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7 10:58:45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9月17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在电视画面编辑中,把几个主体内容类似的画面连接在一起,以渲染气氛、强调情节的组接方式是()。
答 案:A
解 析:A项,积累式组接就是把一系列性质相同或相近的镜头组合在一起。B项,平行式组接是指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若干镜头组合。C项,交叉式组接就是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互有因果、呼应关系的镜头交叉组合在一起。交叉式是在平行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项,颠倒式组接指先演出结果,再演出原因的组接方式,原因与结果倒置,可以设置悬念。
2、()镜头常用来暗示人物品性的卑微或渲染孤独、压抑等沉重情绪,以及交代全貌。
答 案:A
解 析:俯角度,又称“俯拍”,是指摄像机视轴偏向视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这个角度拍摄环境与人的关系时,可以造成孤单、渺小、茫然、压抑的心理效应。俯拍角度重在写实,是电视新闻常用的角度。
3、新闻是“易碎品”,因此新闻记者报道新闻要讲究。
答 案:C
多选题
1、广播电视记者对现场的介入方式有()。
答 案:CD
解 析:广播电视记者对现场的介入方式有:①旁观式,是指记者在现场采访时要尽量保持现场的原生态,把记者对现场的干预减小到最低程度;②参与式,记者与现场积极互动,影响采访对象和现场,甚至将记者的现场表现构成现场的一部分。
2、电视新闻编辑中转场的技巧有()。
答 案:ABCD
解 析:转场是指不同空间,不同场景的两个镜头之间的衔接方法。电视新闻编辑转场的技巧包括:①承续转场:②特技转场:③声音转场:④特写转场:⑤对位转场等。
3、在报道各种事实特别是产品、商品时不使用哪些词汇?()
答 案:ABC
解 析:报道各种事实特别是产品、商品时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等具有强烈评价色彩的词语。
主观题
1、比较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不同之处?
答 案:1、新闻报道传播事实信息,新闻评论发表意见信息。新闻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信息,报道和评论作为新闻的一部分也不例外。但二者所提供的信息却不一样:报道提供的是事实信息,以事件为中心,基本上不掺杂记者的个人观点,注重客观公正,将事件原原本本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评论提供的是意见信息,以观点为中心,是作者本人或编辑部针对新闻事件所阐述的思想,注重深刻有力,将事件背后的社会原因、意义揭示出来。2、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新闻报道的体裁主要有消息、通讯,通常采用记叙的方式来讲清事实“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什么),强调用事实说话,注重准确客观。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通过对事件的分析,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加深读者的理解。3、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新闻报道通过提供当前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变动的事实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发挥监测环境的功能。新闻评论则透过这些新闻事件来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本质,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使人们能理解造成这些事件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从而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新闻报道一般是蜻蜓点水,表面信息,新闻评论则是深入本质,探究深层根源。由于新闻报道主要是提供事实信息,一般是简单叙述事件发生的五要素,事件经过和各方反应,很少去探究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深度报道、调查报道除外),所以基本上是提供事件的表面信息。新闻评论由于多是专家学者或记者所撰写,注重从事件或问题入手去揭示事件或问题的一整条“生物链”,抓住事件的核心本质,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考角度。因此它的针对性更强,对社会的意义也更大。除了以上几点主要的不同之处外,二者的区别还表现在版面篇幅、撰写人、表现手法、读者感受等方面。通过上面的比较可知,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互相配合,紧密联系的。新闻报道是新闻评论的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报道的深化,一个报道事实经过,一个揭示事实本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从而将信息完整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2、针对下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广播评论作品《严禁酒驾带给社会的启示》(2011年12月26日《990早新闻》播出),试分析这则广播评论的特色。