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2月16日

2024-02-16 12:00:31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2月16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答 案:对

2、虚假失实新闻只要不被揭穿,就没有危害。()

答 案:错

3、著作权人是未成年人的,其监护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而发表其作品,这不是侵犯发表权的行为()

答 案:错

单选题

1、重新部落化的概念由()提出,强调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出现,使人类远距离传播重新恢复感官平衡。

  • A:贝塔斯曼
  • B:麦克卢汉
  • C:默多克
  • D:维亚康姆

答 案:B

解 析: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认为,人类社会传播形态已经历了“部落化”“非部落化”,正在进入“重新部落化'的时代。人们生活在多元化的部落生态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些部落单元又进一步裂变分化为社群。相比部落,同一社群中趋同性更强,不同社群间差异化更大,社群间的联动多样复杂。

2、()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

  • A:三贴近
  • B:双百方针
  • C:三服务
  • D:三统一

答 案:A

解 析:“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具体要求。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

3、“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的办报宗旨出自()。

  • A:邹韬奋
  • B:徐宝璜
  • C:范长江
  • D:邵飘萍

答 案:A

解 析:1926年10月,原《生活》周刊主编转入银行界任事,《生活》周刊改由邹韬奋担负编辑责任。邹韬奋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其办报宗旨为“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

多选题

1、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4月颁布的《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经批准,各类新闻单位均不得擅自使用境外媒体、境外网站的新闻信息产品
  • B:未经核实,新闻单位所办新闻网站不得擅自发布新闻线人、特约作者、民间组织、商业机构等提供的信息
  • C:新闻单位设立官方微博,须向其主管单位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
  • D:无新闻记者证的人员不得以新闻单位网站名义采访或发稿

答 案:ABD

2、新闻失实的原因有()。

  • A:传播者服务于特定政治需要,政治、经济、军事势力对新闻传媒的威逼利诱制造假新闻
  • B:媒介组织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 C:党风或社会风气不正社会上有人为了名利或报复,欺骗和利用新闻媒介和传播者
  • D: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问题

答 案:ABCD

解 析:新闻失实,就其性质来说,可分为两种:①非故意性失实;②故意性失实。非故意性失实多半是由于作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的。编辑的疏于检查和核对不严出现的技术性差错等,也是一个原因。故意性失实原因比较复杂,有新闻队伍内部问题,也有社会原因。也有一些单位的风气不正,利用新闻来虚报成绩,为个人或单位骗取荣誉或掩盖劣迹等。

3、下列关于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阐述正确的有()。

  • A: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 B:在新闻工作中,要坚持准确、公正、全面、客观的报道原则
  • C:新闻报道应追求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的辩证统一
  • D: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用事实说话

答 案:ABCD

解 析: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坚持准确、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这是新闻传播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普遍遵循的一条原则。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新闻报道应该追求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的辩证统一。

主观题

1、当前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答 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2、通信卫星?

答 案:通信卫星有狭义的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信卫星是指通过卫生把两个或多个地面站连接起来,进行点到点的通信。广义的通信卫星是指包括广播、固定站间通信和移动站间通信等在内的全部通信业务。

3、广播电视节目应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杜绝批评报道。

答 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正面宣传和批评报道都是广播电视事业运用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以正面宣传为主,但不能杜绝批评报道。(1)正面宣传,是指对社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扬性的报道与评价;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为体现和增强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而提出来的,广播电视节目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重要方针。(2)批评报道,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黑暗面以及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所作的揭露和批评。批评报道同样也是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的需要,是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积极作用。(3)广播电视节目必须以正面宣传为主,肯定成绩,赞美真善美,宣传团结稳定的大局。同时,也要认真开展批评报道,改进工作,解决问题。不过,一个时期内,不能把社会生活中的大量消极面集中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展示,而是要在把握本质与主流的基础上有所选择地进行批评报道,这既是对客观事实的尊重,又可以避免在群众中产生负面效应。

