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4月19日

2024-04-19 11:58:26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4月19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在消息文体中,有利于受众迅速把握报道重点,也有利于后期编辑控制报道时间的常用结构是()。

  • A:金字塔式结构
  • B:椭圆形结构
  • C:圆形结构
  • D:倒金字塔式结构

答 案:D

解 析:倒金字塔式结构指在导语之后,新闻主体按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的关心程度排序的一种结构。特点是头重脚轻,短小精悍,断裂行文。优点是重点突出,成稿快,行文干练,有利于受众迅速把握报道重点,也有利于后期编辑控制报道时间。缺点是程式化,适合于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动态新闻。

2、关于广播电视采访中的带机采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电子媒介记录与采访共生的采访形式
  • B:所获得的信息可以通过声音和影像的方式直接进入新闻节目中
  • C:捕捉到的音像素材将以其不可改变的形式直接构成报道作品的一部分
  • D:更多地承担了外围性信息的收集任务

答 案:D

解 析:带机采访是电子媒介记录与采访共生的采访形式,与平面媒体的采访不同,带机采访所获得的信息可以通过声音和影像的方式直接进入新闻节目中,而传统的脱机采访更多地承担了外围性信息的收集任务,而把关键性信息的采访交由带机采访来完成。带机采访捕捉到的音像素材,将以其不可改变的形式直接构成报道作品的一部分,后期的再创作只能决定对素材的选择和使用,而很难对素材本身进行改变。

3、在电视会议报道中,人物往往以()画面呈现,该景别因此又被称为“肖像景别”。

  • A:全景
  • B:中景
  • C:近景
  • D:特写

答 案:C

解 析: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部。由于画面空间仅能容纳一个人的胸部以上部分,又称“肖像景别”,常和中景联用,借以表现人物的主次关系。近景拉近了观众与新闻人物的距离,使观众产生与新闻人物同处一个空间的感觉,可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交流感。

多选题

1、在新闻稿件中,不宜公开报道其真实姓名的是()。

  • A:犯罪嫌疑人家属
  • B:被强制戒毒的公众人物
  • C:严重传染病患者
  • D:涉及案件的未成年人

答 案:ABCD

解 析:新闻稿件中涉及如下对象时不宜公开报道其真实姓名:①犯罪嫌疑人家属;②涉及案件的未成年人;③涉及案件的妇女和儿童;④采用人工授精等辅助生育手段的孕、产妇;⑤严重传染病患者;⑥精神病患者;⑦被暴力胁迫卖淫的妇女;⑧艾滋病患者;⑨有吸毒史或被强制戒毒的人员。涉及这些人时,稿件可使用其真实姓氏加“某”字的指代,如“张某”“李某”。

2、电视新闻编辑中转场的技巧有()。

  • A:特写转场
  • B:对位转场
  • C:特技转场
  • D:声音转场

答 案:ABCD

解 析:转场是指不同空间,不同场景的两个镜头之间的衔接方法。电视新闻编辑转场的技巧包括:①承续转场:②特技转场:③声音转场:④特写转场:⑤对位转场等。  

3、字幕常见的基本形态包括()。

  • A:独立型字幕
  • B:转译型字幕
  • C:主导型字幕
  • D:伴随型字幕
  • E:表达型字幕

答 案:ABCDE

解 析:字幕的运用在电视新闻编辑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字幕根据其与其他图像、声音等节目构成要素关系的不同,有如下一些常见的基本形态:①独立型字幕;②主导型字幕;③辅助型字幕;④转译型字幕:⑤表达型字幕;⑥伴随型字幕等。

主观题

1、前不久,上海世博会推出了“西藏活动周”,并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前往釆访并作系列报道,请就此写出一份采访提纲。

答 案:要点及评分标准:采访提纲应包括三个要点:(1)这一釆访的现实意义:近些年来,西方一些媒体对西藏多有歪曲报道。我们可通过这次采访报道作出正面回答,以起到舆论引导作用。(2)确定采访对象:可采访西藏自治区官员、西藏馆负责人、西藏游客、我国其他游客、外国游客等。(3)采访内容:“西藏周”的活动,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民生、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成就与变化,以及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各省市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的对外交流等。就上述采访内容的各个方面或一两个方面写出至少三集规模的采访提纲,提纲中至少要包括三项要求的后两项。

2、比较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不同之处?

