常的检查,为什么没有建议他检查?吴升炫的亲戚戴玲艳:中间在治疗的过程中不是一个小时不是十分钟,是几个小时,三四个小时都在你们医院打这个点滴,中间有这么多的症状你医生在干吗?【解说】但普陀区人民医院却坚持认为,输液过程中出现的抽搐症状,不足以让患者致死。【采访】普陀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黄德魁:家属认为病人在医院是有抽搐的症状,但是我们三个高年资的医生都没有在病程记录上记录有抽搐的现象,我们判断家属说的抽搐和医学上的抽搐是不一样的;我们感觉根据当时病人的情况,不至于会致死。【解说】因为双方各执一词,这场纠纷的解决一度陷入僵局,一个多月下来,双方都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却不能说服对方。吴升炫的家人原本打算,只要医院适当提高点赔偿额,他们也就息事宁人,但是,医调委工作人员的一句话,却有些出乎他们意料。(吴升炫的亲戚戴玲艳:我就说如果说看医院,如果钱少一点我们能解决就算了,但是医调委主任跟我们讲你这样不划算,他说我会帮你争取最大的利益。)正是这句话让吴升炫的家人开始相信,也许医调委可以为他们主持公道。而院方也认为也许医调委的第三方身份,能够有利于纠纷的解决。(普陀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黄德魁:他能改善什么,至少说调解的场所不在医院里,到第三方去矛盾的激烈程度和对医院正常秩序的影响肯定都有好处。)最终,在征得家属和医院双方的同意后,普陀区医调委决定启动专家咨询程序,邀请其他医院的专家对普陀区人民医院的治疗行为进行独立的第三方鉴定。【采访】调解员任有余:处理纠纷难,难点在什么,就在责任程度上。过错含糊的医院都承认自己有过错,但你错到什么程度,是完全责任、主要责任还是次要责任,还是轻微责任,即使认定了患方不一定信服;这样就由第三方来鉴定,他不代表你甲方也不代表乙方客观作出判断。【实况】长征医院和同济医院的两位教授对患者死亡的具体原因进行研判。【解说】9月27号,专家咨询会正式举行,两名第三方鉴定者分别来自长征医院和同济医院,他们是从上海市医调委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在对吴升炫的病史进行仔细分析后,两位专家判断,普陀区人民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瑕疵。【采访】同济医院急诊科主任、医疗调解委员会聘请专家吴先正:如果出现呼吸的问题,是发烧的问题还是别的问题?当然现在是事后说,从规范性来说量个血压,做些检查,比如说查个血气呀!长征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疗调解委员会聘请专家任雨笪:医疗文书还是过于简单,告知制度不够,告诉患者没有?他离开的时候这个告知非常重要,如果你觉得还是有点不放心,作为医院,你可能需要一个继续留观。【解说】两名第三方专家同时也强调,吴升炫从回家到死亡的几个小时里,出现过胸闷的症状,这应该引起家属更多的注意。【采访】长征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疗调解委员会聘请专家任雨笙:因为这5个小时一定应该有他的病理生理变化,应该有某些征兆,是不是病人不舒服应该去就诊而没有就诊,5个小时可能对生命来说非常宝贵。【解说】根据各自的专业判断,两位专家当场出具了咨询意见书,这份意见书将成为这场医患纠纷调解的关键依据。【解说】(出动画图示)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出现前,医患纠纷的解决一般有三种途後,自行协商、行政调解和走司法途後,也就是俗称的医患双方直接谈判、医疗事故仲裁和打官司。但是这三种途经都有各自的局限性。【采访】普陀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办公室主任李建军:患者认为我是弱势,因为我不懂医,所以和医院协商是很难的,要行政调解,和卫生部门申请行政调解,他也不相信,毕竟卫生局和医院是什么关系呀?他不信任的,打官司费时费力,像这些情况怎么来解决问题,让他有个说话的地方,有和医院对话的平台。【解说】如果缺少这个对话平台,让患者直接面对医院和卫生局,那么双方很容易扩大对立的情绪,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还会发生医闹等暴力事件。今年8月8号,儿科医院发生一起医闹事件,外地一名重病的儿童转院至上海儿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由于无法和医院达成赔偿协议,患者家属40多人到医院讨说法,整个事件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下午。(在医务科大闹的实况)【采访】黄国英,上海儿科医院院长:我们医院一天有6000的门诊量,你算它千分之一的发生率,算高吗?不高,很低纠纷;1000个里面只有一个对你有意见,那么一天6000个门诊量它就有6起,6起它就能把医院搞瘫痪掉。【解说】(其他医闹画面)事实上,近年来医患纠纷不仅数量上升,还时常引发暴力冲突,这不仅让患者心力交瘁,也让许多医院感到难以应对。【采访】华山医院院长助理、医务处处长马昕:“按照你们一年的工作量来说有多少是用在处理医疗纠纷上的?”“在我们医务处大约60%~70%是在医疗纠纷上。”“这是一个正常的量吗?”“我们不希望这样!”【解说】目前,每年上海三甲医院医患纠纷的发生量在五十件到近百件,这些案件解决难度大,需要周期也长,关键原因就是医患双方缺乏信任,特别是遇到患者死亡的状况,哪怕诊疗过程没有过失,院方的解释也很难获得家属的信任。【实况】李和平:医院再解释患者不接受,因为它可能有专业知识不对等的,可能还有一种合理怀疑,他认为医院手臂往里拐。【解说】李和平,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市医调委副主任,他告诉记者,为了保证第三方调解的公正性,各级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属性为社会团体,所有调解员的工资、办案经费都是政府财政出资,调解工作属于政府购买然后向公众免费提供的服务。而人民调解的首要原则是双方自愿,需患者家属和医院双方申请,才能介入,调解结果也是双方同意才能生效。司法局只对医调委进行组织管理,不参与具体的调解。