严禁酒驾带给社会的启示丁芳倪晓明孙向彤今年5月1号起,正式生效施行的我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对“醉酒驾车”和“违反食品安全”的惩处都前所未有地加大力度,两者都是“只要有行为、不论结果”都将处以严厉的刑事处罚。然而相同的力度却有着不同的结果:全国醉酒、饮酒驾车同比大幅下降;而食品违法行为却屡见不鲜。为什么“严禁酒驾”能够在全国取得良好效果,它带给社会其他领域怎样的启示呢?来听记者丁芳发来的新闻综述:【出检查现场录音】“请问有没有喝过酒?”“没有。”“用力往这个位置吹?(滴…噢),显示绿色,您没有喝过酒。谢谢配合。”“有没有朋友因为酒驾被抓住过啊?”“现在没有,以前多,我们是百分之百执行。因为现在抓得严,有典型了,高老师嘛!”【录音止】24号晚,恰逢周末,又是西方的平安夜,23点的西藏路淮海路口依旧人来车往。此时全国范围的“查酒驾”统一行动拉开帷幕。黄埔交警豫园中队在此路口设卡检查。在记者跟随采访的两个小时时间里,这个点共检车辆约150辆,却没有查到一起酒后驾车行为,黄埔交警支队勤务路设科李科长告诉记者:【出录音】去年我们查酒后驾车最早8点半开始查,基本查到11、12点已经战果累累了。5月份入刑以后,运气不好的话查一百部都不一定有。各个区交警支队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有设卡。1月份到4月份,醉酒驾车55起,5月1号到现在为止,5起,下降90%多。【录音止】25号早黄埔区交警支队汇总数据显示:24号晚的统一行动黄埔共设检查点8个,从23点到凌晨2点共检查车辆1800辆左右,查获酒驾5起。难怪有社会学者称:“严禁酒驾”取得的成效,可以说是共和国62年历史上,“执法见效”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市交警总队事故处陈伟群科长介绍:截止到12月15号的数据显示,今年整个上海酒驾人次也大幅下降。【出录音】今年5月1号醉驾入刑后,到目前全市查处的醉酒驾车是1091起,同比下降约78%。饮酒驾机动车同比下降57%,下降的趋势是很大的。【录音止】酒驾大幅下降的成效在全国带有普遍性。如此良好的社会效果只是因为法律上加大惩处的缘故吗?社会学家、上海大学教授顾駿认为,重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执法力度的加大”和所有人在法律面前的“同一待遇”。高晓松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出录音】它的严格执法程度从未有过,所有的人都不能幸免,拒绝通融,拒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法律要发挥作用,必须对一切人有效。如果管不住一部分人,法律就管不住所有的人。再有力度的法律规定都没有了意义。【录音止】交警总队勤务处王世杰科长说,现在在查处酒驾方面,不仅对民警执法环节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执法者自身的行为要求也比任何时候都严。【出录音】“警务通”抓到了,这个“警务通”就上传到所有公安系统里了,你连求情的时间都没有,就现场了,我们从各个环节堵住漏洞。酒后驾车是严重违法行为,一律顶格处理。一视同仁的,不管你有什么职务、处于什么岗位,只要你酒后驾车了,必须清理出公安队伍。【录音止】“严禁酒驾”的确已在全社会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然而法律同样严格“对待”的食品安全问题,依旧和社会其他领域的许多治理一样,面临着“走不出”的困境。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顾振华介绍:【出录音】上海一年食品安全方面违法案件少说有四五千件,这些查处大部分都是以罚款的形式来进行处罚,上海每年大概有两位数的数字追究刑事责任已经很不错了,酒驾抓到一个就是刑事责任。【录音止】多年从事法制研究的、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沈国明对这一现象也非常感慨:【出录音】刑法修正案(八)里即规定了醉酒的问题,也规定了食品安全的问题。而且有个共同点,不管有没有压死人、不管有没有吃死人,它是不管后果的,只要你有这个行为,就判刑了。它的力度和醉酒是一样的,但是你看连人家知都不知道。说明执法认真不认真,造势情况如何、宣传怎样都很重要。【录音止】不可否认,食品安全的查处难度远远高于醉酒驾车,一件食品安全事件的认定远非像“吹口气”来得那么容易,沈国明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确复杂,但再复杂的事情也有解决的路径,切断“利益链”让法律做主,很重要。【出录音】如果我这个企业在什么区,我对它GDP贡献很大,区里也不希望我垮掉的。地方政府就这种很微妙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有保护伞,他不是一对一,不知道背后有多少力量。都有部门利益、地方利益,所以大家基于利益这个角度来权衡对法律的态度,这使得很多法律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录音止】法治社会要求:每个人或每个部门都只对法律负责。严查酒驾的“人人平等”,凸显了法律的作用和威严。然而当下,环保、拆违等很多领域在执法时往往强调事物的特殊性。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江宪和顾駿教授分析说,当总是强调特殊性时,问题就出现了。【出录音】我们目前走到今天,确实是由于我们在强调事物的特殊性,忽视了法律主要是针对事物的普遍性的。我们现在总是把法律当作一种很实用的东西,我要用的时候用一用;千万不要搞成法律只是治一部分人,却放过另外一部分人。