答 案:1、新闻报道传播事实信息,新闻评论发表意见信息。新闻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信息,报道和评论作为新闻的一部分也不例外。但二者所提供的信息却不一样:报道提供的是事实信息,以事件为中心,基本上不掺杂记者的个人观点,注重客观公正,将事件原原本本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评论提供的是意见信息,以观点为中心,是作者本人或编辑部针对新闻事件所阐述的思想,注重深刻有力,将事件背后的社会原因、意义揭示出来。2、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新闻报道的体裁主要有消息、通讯,通常采用记叙的方式来讲清事实“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什么),强调用事实说话,注重准确客观。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通过对事件的分析,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加深读者的理解。3、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新闻报道通过提供当前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变动的事实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发挥监测环境的功能。新闻评论则透过这些新闻事件来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本质,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使人们能理解造成这些事件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从而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新闻报道一般是蜻蜓点水,表面信息,新闻评论则是深入本质,探究深层根源。由于新闻报道主要是提供事实信息,一般是简单叙述事件发生的五要素,事件经过和各方反应,很少去探究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深度报道、调查报道除外),所以基本上是提供事件的表面信息。新闻评论由于多是专家学者或记者所撰写,注重从事件或问题入手去揭示事件或问题的一整条“生物链”,抓住事件的核心本质,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考角度。因此它的针对性更强,对社会的意义也更大。除了以上几点主要的不同之处外,二者的区别还表现在版面篇幅、撰写人、表现手法、读者感受等方面。通过上面的比较可知,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互相配合,紧密联系的。新闻报道是新闻评论的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报道的深化,一个报道事实经过,一个揭示事实本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从而将信息完整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3、如果要将下面的新闻主干事实扩展成为一篇更为完整、清晰的新闻稿件,使受众更易理解新闻报道,还需要补充哪些相应的新闻背景?请对此做一份有关新闻背景的配备预案。包括所需材料、可能获得的途径等。近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4部委联合修订并起草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向社会征集意见,目前意见征集已结束。意见稿明确“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意见稿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室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并在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意见稿明确,劳动者因髙温作业引起中暑的,经诊断为职业病、认定为工伤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者因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的,可以申请工伤认定,符合规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中暑死亡或中暑后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此外,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未成年工等人群在35℃以上的髙温天气作业。

答 案:评分标准:(1)配备的背景应2条以上。(2)背景对事实确实起到明确、补充、加强的作用。必要背景:①以前是否有相关的保护条例?②这一《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与以前相比最大的变化。(3)来源设想较为合理。可能来源:①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②相关了解劳动保护法的专家等。

写作题

1、根据所给材料写作。要求:(1)根据所给的材料撰写一则广播消息,不少于300字。(15分)(2)根据所给的材料撰写一篇评论,不少于400字。(20分)中新网8月9日电据国家审计署网站消息,审计署今日公布《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公告。10.84万户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3.89万套、领取租赁补贴1.53亿元,360个项目或单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7.99亿元。审计向相关部门移送违纪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26起,涉案金额2487.17万元,涉案人员55人,相关部门正在依法查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有关规定,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审计署组织全国近2万名审计人员,对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等)的投资、建设、分配、后续管理及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延伸调查2.64万个相关单位和企业、1.92万个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以及24.85万户家庭。审计结果公告如下: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情况2012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768.83万套、基本建成590.20万套(含竣工453.59万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2.99万户,分别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05.88%、118.04%(竣工为110.12%)、106.96%。通过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为953.74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了安居保障,惠及2667.77万人。2012年,全国共筹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性资金4128.7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下达补助资金1861.65亿元;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性资金当年支出3543.75亿元。2012年全国通过银行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企业债券等社会渠道筹集资金4667.67亿元。二、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成效审计结果表明,地方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政策要求,把住房保障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取得明显成效。(一)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至2012年底,全国所有市县均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72.97%的市县建立了公共租赁住房制度,60.06%的市县建立了经济适用住房制度,23.75%的市县建立了限价商品住房制度,80.47%的市县实施了棚户区改造,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覆盖面不断扩大。(二)困难群众居住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平均水平达到每人每月75元,比2010年增长13.63%;全国完成各类棚户区拆迁2.28亿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后人均居住面积比改造前增长30%;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306.34万人。2008年至2012年,享受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的住房困难人数累计已达7084.16万人,占城镇总人口数的9.95%,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缓解,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也为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提供了支撑。(三)住房供应结构不断优化。2012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竣工面积达3.01亿平方米,占城镇住宅竣工面积的30.28%,比2010年增长11.26个百分点,增加了城镇中小户型房源的有效供应,住房供应结构不断优化,为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提供了有效支持。(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性资金投入达4128.74亿元,比2010年增长77%;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10万亿元,占全国城镇住宅投资总额的19.56%,较2010年增长8.03个百分点,带动了建材、装饰装溃等相关产业发展,为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此次从审计情况看,地方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相关部门和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能够较好地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管理、项目建设管理和分配管理等逐步规范,总体情况较好,但审计也发现,一些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和单位还存在违反规定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主要是:一是10.84万户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因提供不实资料、相关部门审核把关不严,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3.89万套、领取租赁补贴1.53亿元,另有1.13万户家庭重复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2975套,重复领取租赁补贴2137.55万元。二是34个项目代建企业等单位违规出售保障性住房1.83万套,另有5333套住房被有关单位、个人违规用于拆迁周转、转借出租等。三是360个项目或单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7.99亿元,用于归还贷款、对外投资、征地拆迁以及单位资金周转等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支出。四是45个项目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手续用地1433.16亩,12个项目将建设用地601.53亩用于商业开发等其他用途。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督促相关单位积极整改,截至2013年6月17日,有关单位已取消不符合条件保障对象资格5.27万户,追回违规领取补贴4431.15万元,收回或清理被违规分配使用的保障性住房1.98万套,追回被挪用的资金40.63亿元,已补办19个项目1235亩用地批准等手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和规范529个。下一步,审计署将继续跟踪整改情况,适时公布整改结果。此外,审计向相关部门移送违纪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26起,涉案金额2487.17万元,涉案人员55人,相关部门正在依法查处。