论述题

1、做好舆论监督工作的三项基本原则。

答 案: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应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1)重视建设性监督。舆论监督要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舆论监督的力度与社会、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结合起来。舆论监督效果要有利于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稳定大局和振奋民心,有利于中央的统一工作部署和维护中央的威信。(2)注意监督的科学性。在监督过程中把握好“适时、适量、适宜”的度,注意平衡,掌握尺寸。舆论监督要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本质有正确的判断,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全面认识,使舆论监督达到正确的平衡。
(3)遵纪守法。舆论监督的运作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舆论监督要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宣传纪律,按照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定办事。

2、请谈谈新闻工作者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答 案:(1)“三贴近”原则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新闻宣传要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三贴近”入手,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三贴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贴近实际,就是坚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心任务,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关注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使宣传思想工作充满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群众,把握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愿望,说群众想说的话、想听的话,使宣传思想工作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2)“三深入”原则
“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毛泽东强调,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号召,“中国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3)“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目前,新闻战线推行的“三深入”活动,实际就是践行“三贴近”的具体表现,是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接地气、长灵气、出生气的一个过程,也是记者感受时代脉动、吮吸生活醇香、倾听群众心声的极佳途径。
“三贴近”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三贴近”的实际就是根基,生活就是源泉,群众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推进“三贴近”的发展,求得“三深入”的实效。实践“三贴近”的关键在于“三深入”,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以“三深入”推动“三贴近”,以“三深入”求得“三贴近”。

3、如何治理当前存在的新闻失实现象。

答 案:“真实性作为新闻的基本属性,是由新闻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是广大受众的要求,也是报纸、电台、电视、网络、通讯社等媒体取信于民的生命所系。”而网络虚假新闻的增多扰乱了新闻秩序,使得大众失去了对媒体原有的尊重和信任,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抵制虚假报道,从根本上杜绝网络虚假新闻的滋生蔓延,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已成为促进新媒体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在这方面主流媒体要勇于肩负使命,率先垂范,成为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中流舐柱。(1)党报等主流媒体主办的新媒体要设立并强化“新闻把关者”角色,对未经核实的网络新闻不“背书”,不转载。新媒体也要像传统纸媒一样设立编辑部或总编室,抽调精兵强将充当“新闻把关者”角色,加强对新闻的编辑审核。在转载、引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新闻时,应加强实地核查与证明,决不能简单地复制粘贴。如距离太远无法派出记者实地采访,至少应同当地宣传部门联系,通过电话等采访相关当事人或事件目击者,核实新闻事件是否存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新闻要素是否真实。如发现相关新闻虚假,则应及时出面澄清,使虚假新闻无法进一步传播和蔓延,将不良社会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2)要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规范新媒体经营与新闻传播之间的关系。有人说,现在是资本为王的资本媒体、商业媒体时代,也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再提出党管媒体意义不大;还有人说,坚持党管媒体,主要是针对党和政府主办的重点媒体而言,对其他媒体并不适用。我们认为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一直以来,新媒体出现了较多的虚假新闻,同某些新媒体把盈利放在第一位,把媒体的社会责任放在第二位的经营方针是分不开的。笔者认为,在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上,新媒体没有例外。就新媒体而言,不仅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
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最好的办法就是依法治“网”,即通过政策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有关部门应抓紧实施对互联网的立法管理,对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造假、传谣和转发虚假新闻者进行严肃处理和处罚。“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要通过依法治“网”,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为真实新闻的传播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3)在新媒体时代,仍要强调脚底板下出新闻。对于媒体从业人员,要坚持去一线、走基层,靠脚力、眼力、笔力写出真实精彩的新闻。应该指出,互联网对获取新闻线索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本身就是大众媒介,各门户网站的新闻报道可以成为线索的来源;另一方面,网上论坛、博客发布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是鲜活的新闻素材。”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便捷快速也让不少媒体人开始变懒了,习惯从网上复制、粘贴,稍加编辑,甚至原封不动在自家的媒体上发布。由于信息量的增长,记者在筛选、编辑新闻时随意性加大,往往导致把材料中不严谨不科学的内容也原封不动地挂到网上,为虚假新闻的产生与迅速扩散埋下了隐患。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从业人员,更要深入一线采访,获取第一手新闻素材,这样才能避免以讹传讹地传播虚假新闻。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免费章节课程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