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0 12:12:10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2月10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辛亥革命以后,报纸越办越多,办报人员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报馆纷纷借鉴日本和欧美的报社制度,设置主笔、访员、编辑等职,这才使报纸编辑的名义、地位逐渐确立。()
答 案:对
2、要严禁各类夸张、猎奇、不合常理的内容表现手法等“标题党”行为。
答 案:对
3、新闻舆论机构领导者要具备政治家办报意识,一般新闻與论工作者的这种意识可有可无。这个说法是()。
答 案:错
单选题
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缩写为()。
答 案:A
2、在广播中,音响包括()
答 案:D
3、哪一种内容应该使用直接引语?()
答 案:B
多选题
1、下列哪些案例属于“新闻逼视”?()
答 案:ABDE
2、()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提出了党报的等品质。
答 案:ABCD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成果,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有关的认识。()
答 案:ACD
主观题
1、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把握那些方面的内容?
答 案:①要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②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④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⑤要坚持政治家办报,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2、简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能?
答 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设有办公厅、宣传管理司、电影管理局、社会管理司、人事教育司、计划财务司、科技司、国际合作司(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法规司、电视剧管理司等职能司局;所属单位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等。主要职能:研究并拟定广播电视宣传和影视创作的方针政策,把握舆论导向;指导广播电视电影创作并协调其题材规划;指导广播电影电视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并起草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广播电影电视管理规章和事业的发展规划;监督管理广播电视节目、卫星电视节目收录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视听节目;负责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迸口管理并负责内容审核等。
3、坚持“双百方针”会有害于“二为方向”。
答 案:这一说法是错误的。(1)“二为方向”即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艺的基本方针。它们深刻反映了我国文艺的发展规律,是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兴旺的重要保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概括了文艺工作的根本目的,它不仅比较完整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时代对文艺的历史要求,而且更符合文艺的发展规律。“为人民服务”着重强调文艺同人民的关系,从服务对象上指明了文艺工作的根本方向;“为社会主义服务”着重强调了文艺同社会主义制度和理想之间的关系,从服务内容上指明了文艺工作的性质及其时代特点和社会功能。人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社会主义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为人民服务。因此,二者从根本上是一致的。(2)“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党繁荣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坚持“双百”方针,就是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切实保障创作自由和评论自由,提倡不同学术观点、艺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健康说理的文艺批评。“双百”方针是人类科学文化发展规律的生动概括,是民主精神、群众路线在文化艺术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是尊重文化艺术规律、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和繁荣的方针,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天地。它有利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营造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活跃气氛,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双百方针”是促进“二为方向”的正确方式和有力手段。
论述题
1、请谈谈新闻工作者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答 案:(1)“三贴近”原则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新闻宣传要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三贴近”入手,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三贴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贴近实际,就是坚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心任务,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关注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使宣传思想工作充满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群众,把握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愿望,说群众想说的话、想听的话,使宣传思想工作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2)“三深入”原则
“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毛泽东强调,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号召,“中国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3)“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目前,新闻战线推行的“三深入”活动,实际就是践行“三贴近”的具体表现,是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接地气、长灵气、出生气的一个过程,也是记者感受时代脉动、吮吸生活醇香、倾听群众心声的极佳途径。
“三贴近”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三贴近”的实际就是根基,生活就是源泉,群众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推进“三贴近”的发展,求得“三深入”的实效。实践“三贴近”的关键在于“三深入”,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以“三深入”推动“三贴近”,以“三深入”求得“三贴近”。