答 案:(1)答题提示:①熟读材料掌握新闻事实,确定新闻主题。②主题集中,思路清晰。③选择合适的消息结构。④遵循广播传播特色,语言通俗、精练、鲜活。参考文案:审计发现57.99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被挪用审计署9日发布的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显示,360个项目或单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7.99亿元,用于归还贷款、对外投资、征地拆迁以及单位资金周转等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支出。审计署这份审计结果公告指出,从审计情况看,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管理、项目建设管理和分配管理等逐步规范,总体情况较好,但审计也发现一些项目和单位还存在违规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除了上述专项资金挪用的问题外,公告指出,10.84万户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因提供不实资料、相关部门审核把关不严,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3.89万套、领取租赁补贴1.53亿元,另有1.13万户家庭重复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2975套,重复领取租赁补贴2137.55万元。此外,34个项目代建企业等单位违规出售保障性住房1.83万套,另有5333套住房被有关单位、个人违规用于拆迁周转、转借电租等。45个项目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手续用地1433.16亩,12个项目将建设用地601.53亩用于商业开发等其他用途。公告指出,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地方各级高度重视并督促相关单位积极整改,截至2013年6月17日,有关单位已取消不符合条件保障对象资格5.27万户,追回违规领取补贴4431.15万元,收回或清理被违规分配使用的保障性住房1.98万套,追回被挪用的资金40.63亿元,已补办19个项目1235亩用地批准等手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和规范529个。下一步,审计署将继续跟踪整改情况,适时公布整改结果。此外,审计向相关部门移送违纪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26起,涉案金额2487.17万元,涉案人员55人,相关部门正在依法查处。审计署表示,由于涉及项目、单位和人员等具体情况较为繁杂,已将问题和整改情况编表列示,可在审计署网站查询。(摘自新华网;记者:陈炜伟、张晓松)(2)答题要点:①选择好评论主题,找准评论切入点。②夹叙夹议,由浅入深。③语言大众化,避免空谈议论。参考文案:如何防止保障房资金被挪用审计署9日发布的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显示,360个项目或单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7.99亿元,用于归还贷款、对外投资、征地拆迁以及单位资金周转等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支出。这不是审计署第一次发现保障房资金被挪用。此前,审计署对66个市县2011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结果显示,22个单位将29.55亿元工程资金用于非保障性住房建设。审计署对19个省市2007年至2009年政府投资保障房审计发现,6个城市和4个县共计21360余万元廉租房保障资金被套取挪用。假如没有审计部门主动介入监督,保障房资金被挪用将更加严重,也很难去追回。不过,即使遭遇挪用的保障房资金被追回一部分,仍然造成了很大损失。这种损失有几方面:一是被挪用资金很难百分之百被追回,就会损失一部分资金;二是资金被挪用,就会影响保障房的建设进度和供应效率;三是由于资金短缺,还有可能造成保障房品质下降、配套设施不全。对于保障房资金频繁被挪用的问题,必须要从根子上解决。审计部门发现保障房资金被挪用后,即使有关部门追查到底、严厉问责,但我们要意识到,这毕竟是一种事后采取的措施。如何防止保障房资金被挪用更有现实意义。在笔者看来,被挪用的“病因”就是对保障房资金是碎片化管理,缺少“专管”、“专监”。所谓“专管”,就是把保障房资金列为专项资金,进行专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所谓“专监”,就是对保障房资金进行专门监督,包括行政监督、人大监督、社会监督等。之所以需要“专管”、“专监”,一方面是因为保障房资金是民生改善资金,既要防止这项资金被挪用,更要防止资金被贪污。另一方面,从目前情况看,保障房资金基本上是碎片化管理,即没有实现统一管理、专门管理,而是以很分散的方式在管理,管理不统一不规范,自然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尽管有《中央补助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但该办法只适合管理中央补助资金,却管不了省级政府、市级政府的补助资金;只适合中央补助廉租房的资金管理,不适合公租房、安置房等保障房的资金管理。那么,在制度管理上就会存在很多漏洞,给了保障房资金被挪用的机会。由于保障房资金来源多一一既有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也有省市财政补助资金,还有部分土地出让金、公积金增值收益等,来源复杂自然很难专门管理。再加上多个项目分散使用资金,专门管理、专门监督的确有不少困难,但是,我们仍有必要对全国保障房资金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按照办法进行管理、监督。(摘自新华网,冯海宁)