执法者首先必须守法,法律管不住执法者,执法者就管不住普通人。【录音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立法”建设,基本解决了无法可依的状态。江宪律师说,中国当今的问题不是法制缺失的问题,而是要充分体现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出录音】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有法不依的问题。在有些事情上严肃执法了、有法必依了,但有时又有法不依了,这样造成整个社会起起伏伏(沪语)。【录音止】建立一个健全的法制社会,受益的将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而每一个人又都是法治社会的推手。市绿化市容局的一组数据值得深思:今年1月至10月,本市工程渣土车涉及的交通事故共50起,其中28起是由助动车主、自行车或行人负主要责任。上海人大法工委主任丁伟说,公众在强调权利的同时不能忽视责任和义务。“警在法在”的现象要改变。【出录音】现在整个国家法的发展趋势是不断限制公的权利。对公权利加以限制我认为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相对来讲私权利就扩张了。现在普通社会公众你们准备好了没?如果你们遵法守法意识没跟上的话,那,我认为这个社会也会不稳定的。【录音止】越来越多的事例告诉人们:社会治理没有什么其他办法,唯有依法。人们只有敬畏法律,把法当真,管理部门像查处酒驾一样来查处所有的违法行为,社会一定有条不紊。
答 案:这是一篇反映记者洞察力、判断力、思考力的作品。①这篇长达7分多钟的广播评论,罕见的在宝贵的“早新闻”时间里播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各方对这一现象的共识和对作品的认可。2011年下半年以来,“醉酒饮酒驾驶明显下降”,成为共和国62年历史上,“执法见效”最成功的案例之一。这一明显效果在全国具有“共性”。②这是一篇源于生活、源于思考的作品。最初,同事朋友们严格遵守“酒后不驾车”的“突出表现”给了记者很强烈的“印象”为什么今年下半年来,大家如此严格遵守这一规定,而且不论职务高低、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对这一规定严格遵守。记者开始“跟踪”这一现象。③这也是一篇在采访中,不断修正磨砺的报道。这篇报道,记者从确定主题,到跟踪采访,长达数个月的时间。就“严禁酒驾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到底带给社会怎样的启示”?记者就这个问号进行了大量的采访:从社会偷窃行为,到环境保护问题,再到渣土车伤人现象、上访问题等等,大量的采访让记者有了越来越多的思考。最后在领导的启发下,将对比的重点放在了“食品安全”问题上。在采访前人大法工委主任沈国民时,对此问题有过细致研究的沈国民也给予记者极大启发。④从这篇报道不难发现,这是一篇下功夫、动脑筋的报道,是记者关注社会、关心社会的体现,表现出记者的独立思考和强烈社会责任感。⑤作者从两个带有“普遍共性”的现象入手,通过采访执法者、专家、学者、地方官员等,揭示了问题的现实性,同时将欣喜、忧虑和现状呈现给听众,并且提出了应对的思路和观点。⑥整篇报道,立意深远、结构严谨、对比强烈、内容扎实、分析透彻,给社会以思考和启示。
3、根据以下材料,确定采访线索并拟定采访提纲。世界奢侈品协会报告预计,到201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达146亿美元,攀上全球奢侈品消费额巅峰。数据显示,我国73%的奢侈品消费者年龄低于45岁,其中18~34岁的消费者占总消费人群的45%。与国外相比,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明显偏低:比欧洲年轻15岁、比美国年轻25岁。或许正因为国内、外奢侈品消费主流人群年龄上的差异,其消费的产品类型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相关人士介绍,服饰、香水、手表、皮具等小件个人生活用品是中国消费者的主要消费内容,而在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则集中在豪华地产、汽车、贵重珠宝等顶级消费品上。
答 案:(1)线索:与欧洲、美国奢侈品消费者相比,中国主流奢侈品消费群体的平均年龄比欧洲年轻15岁、比美国年轻25岁;新闻价值可包括:反常性、新鲜性、有用性、接近性。(2)采访提纲:釆访对象的选择合理、釆访内容紧扣主题。A.采访对象:世界奢侈品协会负责人、屆内相关奢侈品行业的管理者或从业人员、18~34岁的奢侈品消费者(大学生奢侈品消费者、年轻白领等)。B.采访内容关键词:行业权威数据、消费者中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消费偏好、平均年度消费额度等权威数据、典型人物、典型故事、代表性个案等。
写作题
1、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新闻评论,字数不少于800字。9月2日上午,88岁的李爹爹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口迎面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1小时后,李爹爹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记者9点赶到事发地武汉市知音西村菜场门口时,现场只剩下一小袋香蕉和一小摊血迹。易师傅目击了事发全过程,她回忆,李爹爹是清晨7点半左右在菜场口跌倒的,面朝下摔在地上,他想站起来,但力气不够。附近的摊贩称,李爹爹躺在地上1个小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没人敢上前扶一把。直到李爹爹的老伴儿和儿子赶来扶起他,并送往汉阳医院。