【采访】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市医调委副主任李和平:它本身是自愿平等的原则,它不带任何强制性的,首先它在医患双方要自愿的,经过人民调解形成的调解协议也要双方自愿接受,一般不需要行政审批或者任何审批程序,只要双方接受,就可以生效。【解说】今年6月,上海市开始全面推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目前,市、区(县)两级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办都已成立,此外还组建了由医学、法学、心理咨询等三方面专业人员组成的900多人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在调解纠纷的同时也对患者家属提供心理疏导和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而且,医调委实行医院属地化管理,无论医院是什么级别,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只要赔楼金额超过3万元,患方都可以到医院所在区县的医调委申请调解。【采访】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市医调委副主任李和平:应该讲社会组织有一种中立的特点和性质。可以保持这样一种公正性、中立性。(黑转)【实况】“专家为我们调解作出了咨询,大家都很认可;现在我们写了个协议,双方看一看,认同的话在后面签字。”【解说】10月14号,经过一个多月的调解协商,吴升炫的家人和普陀区人民医院最终都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医院尊重专家的意见,承认医疗行为存在一定瑕疵,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一次赔偿吴升炫家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等共16万元。吴升炫的案件在医调委的介入下,终于有了一个双方认可的结果。【采访】吴升炫的妻子戴菲玲:当我在去医院的时候我就感觉我本身是要给一个公道的,但是我觉得我很无力,对认识的协调委我感觉到他们是公正的,确确实实在了解一些事情,去解决一些事情。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市医调委副主任李和平:我们人民调解更讲究的是情理法三个字,讲情讲理讲法,当然法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先在法的前提下讲理再讲情,但是我在操作过程中可能更多的是情理法。【解说】上海自2006年开始试点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截至2010年底,共受理医患纠纷2129起,调解成功1627件,涉及赔偿金额4600万元。【记者出镜】在采访中,患者家属告诉记者,医患纠纷人民调解让他们体会最深的是沟通方式的术同,和医院谈往往是直奔主题,目的就是分清对错,但是当老娘舅介入后,往往首先是互相倾听,纾解情绪,消除误会,看似多了一道程序,其实是以柔化刚,以退为进,让矛盾双方回归理性,让调解得以继续。我们不能说第三方的出现就能马上治好医患纠纷中的种种顽症,但至少它提供了一个沟通的新渠道,一个重建信任的新平台,一个社会管理的新角度。
答 案:⑴答题提示:医患纠纷是上海社会管理当中的一个老问题,而第三方调解则是一个新举措,如何体现上海经验的特点,是本片最大的特点。①全程记录真实案例,以小见大。作为上海电视媒体,摄制组第一次完整记录了一起医患纠纷的调解全过程,结构完整,很有说服力。更为难得的是,充分采访了医院、患者家属对立的双方,以客观报道有力地阐明观点。②独家视角,不回避矛盾。在全片的结构上,对专家咨询会的全过程进行了放大,而专家咨询会是第三方调解最关键的程序。同时,没有局限在事件本身,而是提出“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双方信任的缺失,第三方调解是重建信任的重要平台”,视角独到,观点鲜明。③本片特别注意充分展现各方的声音,站在患者的角度提出问题,站在医院的角度展现矛盾。没有为奋事双方贴上“对错标签”,调查由浅入深,通过、数据分析,使报道力求做到“第三方”客观公正。(2)答题要点:①概述此评论的特色。②分点论述电视评论的特点。③分析过程紧密结合材料。④突出重点,思路清晰,语言精练。
写作题
1、请将下列新闻材料改写成一则广播报道(字数1000字左右)。
教育部拟调整44个汉字写法引争议
8月12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根据学术界反复讨论的结果,教育部决定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这一表态终结了一段时间以来汉字简繁之争。同日,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瞬间引起另一轮争论。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对此,有网站进行了网络调查,在该项调查中,多数网友表示反对。
44个汉字“整形”
按照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对于异体字,新研制的字表收入了51个异体字,主要用人名和地名,其中包括人名中常见的“喆”和“淼”。对异体字不再简单提“淘汰、废除”,但在使用上有明确要求。
此外,既然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为何这一次有6个繁体字纳入汉字表?对此,《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表示,现在恢复的繁体字都是必须恢复的,“比如硃砂的‘硃’,这是一个科技用字,但恰恰是一个繁体字,你不拿出来,有些科技地方就没有办法说,所以这个字不能不恢复。”
网民反应:
调查:逾八成认为“穷折腾”
“44个汉字写法可能调整”,网友怎么看?其中,87.14%网友表示反对,认为此举纯为“这不穷折腾人吗?”;仅有2.69%的网友赞同,认为修改原因有理可依;另外有7.29%参与调查的网友持观望态度,但“希望有关方面仔细斟酌”,另有2.88%的认为无所谓,“反正现在都改用电脑了”。
声音:要改就统一,否则就别动