2、根据下列新闻,写一则约600字的电视新闻评论。
高考考生家长收到11封大学录取通知书
如今高考录取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大部分上线的考生们都已经收到录取通知书,但居住在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办事处南隅路的高考生小林就遇到了一件奇怪事:从8月初至昨天为止,他的爸爸竟然连续收到了11封来自各地的录取通知书,令人啼笑皆非。
小林是今年新会一中的高中应届毕业生,他的高考成绩入本科A线,早就收到了华南理工大学的正规录取通知书。不过奇怪的事情发生在他和家人身上,从8月初开始,陆续来自各地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他家里。
“大概在8月初开始到如今,共收到11封,我完全没报过这些学校的,而且都没有联系过。”小林说,更加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录取通知书上写的竟然是他爸爸林先生的名字,“觉得很奇怪和惊讶,为什么爸爸都一把年纪了,这些学校还待他当作学生来招收?估计是这些学校从其他渠道获悉我的资料后,把爸爸与我的资料混乱了,错把爸爸当考生。”
记者发现,这些发出录取通知书的学校,大部分都是位于粤西地区的,基本上都是中专、职业技术之类的社会民办学校,与正规大学相去甚远,而且大部分学校都提出各种各样令人心动的优惠条件,像一张录取通知书上写着“享受用人单位补助的各种优惠政策”;另外一张还附带着劳动合同;还有一张表示要向林先生提供2500元的奖学金,毕业后岗位工资在2800元至12000元不等,还可享受户口迁移和集团分房政策......
很明显,这些录取通知书都是冒牌的,“而且还有什么助学金,天上哪会掉下这么大的馅饼啊?担忧资料泄露出去搞出很多麻烦事来。”小林不无担心地说。

答 案:谨防高考录取通知书诈骗陷阱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试卷批改、志愿填报及学校录取工作也将紧锣密鼓地展开,但有许多不法分子利用考生求学心切的特点,给考生设下录取骗局。江门市新会区的高考生小林最近就遇见一件怪事:从8月初至昨天为止,他的爸爸竟然连续收到了11封来自各地的录取通知书,令人啼笑皆非。
小林是今年新会一中的高中应届毕业生,他的高考成绩入本科A线,早就收到了华南理工大学的正规录取通知书。从8月初开始,陆续来自各地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他家里。
很明显,这些录取通知书都是冒牌的,是这些学校从其他渠道获悉了小林的信息。这说明了有关部门对高考考生的信息监管不力,如果小林真的上当受骗,去了这些所谓的福利学校以后,后果不堪设想。在此,总结了五条诈骗方式以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擦亮你们的双眼,严防各种招生骗局和陷阱!
⑴虚假信息诈骗。通过手机短信或网络聊天,向考生、家长发送“出售高考试题”“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等虚假信息实施诈骗。
⑵特殊关系诈骗。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谎称自己是某校招生代理人员或招生人员,或与高校领导和招生办人员有“特殊关系”,吹嘘自己可以拿到内部指标或计划外指标等。
(3)伪造证书诈骗。通过邮局、快递公司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骗子的银行账号。
(4)军校招收地方生诈骗。谎称军校有地方指标,可以成为部队学员,欺骗考生家长。军校其实和其他高校一样,除收取国家规定的费用外,不会收取考生任何费用。
(5)“自主招生”和“定向招生”诈骗。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所谓“定向费”。