答 案:评分标准:(1)20—17分,观点鲜明,论证扎实,富有创新意识,语言流畅。(2)17—15分,观点较鲜明,论证合理,语言流畅。(3)14—12分,观点基本鲜明,论证基本合理,语言流畅。(4)11—10分,中心基本明确,论证基本通顺,有一定的病句。(5)10分以下,缺乏明确的观点,语无伦次。
2、给材料写作。(1)根据所给材料撰写一则广播消息,300字左右。新华网8月13日电日前,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通知指出,近年来,文艺晚会不断创新发展,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要看到,文艺晚会包括节庆演出过多过滥,存在一味追求大场面、大舞美、大制作,奢华浪费、竞相攀比等不良现象。特别是财政出资或摊派资金举办的晚会,容易助长不正之风,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群众意见很大。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把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和节庆演出,作为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重要举措,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四风”的重要抓手,切实抓好,使文艺晚会进一步规范,奢华之风、铺张浪费现象明显扭转。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切实在丰富思想内涵、引领价值追求、增强文化底蕴上下功夫,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倡简朴大方、反对豪华奢侈,提倡因地制宜、反对大操大办,防止拼明星、比阔气、讲排场。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举办文艺晚会。各地党委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节庆观,带头把制止豪华晚会和节庆演出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杜绝铺张浪费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得使用财政资金举办营业性文艺晚会,不得使用财政资金高价请演艺人员,不得使用国有企业资金高价捧“明星”、“大腕”,坚决刹住滥办节会演出,滥请高价“明星”、“大腕”的歪风。原则上不得使用财政资金为公祭、旅游、历史文化、特色物产、行政区划变更、工程奠基或竣工等节庆活动举办文艺晚会。不得与企业联名举办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不得利用行政权力向下级事业单位、企业以及个人摊派所需经费。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等原则上不得与地方联合举办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通知强调,要营造节俭办晚会的良好氛围。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勤俭节约的精神,宣传报道崇尚艺术、不尚奢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鼓励演出节目出新出彩,鼓励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加强舆论监督,对临场罢演、漫天要价,敷衍演出、欺骗观众的歪风邪气予以揭露,对大操大办、奢华浪费的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予以曝光,对未按程序报经批准的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各级新闻媒体不得安排播出和宣传报道。要加强电视文艺晚会播出和宣传的管理,对上星综合频道播出电视文艺晚会实行总量调控,避免晚会播出扎堆。通知要求,加强对文艺晚会的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把好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的立项关、内容关、监管关,切实担负起管理责任。要加强资金管理,制定规范的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支出标准,严格晚会经费预算,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不得借举办晚会之机发放礼品、贵重纪念品,防止利用晚会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要加大财务监督力度,严格落实审计制度,依法对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进行审计。对违反本通知规定、耗资巨大、奢华浪费的,要严肃查处。(2)为所给的材料配发一篇评论。中盒部等五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本台消息:今天,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通知指出,近年来,文艺晚会不断创新发展,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要看到,文艺晚会包括节庆演出过多过滥,存在一味追求大场面、大舞美、大制作,奢华浪费、竞相攀比等不良现象。特别是财政出资或摊派资金举办的晚会,容易助长不正之风,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群众意见很大。