网友“踏叶逐风”认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可不断补充、完善,但对成型的、广泛使用的文字轻易改动,不可取。”另一位网友“禾水尹”也提到,现在是信息时代,要修改,涉及的面太广,会引起文字混乱。
网友“兰花草”反问:“如果真的那样改,‘小’是不是该改成‘竖撇捺’呢?”她认为,要改就全部统一,不改就不要动,“一些改一些不改,我们这些都懵了,以后辅导娃娃写字都有问题。”
新华时评:汉字“整形”需慎行
据有关部门介绍,此次编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但是,已经广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常用字要不要改、怎么改,恐怕不能光考虑专家们所说的汉字“字理”问题,更重要的要看应用是否方便。
汉字是一种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无须修改;反之,那些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者书写不方便的汉字就需要修改。综观此次“整形”的44个汉字,绝大部分都具有通行度高、易于识别的特点,何必改头换面呢?
此次推行新字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方便信息储存和管理,但是,一些字在“整形”后反而不规律、不统一,给应用徒添麻烦。例如“刹”和“铩”字中的“杀”字写法本来相同,在修改后写法却不一致了。这说明,此次修改在字的选择上并不成熟。
在50多年简体汉字的使用过程中,无论是新词的添加还是异体字的规范,每一次调整和改进都是建立在符合人们普遍的文字审美和使用习惯上。《通用规范汉字表〉〉尚在征求意见阶段,44个汉字要不要“整形”,值得有关方面仔细斟酌。
答 案:教育部拟调整44个汉字写法引争议8月12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根据学术界专家们数年反复讨论的结果,教育部决定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这一表态终结了一段时间以来汉字简繁之争。同日,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瞬间引起另一轮争论。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对此,有网站进行了网络调查,在该项调查中,多数网友表示反对。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网友中超过八成人认为此次汉字写法调整是在“穷折腾”。其中,87.14%网友表示反对,认为此举纯为“这不穷折腾人吗?”;仅有2.69%的网友赞同,认为修改原因有理可依;另外有7.29%参与调查的网友持观望态度,但“希望有关方面仔细斟酌”,另有2.88%的认为无所谓,“反正现在都改用电脑了”。
看一看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按照其标准,“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例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人们发现,本次写法调整针对的汉字并非一些难懂难写的古体字,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汉字。
面对专家细致的修改举措,就有网友“踏叶逐风”认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可不断补充、完善,但对成型的、广泛使用的文字轻易改动,不可取。”另一位网友“禾水尹”也提到,现在是信息时代,要修改,涉及的面太广,会引起文字混乱。
更有网友“兰花草”反问:“如果真的那样改,‘小’是不是该改成‘竖撇捺’呢?”她认为,要改就全部统一,不改就不要动,“一些改一些不改,我们这些都懵了,以后辅导娃娃写字都有问题。”
另外,对于异体字,新研制的字表收入了51个异体字,对异体字不再简单提“淘汰、废除”,但在使用上有明确要求。部分异体字主要用人名和地名,其中包括人名中常见的“喆”和“淼”。
细心的网友发现有6个繁体字纳入汉字表。不禁提出疑问:既然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为何这一次有6个繁体字纳入汉字表?对此,《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表示,现在恢复的繁体字都是必须恢复的,“比如硃砂的‘硃’,这是一个科技用字,但恰恰是一个繁体字,你不拿出来,有些科技地方就没有办法说,所以这个字不能不恢复。”
据有关部门介绍,此次编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但是,已经广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常用字要不要改、怎么改,恐怕不能光考虑专家们所说的汉字“字理”问题,更重要的要看应用是否方便。
2、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新闻评论,字数不少于800字。9月2日上午,88岁的李爹爹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口迎面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1小时后,李爹爹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记者9点赶到事发地武汉市知音西村菜场门口时,现场只剩下一小袋香蕉和一小摊血迹。易师傅目击了事发全过程,她回忆,李爹爹是清晨7点半左右在菜场口跌倒的,面朝下摔在地上,他想站起来,但力气不够。附近的摊贩称,李爹爹躺在地上1个小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没人敢上前扶一把。直到李爹爹的老伴儿和儿子赶来扶起他,并送往汉阳医院。
答 案:评分标准:(1)20—17分,观点鲜明,论证扎实,富有创新意识,语言流畅。(2)17—15分,观点较鲜明,论证合理,语言流畅。(3)14—12分,观点基本鲜明,论证基本合理,语言流畅。(4)11—10分,中心基本明确,论证基本通顺,有一定的病句。(5)10分以下,缺乏明确的观点,语无伦次。