2、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 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按照规律办事。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1)时:掌握时机节奏。时,就是时机、节奏。精准把握时机、节奏,对做好新闻工作至关重要。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最佳时机,在合适时间编发合适的报道,才能充分利用新闻资源,有效回应公众关切,实现报道价值的最大化。时效决定成效,速度赢得先机。没有时效性就没有新闻。
(2)度:把握力度分寸。度,就是力度、分寸。新闻报道该造势的要造势,但不能在个别用词上大造其势;该突出的要突出,但不能渲染过头,都搞成排浪式宣传;该有力度的要有力度,但不能大轰大嗡,不能为取悦受众而“失向”、因盲目介入而“失准”、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为过分渲染而“失范”、为刻意迎合而“失态”。要因事制宜、因时制宜,精准研判舆情,恰如其分地掌握舆论引导的密度和尺度,既不把大事说小,也不把小事说大。什么问题适宜在什么范围内报道,什么问题适合强化报道、什么问题适合淡化报道,要认真研究,掌握好火候。需要区别不同情况、不同内容,合理运用媒体和宣传方式,有的需要各类媒体和各种方式一起上,有的更适宜传统媒体发声定调,有的则适宜网上来网上去,这些都要视情况而定。掌握新闻舆论引导的“度”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功。
(3)效:讲求效果实效。效,就是效果、实效。新闻舆论工作最终要看效果,这个效果就是群众口碑好、社会共识强。要抓住涉及治国理政的战略问题、广大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发声的热点问题,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不断提高工作实效。做好新闻舆论工作,要讲求艺术、改进方法,注重联系实际阐释理论、围绕关切解读政策、针对问题解疑释惑,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对一些重大敏感问题,要掌握好介入点,把握节奏、顺势而为,防止形成炒作。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要以宣传效果为最终目的,改进方法手段,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要坚持全局视野、百姓视角,把宏观叙事和新闻故事结合起来,把政策解读和民生解答结合起来,让新闻报道更轻快、更活泼、更亮眼,新闻评论更新颖、更精辟、更务实,新闻传播方式更鲜活生动、更接地气、更有活力,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和吸引力。
3、在新形势下如何形成舆论引导的新格局?
答 案:新媒体作为近几年热议的话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舆论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舆论引导艺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1)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舆论格局的变化
①媒体泛社会化导致主流媒体议程设置权力弱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政府主导舆论的局面逐渐发生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媒体,而是可供选择、有海量信息的新媒体。新媒介技术深刻改变了社会传播格局,主流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信息的发布权向草根阶层转移。从主流声音一统天下到草根阶层众声喧哗,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权力被弱化,通过掌握有限的媒介资源控制舆论场的局面已被打破。
②新媒体改变了舆论生成演化的路径,网络舆论场充满了变数和不可控性。新媒体成为舆论生成和发酵的重要场所,并深刻地改变了舆论生成和演化的路径。在新媒体语境中,信息和意见的复杂程度非以往任何时候可比,一些偶然发生的“小事件”或“小事端”在新媒体语境中借助于舆论的放大作用而被瞬间引爆,从而演绎成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例如,2012年受到公众关注的四川什邡事件、微笑局长事件、重庆官员不雅视频事件等均源自网络,并在网络空间瞬间发酵。另外,拥有大量粉丝的意见领袖深刻影响着网络舆论的走向。这给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带来极大挑战。
总体来说,现今的舆论格局已经从政府对舆论的主导演变为政府、媒体和公众三方对舆论主导权的争夺。
(2)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艺术,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改变传统的舆论引导思维。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已不再是公众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主流媒体必须转变惯性思维,摒弃“唯我独尊”的固化思想,适时调整对热点事件尤其是对负面事件的报道姿态,积极主动介入,动态、客观、全面地发布事件信息。
②正确认识网络舆论自身的特性。互联网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发端于网络上的舆论有着区别于传统舆论的特性,如意见主体自由而分散,传播渠道多元共生,网络内容散乱复杂等。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要认识到这些特性,并加以引导。
③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网上舆论热点的出现是有规律的,不少也是可以预测和把握的。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搜集、报送、分析判断机制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保证突发事件发生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网络舆情汇集报送工作,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强化对舆论的有效引导。
④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在重大新闻事件、突发事件面前要做到报道全面、及时、准确、公正,以此增强主流媒体公信力,强化舆论影响力。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重大的突发性事件日渐增多。这类事件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广泛的关注度和强烈的震撼力,有的报道敏感、复杂,直接影响社会安定。事实证明,广大群众在突发性事件面前,对主流新闻媒体的权威资讯有着特殊的依赖,主流媒体的报道往往会影响事件处理的效果。
⑤利用深度报道优势,提高自身的权威性。新媒体出现后,舆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但新媒体传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谣言、网络暴力等问题屡禁不止。主流媒体利用深度报道的优势,对一些谣言进行深度调查,还原事实原貌,不仅可以止住谣言,而且可以强化权威性,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0月12日 10-12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0月12日 10-12 2022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2月10日 12-10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0月12日 10-12 2024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2月10日 12-10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2月12日 12-12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0月10日 10-10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5月12日 05-12