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把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和节庆演出,作为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重要举措,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四风”的重要抓手,切实抓好,使文艺晚会进一步规范,奢华之风、铺张浪费现象明显扭转。要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倡简朴大方、反对豪华奢侈,提倡因地制宜、反对大操大办,防止拼明星、比阔气、讲排场。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举办文艺晚会。不得使用财政资金举办营业性文艺晚会。不得使用财政资金高价请演艺人员,不得使用国有企业资金高价捧“明星”、“大腕”,坚决刹住滥办节会演出,滥请高价“明星”、“大腕”的歪风。原则上不得使用财政资金为公祭、旅游、历史文化、特色物产、行政区划变更、工程奠基或竣工等节庆活动举办文艺晚会。不得与企业联名举办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不得利用行政权力向下级事业单位、企业以及个人摊派所需经费。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等原则上不得与地方联合举办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通知要求,要加强舆论监督,对临场罢演、漫天要价、敷衍演出、欺骗观众的歪风邪气予以揭露,对大操大办、奢华浪费的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予以曝光,对未按程序报经批准的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各级新闻媒体不得安排播出和宣传报道。要加强资金管理,制定规范的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支出标准,严格晚会经费预算,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加大财务监督力度,严格落实审计制度,依法对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进行审计。(《新闻联播》2013年8月13日)
答 案:(1)答题要点:①熟读材料,掌握新闻事实,确定新闻主题。②主题集中,思路清晰。③选择合适的消息结构。④遵循广播传播特色,语言通俗、精练、鲜活。⑤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2)答题要点:①选择好评论主题,找准评论切入点。②述评结合,由浅入深。③遵循广播的传播规律,语言大众化,避免空谈议论。参考文案1:节俭办晚会是反“四风”的重要抓手老百姓看晚会,主要还是冲着节目质量去的,台上亮相的即便不是明星,只要表现真出色,观众也一样喝彩。如果晚会过多的功夫都下在拼明星、比阔气、讲排场上,那么就舍本逐末,既颠倒了老百姓的需求,又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更助长了奢华之风。节俭办晚会,是反“四风”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需要紧紧卡住财政资金预算、监督、审计三大关,并发挥舆论监督威力,让奢华铺张的晚会无立足之地。五部门的联合禁令,靶子摆在明处,措施指向要害,刹住奢华晚会这股风,公众充满期待。(《新闻联播》2013年8月13日)参考文案2:发挥审计免疫功能摒弃晚会奢华之风日前,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通知指出,财政出资或摊派资金举办的晚会,容易助长不正之风,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群众意见很大。晚会,正在成为夸张而奢靡的符号。不少晚会,极其铺陈,缺乏简约;高高在上,不接地气;歌功颂德,涂脂抹粉,已经成为世间的笑料、民众怨怼的靶子。一提起晚会,很多人不是兴奋,而是吐槽;不是快慰,而是忧虑。晚会最受诟病之处在于耗资不菲。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叶惠贤曾直陈:“一台晚会最低成本1000万元,明星多点儿的要用6000万元。一个春节,光‘上星’的晚会就有40多台,成本达5亿元。”“如果40万可以办一所希望小学,这5个亿可以建1250所希望小学;3000元可以资助一名贫困学生,5个亿可以资助16.7万名贫困孩子。”钱应该花在刀刃上,而我们并没有富得流油;即便富了,也不该糟蹋。试问,有多少公帑变成了华而不实的晚会?!晚会过滥,已经激起众怒,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也忍不住发声:“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有这么多晚会”,“什么事情都能办个晚会;一个晚会用多少材料,搭个台、喷塑、灯光,且不说几百万、几千万的费用,产生的垃圾都不知道往哪儿堆。”当前,中央正在破除“四风”,大操大办晚会显然属于被破除之列。应该看到,不是所有的晚会都须摈弃,完全一刀切并不客观。中央此次要求是节俭办晚会,换言之,可有可无的晚会不能办,即便要办,亦应该舍弃追求大场面、大舞美、大制作的“大”冲动;应该勤俭节约、简朴大方,而不是铺张浪费、豪华奢侈。与私企掏钱举办晚会或一些电视台晚会类节目相比,民众更愤慨的是公款办晚会,即各级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举办的晚会。这样的晚会的资金来源或是财政拨款,或是国企利润,或是权力机关“拉”来的赞助。