3、根据所给材料撰写一则广播消息,300字左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禁止利用教辅材料非法牟利中新网8月10日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市场秩序,禁止出现利用中小学教辅材料非法牟利现象。通知强调,出版单位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符合规定的业务范围。严禁任何形式的买卖书号、刊号、版号和一号多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不具备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资质的出版单位,一律不得出版、重印、再版中小学教辅材料。通知要求,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的发行单位发行。任何部门、单位、个人未经批准一律不得从事中小学教辅材料发行活动。严禁出版发行单位委托不具有发行资质的部门、单位、个人代理发行销售中小学教辅材料。通知指出,各出版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价格政策规定,合理确定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严禁出版单位违法违规采取高定价低折扣形式推销中小学教辅材料。各相关出版单位要在本单位互联网页显著位置,向社会公开所出版的所有中小学教辅材料定价情况,包括开本、印张数、印张单价、零售价格等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于中小学教辅材料发行,通知特别强调,严禁出版发行单位派员进入学校、班级,向老师、中小学生和家长推荐、征订、搭售教辅材料;严禁出版发行单位伙同学校有关人员要求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中小学教辅材料;严禁出版发行单位在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活动中违规收受任何费用;严禁销售内容质量、编校质量或印装质量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的中小学教辅材料,对销售的不合格中小学教辅材料要全部召回销毁;严禁销售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的中小学教辅材料。通知要求,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辖区中小学教辅材料市场进行一次集中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违反国家价格政策和有关管理规定,以高定价低折扣手段牟取非法利益的问题。通知强调,对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对涉案金额较大、问题严重、情节恶劣、影响较大的案件,坚决予以查处,该吊销的吊销,该取缔的取缔,构成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答 案:(1)答题提示:①熟读材料,掌握新闻事实,确定新闻主题。②主题集中,思路清晰。③选择合适的消息结构。④遵循广播的传播特色,语言通俗、精练、鲜活。⑤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2)参考文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禁止利用教辅材料非法牟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发出关于禁止利用中小学教辅材料非法牟利的紧急通知。通知强调,严禁出版发行单位派员进入学校、班级,向老师、中小学生和家长推荐、征订、搭售教辅材料,严禁出版发行单位伙同学校有关人员要求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中小学教辅材料。此外,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的发行单位发行。任何部门、单位、个人未经批准一律不得从事中小学教辅材料发行活动。严禁出版发行单位委托不具有发行资质的部门、单位、个人代理发行销售中小学教辅材料。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对辖区中小学教辅材料市场进行集中检查,对涉案金额较大、问题严重、情节恶劣、影响较大的案件坚决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2013年8月10日)
简答题
1、简述假新闻的危害。
答 案: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根本保证。然而,自新闻行业诞生以来,假新闻就屡禁不止,假新闻会破坏行业秩序甚至社会的稳定,其危害有以下几点:(1)损害媒体公信力
“新闻以真实作为其职业生命,失去真实性,就失去了新闻业的职业合法性”。真实是新闻的底线,一旦逾越,新闻媒介的公信力将会大大受损。例如,2002年6月22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区发生特大爆炸,38名金矿矿工不幸罹难,新华社驻山西分社的鄯宝红、安小虎、王东平、谭旭,《山西经济日报》的苏勇,《山西法制报》的刘玉柱、白建芳、阎珍寿,《山西生活晨报》的魏停、樊武杰、郭龙11名新闻记者在采访事故过程中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金元宝,对矿难经过进行虚假报道。这一虚假报道在2003年被新华社曝光,导致人们对于新闻媒体的信任极度降低。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不断丰富。从只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媒介,扩展到互联网领域。当群众的知情权受到侵害时,必然会对媒体进行重新认知和选择,媒体失去了受众,就失去了立身之本。
(2)损害事件相关主体的形象