3、请将下列报纸新闻改写成一则400字左右的广播电视消息。不动产统一登记获多项进展24省份已启动相关工作中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近期取得多项进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结束公开征求意见,不动产登记局确定首任“掌门人”,同时,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时间表也得到明确。
在地方层面,随着广东和贵州成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领导小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已有24个省份启动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眼下,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正加速推进。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结束征求意见
国务院法制办8月15日公布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按照日程安排,这次征求意见已于9月15日结束。
该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查询、复制不动产登记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在上述条例正式实施后,不动产登记职责将得到整合,目前存在的多头管理、权责不清晰的情况也将得到改变,这对保护权利人合法财产权,方便企业和群众具有积极意义。而随着不动产统一等级制度的建立,对征收房产税和反腐败也会间接起到一定作用。
不动产登记局首任“掌门人”亮相
今年5月份正式挂牌的不动产登记局,其首任“掌门人”日前公开亮相,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官方网站9月15日披露,9月12日至13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到河南调研,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司长(不动产等级局局长)王广华等随行。
官方披露的上述信息意味着,王广华已成为不动产登记局首任局长。王广华简历显示,1992年至2001年的十年间,王广华一直任职于地籍管理部门。2001年11月,由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副司长转任信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2008年12月至2014年9月,担任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局长。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陈国强表示,不动产统一登记要落实到地方,还涉及大量地方政府部门工作的合并、整理,必然有一个部门间相互博弈的过程。这也意味着,作为不动产登记局的“掌门人”,王广华的担子还很沉重。
24省份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
虽然《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还未正式出台,但在地方层面,多省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近期,广东省和贵州省先后成立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陈志忠近日表示,福建省不动产登记工作将进入登记机构设立阶段,正在研究设立省级不动产登记所。
至此,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中国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相关工作的省份至少已有24个,包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北、湖南、海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山西、江苏、北京、广西、福建、广东和贵州。其中,北京、辽宁、黑龙江、广东、四川、甘肃、贵州等7省(市)明确成立了不动产统一登记领导小组。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时间表也已明确。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局常务副局长冷宏志近日提到,实现不动产登记分为四个阶段,2014年基本完成各级职责整合,建立基础性制度,2015年健全配套制度,平稳有序实施;2016年全面形成制度体系,正常有效运行,2017年实现信息共享,依法公开查询。
(2014年9月17日,中新网记者李金磊)

答 案:【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不动产的动不动问题得以明确【导语】(本报讯,记者XXX)中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近期取得多项进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结束公开征求意见,全国至少已有24个省份启动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
【正文】国务院法制办8月15日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经收集整理社会公开意见,于9月15日结束。今年5月份正式挂牌的不动产登记局掌门人也得以揭开面纱,由具有多年相关经验,原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局长王广华出任,未来工作任重道远。各省也积极投入不动产改革大潮,目前天津、河北、内蒙古等省份已明确成立不动产统一登记领导小组。
【音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新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明确了权责;更有力地保护权利人合法财产权;便于依法查询;同时也对征收房产税和反腐起到了一定作用。
【音响】在积极动员的同时,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局常务副局长冷宏志提到实现不动产登记分为四步走战略。2014年基本完成各级职责整合,建立基础性制度;2015年健全配套制度,平稳有序实施;2016年全面形成制度体系,正常有效运行,2017年实现信息共享,依法公开查询。

简答题

1、简述广播电视采访中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

答 案:现场观察指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的态势,把握新闻事件的进程,要注意采录具体生动的情节。有些重大新闻事件具有突然性,记者赶赴现场时,事件本身已经过去,但仍然有迹可循,有象可察,记者可以从现场残余的细节中通过推断看出问题来。
(2)观察捕捉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捕捉典型的场景、细节和现场气氛信息,是体现新闻报道生动感人的关键环节。对于广播电视而言,对新闻事实感性地传达正是其传播优势所在,记者要注意发现和捕捉这种瞬间印象。
(3)观察捕捉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人物的外表特征、动作以及情绪变化等。这些特征和细节往往包含着富有传播价值的信息。