它花的是纳税人的钱,长的是官员的脸,鼓了一些明星的腰包。事实上,中央不是第一次规范晚会。今年3月13日,文化部部长蔡武回应热点问题时表示,将进一步严控政府主办、财政出资的节庆活动,严禁使用财政资金邀请各类名人明星参与活动,严控在节庆活动期间举办大型文艺晚会。此前的2月1日,国家广电总局在官网上公布《关于节俭安全办节目的通知》,其中要求,包括春节晚会在内的节日广播电视节目不要讲排场、比阔气、拼明星。短短半年多时间,中央连续三次剑指晚会,可知晚会不仅是民怨之所在,也是中央重要治理的对象。一些地方政府或国企热衷办晚会,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权力追星;二是政绩展示。为了私利,不惜大把烧钱,如此行为当以腐败论处。从现实看,一些地方花钱随意,原因就在于预算不严格,管不住政府的钱袋子,官员权力过大,花财政预算如探嚢取物。此外,问责力度不大。花钱办晚会,只要没被曝光,就不会被问责。即便问责,往往只是浅尝辄止。有学者建议,为了避免财政出资或国企资金举办的营业性文艺晚会继续违规出现,应明确设立预审机制,在各地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联合审查下级部门提出的筹办晚会申请。此外,加强官员在任期中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力度,通过及时提醒和警告等方法,真正发挥审计的免疫功能,防范违规问题的出现。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前,晚会应该少办或不办,其他不必要的庆典更须叫停。“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才能刹住晚会泛滥风、豪奢风。(央视网,特约评论员秦川)
3、将以下材料改写为一篇广播消息稿,350字左右。(15分)国际金融危机后,敢为天下先的珠三角民企老板“厌旧贪新”,纷纷拋弃陶瓷、纺织、有色金属等传统行业,迷恋上光伏、风能、电子信息等低碳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珠三角民企投资低碳产业的资金已超百亿元,投资额首次超过传统产业。省经信委有关人士认为,在产业结构调整时大潮下,珠三角民企又一次走在市场前面,成为广东低碳经济的“先锋”力量。昨天,广东昭信集团董事长梁凤仪一见到记者就高兴地说,他们自主研制的半导体照明芯片设备即将投产。梁凤仪曾是佛山有名的鞋业大王,金融危机一来,一双鞋赚不到一元钱。一气之下,梁凤仪把鞋厂关了,改行搞LED照明。没想到,一年赚了几千万,成了LED大王。记者走马珠三角发现,像梁凤仪这样“厌旧贪新”的民企老板不胜枚举。佛山南庄陶瓷第一人关润尧一年之内关闭属下11家陶瓷厂,发展全省最大的环保商品城;南海“塑料罐大王”罗意自急流勇退,转行当了风力发电的“行业干将”;东莞“机电大王”沈剑山摇身一变,成了当地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商。这些昔日“洗脚上田”的农民企业家,谈起低碳产业滔滔不绝。他们最青睐的是半导体照明、OLED、太阳能等行业,仅佛山,规模以上光电企业超过250家,总产值200多亿元。投资低碳产业,珠三角民企老板毫不手软,项目动辄过亿元,如三水的薄膜太阳能项目,总投资达50亿元;顺德的彩虹OLED项目,前期投入就达5000万元。在民企的冲锋陷阵下,广东低碳产业迅猛发展。粗略估算,目前广东低碳产业总产值约660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9%;工业增加值1250亿元,占全省的8.2%。最近,省经信委制定了一份《广东省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把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四大低碳新兴领域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突破点。省经信委一位负责人说,预计未来5到10年,低碳新兴产业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成为广东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答 案:评分标准:(1)要遵循新闻报道和消息写作的一般规律,有导语、背景、主体和标题,信息量丰富。(2)广播消息在写作上要注意为听而写,忌用形容词、缩略语、套话以及易产生歧义的词,如必须使用缩略语和不易理解的专业术语,应加以必要解释。(3)要有广播特点,应有采访同期声或者音效。如果从头到尾充斥文字解说,无必要声音,则应酌情降分3—5分。
简答题
1、简述确定新闻栏目编排思想应注意的原则。
答 案:栏目编排思想是操作一个栏目日常表现状态的内在指导。栏目编排的出发点是建立在对整个社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基础上的,此外还要受到媒介自身的传播理念、栏目定位和对受众收听收视心理的把握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栏目编排思想的确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具有良好的大局观
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和人民大众的立场给予具体新闻以准确的社会传播价值定位,并据以编排新闻节目。新闻所报道的,往往是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生活最新变化之片断,如果脱离了其发展状况和趋势的大背景,事实的价值定位就难以准确。只有以良好的大局观为指导,才能不仅在具体事实层面,而且在整体上反映社会发展变化或栏目具体报道领域的最新事实及其趋势,使栏目的报道既重点突出、个性鲜明,又恰如其分、准确可靠。要准确把握全局,除了对社会现实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外,还要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和各项具体政策。良好的大局观,具体表现在对栏目编辑方针和报道思想的制定落实上,而其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在日常编排工作中的具体落实。