2017年十大假新闻中的“‘姚方案’因被认为不合国情全遭否决”。报道称:国内知名篮球媒体人杨毅在其公众号中爆料,此前,在封闭进行的中国篮球代表大会上,刚刚接任篮协主席的姚明提出了联赛改革方案,包括延长联赛,联赛实行南北分区;缩短国家队的集训时间,采取美国“梦之队”式的邀请制度;取消亚洲外援,实行四节四人次方案,结果全部遭否决,而事后证实,这是个假新闻。假新闻因为涉及体育领域和体育明星姚明而备受关注,甚至有人批判中国篮球代表大会是封闭的中国篮球大会。假新闻,不仅对中国篮球的声誉有负面影响,而且对假新闻中的核心人物姚明的名誉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又如“河南大学生娶同学妈妈”这样的假新闻,自然对假新闻中的核心地点河南的形象造成损害。
(3)损害社会和谐,扰乱社会秩序
有些假新闻带有话题上的煽动性和敏感性,大规模传播,会产生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例如,前几年的“福岛核泄漏需要囤盐”的假新闻险些造成当时的“盐荒”;2017年“十大假新闻”中的“留守女童被老师强奸,警方不予立案”,让人们忧虑师德的丧失;“乐天董事长说中国人没骨气”,让人们产生了无端的愤怒。此类假新闻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扰乱社会秩序,威胁社会稳定。
(4)损害公众的知情权
了解事实的真相与全貌是公众本应享有的权利,假新闻所传播的虚假信息其实是对公众知情权利的侵犯与损害。“留守女童被老师强奸,警方不予立案”这一假新闻最后被查证是“事件举报人”的谎言,多家媒体在这个新闻的流转和扩散中起到了助推作用,让关注女性权益的受众们受到欺骗,导致有些人也帮助转发,成为假新闻扩散的元凶之一。
(5)影响新闻行业的发展
新闻传播的环境本身就是“拟态环境”,而假新闻的传播者为了实现高效传播,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抛弃事件的客观真实性,将新闻变成了实现自己利益诉求的工具。长此以往,新闻必将失去受众的信任与关注。这样被遗弃的将不仅仅是一两家新闻机构或者一两个新闻平台,而是整个新闻行业都将会面临生存危机。
2、简述广播电视采访中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
答 案:现场观察指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的态势,把握新闻事件的进程,要注意采录具体生动的情节。有些重大新闻事件具有突然性,记者赶赴现场时,事件本身已经过去,但仍然有迹可循,有象可察,记者可以从现场残余的细节中通过推断看出问题来。
(2)观察捕捉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捕捉典型的场景、细节和现场气氛信息,是体现新闻报道生动感人的关键环节。对于广播电视而言,对新闻事实感性地传达正是其传播优势所在,记者要注意发现和捕捉这种瞬间印象。
(3)观察捕捉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人物的外表特征、动作以及情绪变化等。这些特征和细节往往包含着富有传播价值的信息。
3、简述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
答 案: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即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包括:(1)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面对媒体报道的新闻事实,受众在理解上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新闻背景解释、说明的对象通常有两种:①新闻中的名词术语;②用来衬托或补充新闻主体的内容。
(2)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许多新闻作品要借助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①媒体报道背后的深层原因;②信息源的需要;③传播者一方的需要。
(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事物的特点是在比较中存在的。新闻需要借助背景材料,以对比和衬托的方式,反映事物的特点、发展变化的程序,显示其新闻性,引起受众的兴趣。
(4)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在新闻报道活动中,面对采访对象提供的情况,记者总会有自己的分析、看法,有自己的立场、态度。有洞察力的记者,有时还会发现其中隐含的疑点,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后果。
(5)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新闻媒体,尤其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同时,还具有传播知识、提供欣赏和娱乐的功能。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5月30日 05-30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5月05日 05-05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8月30日 08-30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4月30日 04-30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3月30日 03-30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9月30日 09-30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7月30日 07-30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1月30日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