2、简述假新闻的危害。

答 案: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根本保证。然而,自新闻行业诞生以来,假新闻就屡禁不止,假新闻会破坏行业秩序甚至社会的稳定,其危害有以下几点:(1)损害媒体公信力
“新闻以真实作为其职业生命,失去真实性,就失去了新闻业的职业合法性”。真实是新闻的底线,一旦逾越,新闻媒介的公信力将会大大受损。例如,2002年6月22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区发生特大爆炸,38名金矿矿工不幸罹难,新华社驻山西分社的鄯宝红、安小虎、王东平、谭旭,《山西经济日报》的苏勇,《山西法制报》的刘玉柱、白建芳、阎珍寿,《山西生活晨报》的魏停、樊武杰、郭龙11名新闻记者在采访事故过程中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金元宝,对矿难经过进行虚假报道。这一虚假报道在2003年被新华社曝光,导致人们对于新闻媒体的信任极度降低。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不断丰富。从只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媒介,扩展到互联网领域。当群众的知情权受到侵害时,必然会对媒体进行重新认知和选择,媒体失去了受众,就失去了立身之本。
(2)损害事件相关主体的形象
2017年十大假新闻中的“‘姚方案’因被认为不合国情全遭否决”。报道称:国内知名篮球媒体人杨毅在其公众号中爆料,此前,在封闭进行的中国篮球代表大会上,刚刚接任篮协主席的姚明提出了联赛改革方案,包括延长联赛,联赛实行南北分区;缩短国家队的集训时间,采取美国“梦之队”式的邀请制度;取消亚洲外援,实行四节四人次方案,结果全部遭否决,而事后证实,这是个假新闻。假新闻因为涉及体育领域和体育明星姚明而备受关注,甚至有人批判中国篮球代表大会是封闭的中国篮球大会。假新闻,不仅对中国篮球的声誉有负面影响,而且对假新闻中的核心人物姚明的名誉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又如“河南大学生娶同学妈妈”这样的假新闻,自然对假新闻中的核心地点河南的形象造成损害。
(3)损害社会和谐,扰乱社会秩序
有些假新闻带有话题上的煽动性和敏感性,大规模传播,会产生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例如,前几年的“福岛核泄漏需要囤盐”的假新闻险些造成当时的“盐荒”;2017年“十大假新闻”中的“留守女童被老师强奸,警方不予立案”,让人们忧虑师德的丧失;“乐天董事长说中国人没骨气”,让人们产生了无端的愤怒。此类假新闻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扰乱社会秩序,威胁社会稳定。
(4)损害公众的知情权
了解事实的真相与全貌是公众本应享有的权利,假新闻所传播的虚假信息其实是对公众知情权利的侵犯与损害。“留守女童被老师强奸,警方不予立案”这一假新闻最后被查证是“事件举报人”的谎言,多家媒体在这个新闻的流转和扩散中起到了助推作用,让关注女性权益的受众们受到欺骗,导致有些人也帮助转发,成为假新闻扩散的元凶之一。
(5)影响新闻行业的发展
新闻传播的环境本身就是“拟态环境”,而假新闻的传播者为了实现高效传播,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抛弃事件的客观真实性,将新闻变成了实现自己利益诉求的工具。长此以往,新闻必将失去受众的信任与关注。这样被遗弃的将不仅仅是一两家新闻机构或者一两个新闻平台,而是整个新闻行业都将会面临生存危机。

3、简述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

答 案: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即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包括:(1)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面对媒体报道的新闻事实,受众在理解上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新闻背景解释、说明的对象通常有两种:①新闻中的名词术语;②用来衬托或补充新闻主体的内容。
(2)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许多新闻作品要借助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①媒体报道背后的深层原因;②信息源的需要;③传播者一方的需要。
(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事物的特点是在比较中存在的。新闻需要借助背景材料,以对比和衬托的方式,反映事物的特点、发展变化的程序,显示其新闻性,引起受众的兴趣。
(4)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在新闻报道活动中,面对采访对象提供的情况,记者总会有自己的分析、看法,有自己的立场、态度。有洞察力的记者,有时还会发现其中隐含的疑点,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后果。
(5)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新闻媒体,尤其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同时,还具有传播知识、提供欣赏和娱乐的功能。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免费章节课程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