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2月30日

2023-12-30 12:17:15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2月30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马克思提出要以“有机的报刊运动”意在达到接近、揭示事实真相这个最终目标,而无关具体的真实。

答 案:错

2、新闻记者不能以慈善的名义向富豪、明星、政要等社会名人索取善款或者其他帮助()

答 案:对

3、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是对高级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基层领导干部无须掌握。这个说法是()。

答 案:错

单选题

1、“用户生产内容”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网友将自己DIY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其英文简称为()。

  • A:UGG
  • B:CGU
  • C:UGC
  • D:CUG

答 案:C

解 析:“用户生产内容”英文简称为UGC(UserGeneratedContent),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是指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

2、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

  • A:语言更具概括性
  • B:更具现场感
  • C:更有趣味性
  • D:能体现受访者的鲜明立场和个性

答 案:A

3、2009年11月,()颁布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 A:新闻出版总署
  • B: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 C: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 D:中国广播电视协会

答 案:B

解 析:《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于1991年1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2009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此次修订不仅在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对推动新闻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多选题

1、组织版面要讲求稿件的调剂,除了要重视内容的调剂外,还应注意()。

  • A:时间的调剂
  • B:兴趣的调剂
  • C:功能的调剂
  • D:体裁的调剂
  • E:长短的调剂

答 案:BCDE

2、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

  • A:符合唯物史观的要求
  • B:契合社会主义的本质
  • C:有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心问题

答 案:ABCD

3、对版的内容之所以要进行配置,原因具体来说有()。

  • A:消除单稿局限
  • B:提高审美效果
  • C:吸引广告客户
  • D:增加组合效应
  • E:凸显版面个性

答 案:ADE

主观题

1、关于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总要求和主要任务的重要论述有哪些?

答 案:关于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总要求和主要任务的重要论述主要有: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要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们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新闻宣传工作在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新闻战线的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自身肩负的重大责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

2、广播语言的三种形态?

答 案:1、新闻播音语言;2、实况语言;3、新闻报道语言。

3、新媒体在新闻把关上可以比传统媒体宽松一些。

答 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新媒体时代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而言,受众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不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发布信息,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而是可以由受众自己决定,受众通过选择权和主动权来实现议程设置功能。
正是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信息的冗余化,因此,对于新媒体的新闻把关应该更加严格,在网络中,网络编辑和版面编辑是主要的把关人。他们在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发布的整个流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网络把关人要恪守“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除此之外,网民也要自觉地遵守和维护网络规则,身体力行地承担把关责任。尽量减少虚假、色情和垃圾信息在网络传播活动中的流通,使信息传播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论述题

1、论述广播电视在抗震救灾报道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

答 案:(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报道的要求
在抗震救灾报道中,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真实;保持冷静清醒的政治头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3)抗震救灾报道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新闻媒体第一时间做出积极反应,在新闻报道工作中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体要求。
①政治上,紧密配合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宣传中央关于抗震救灾的方针政策、路线措施。
②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针,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及时地报道地震灾情、抢险工作进展及灾后重建工作。
③组织作风上,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纪律,坚持发扬不怕艰苦、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精神,第一时间将抗震救灾各项信息传达给全国人民,为抢险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取得了抗震救灾报道工作的伟大胜利。

2、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 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按照规律办事。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1)时:掌握时机节奏。时,就是时机、节奏。精准把握时机、节奏,对做好新闻工作至关重要。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最佳时机,在合适时间编发合适的报道,才能充分利用新闻资源,有效回应公众关切,实现报道价值的最大化。时效决定成效,速度赢得先机。没有时效性就没有新闻。
(2)度:把握力度分寸。度,就是力度、分寸。新闻报道该造势的要造势,但不能在个别用词上大造其势;该突出的要突出,但不能渲染过头,都搞成排浪式宣传;该有力度的要有力度,但不能大轰大嗡,不能为取悦受众而“失向”、因盲目介入而“失准”、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为过分渲染而“失范”、为刻意迎合而“失态”。要因事制宜、因时制宜,精准研判舆情,恰如其分地掌握舆论引导的密度和尺度,既不把大事说小,也不把小事说大。什么问题适宜在什么范围内报道,什么问题适合强化报道、什么问题适合淡化报道,要认真研究,掌握好火候。需要区别不同情况、不同内容,合理运用媒体和宣传方式,有的需要各类媒体和各种方式一起上,有的更适宜传统媒体发声定调,有的则适宜网上来网上去,这些都要视情况而定。掌握新闻舆论引导的“度”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功。
(3)效:讲求效果实效。效,就是效果、实效。新闻舆论工作最终要看效果,这个效果就是群众口碑好、社会共识强。要抓住涉及治国理政的战略问题、广大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发声的热点问题,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不断提高工作实效。做好新闻舆论工作,要讲求艺术、改进方法,注重联系实际阐释理论、围绕关切解读政策、针对问题解疑释惑,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对一些重大敏感问题,要掌握好介入点,把握节奏、顺势而为,防止形成炒作。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要以宣传效果为最终目的,改进方法手段,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要坚持全局视野、百姓视角,把宏观叙事和新闻故事结合起来,把政策解读和民生解答结合起来,让新闻报道更轻快、更活泼、更亮眼,新闻评论更新颖、更精辟、更务实,新闻传播方式更鲜活生动、更接地气、更有活力,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和吸引力。

3、请谈谈新闻工作者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答 案:(1)“三贴近”原则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新闻宣传要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三贴近”入手,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三贴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贴近实际,就是坚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心任务,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关注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使宣传思想工作充满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群众,把握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愿望,说群众想说的话、想听的话,使宣传思想工作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2)“三深入”原则
“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毛泽东强调,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号召,“中国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3)“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目前,新闻战线推行的“三深入”活动,实际就是践行“三贴近”的具体表现,是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接地气、长灵气、出生气的一个过程,也是记者感受时代脉动、吮吸生活醇香、倾听群众心声的极佳途径。
“三贴近”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三贴近”的实际就是根基,生活就是源泉,群众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推进“三贴近”的发展,求得“三深入”的实效。实践“三贴近”的关键在于“三深入”,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以“三深入”推动“三贴近”,以“三深入”求得“三贴近”。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免费章节课程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