(2)要遵循新闻节目编排制作的内在规律
编排一次新闻节目要有重点、有目的性,要研究新闻的配置和优化组合,要注意新闻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其蕴含着的新闻价值,从而达到最佳传播效果。节目观念中的重要一点是要考虑不同新闻性节目的个性。新闻节目的编排次序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不同节目因节目定位、受众对象的范围、播出时段等的不同,其新闻的编排次序和传播风格也要各具特色。
(3)要尊重并善于利用受众接收信息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习惯广播电视是以线性方式传播的,因而接收的准备状态对传播效果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要使受众有较高的关注水平,并对节目内容从无意注意状态转到有意注意状态,节目编排顺序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调动起受众的收视兴趣,在新闻编排顺序上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的大小和对观众吸引力的大小,以提高传播效果。
2、简述广播电视采访中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
答 案:现场观察指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的态势,把握新闻事件的进程,要注意采录具体生动的情节。有些重大新闻事件具有突然性,记者赶赴现场时,事件本身已经过去,但仍然有迹可循,有象可察,记者可以从现场残余的细节中通过推断看出问题来。
(2)观察捕捉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捕捉典型的场景、细节和现场气氛信息,是体现新闻报道生动感人的关键环节。对于广播电视而言,对新闻事实感性地传达正是其传播优势所在,记者要注意发现和捕捉这种瞬间印象。
(3)观察捕捉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人物的外表特征、动作以及情绪变化等。这些特征和细节往往包含着富有传播价值的信息。
3、简述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
答 案: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即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包括:(1)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面对媒体报道的新闻事实,受众在理解上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新闻背景解释、说明的对象通常有两种:①新闻中的名词术语;②用来衬托或补充新闻主体的内容。
(2)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许多新闻作品要借助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①媒体报道背后的深层原因;②信息源的需要;③传播者一方的需要。
(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事物的特点是在比较中存在的。新闻需要借助背景材料,以对比和衬托的方式,反映事物的特点、发展变化的程序,显示其新闻性,引起受众的兴趣。
(4)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在新闻报道活动中,面对采访对象提供的情况,记者总会有自己的分析、看法,有自己的立场、态度。有洞察力的记者,有时还会发现其中隐含的疑点,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后果。
(5)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新闻媒体,尤其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同时,还具有传播知识、提供欣赏和娱乐的功能。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9月17日 09-17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9月17日 09-17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10月17日 10-17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11月17日 11-17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12月17日 12-17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8月17日 08-17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9月09日 09-09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12月09日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